初春的柳溪,万物复苏。橡树林萌发嫩绿新芽,智慧菌棚内赤松茸破土而出,一派生机。而在胡适之与陈依依家中,一场关于小玉儿胡韫玉的“特殊实验”,正悄然进行。
客厅地板上铺着素净的棉布,上面摆放着十几个小巧玲珑的素色瓷碟。碟中并非美食,而是柳溪山林间常见的几种植物:带着晨露的薄荷叶、晒干的野菊花瓣、碾成粉末的白及根、揉碎的艾草、几颗的橡实、一小块深褐色的松露薄片,甚至还有一小撮李阿婆珍藏的古法窖藏柿饼碎末。空气中弥漫着复杂而清新的自然气息。
陈依依抱着刚满周岁的小玉儿,坐在布垫中央。胡适之则手持平板,开启了“韫玉摇篮”配套APP的“感官探索记录”功能(新升级模块)。小玉儿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色彩、形态、气味各异的“玩具”。
“小玉儿,来,闻闻这个。”陈依依拿起一片薄荷叶,凑到女儿小巧的鼻尖前。
小玉儿皱了皱小鼻子,随即咧开嘴笑了,小手挥舞着要去抓那抹鲜绿。
“薄荷,清凉。”陈依依温柔地说着,在APP中选择“薄荷”,记录下“主动嗅闻,愉悦表情”。
胡适之在一旁专注地观察并补充:“持续时间约3秒,伴有手部抓取动作。”
接着是野菊花瓣。小玉儿凑近嗅了嗅,小脑袋微微后仰,打了个小小的喷嚏,表情有些困惑。
“野菊,微苦带香。”陈依依记录:“嗅闻后轻微排斥反应(喷嚏)。”
“对强烈花香可能更敏感。”胡适之分析道。
轮到白及粉末。小玉儿只是瞥了一眼,便扭过头,明显兴趣缺缺。
“白及,泥土微苦气。”记录:“视觉吸引力低,无主动嗅闻意愿。”
而当艾草那独特的辛香靠近时,小玉儿竟主动将小脸埋过去深深吸了一口,随后满足地依偎进妈妈怀里。
“艾草,温辛通络。强烈偏好!”陈依依惊喜地记录,与胡适之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最有趣的是对松露的反应。当那奇异浓郁、混合着泥土、森林与麝香的独特气味靠近时,小玉儿先是好奇地嗅了嗅,随即皱起了小眉头,小嘴一瘪,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显然,这被视为珍馐的“地下黄金”气息,对婴儿稚嫩的嗅觉来说过于刺激了。
“松露,浓郁复杂。引发明显不适(啼哭)。”陈依依赶紧安抚女儿,胡适之则迅速将松露拿远,忍俊不禁地记录下这“失败”却珍贵的反应。
这场名为“韫玉识香”的家庭实验,持续了数日。陈依依耐心地引导女儿接触不同自然物,胡适之则严谨地记录着每一次视觉关注、主动嗅闻、表情变化、肢体反应。APP生成的动态图谱清晰显示:小玉儿对清新型(薄荷)、辛香型(艾草)有明显偏好;对浓郁复杂型(松露)、苦涩型(白及)表现排斥;对视觉鲜艳型(野菊)和熟悉型(柿饼)有探索兴趣。
“这不仅仅是育儿的记录,”陈依依翻看着详实的图谱,对胡适之说,“它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婴儿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或许,我们能基于这些原始偏好数据,结合古方中关于婴幼儿‘闻香开窍’、‘芳香避秽’的理念,开发出更符合婴幼儿天然喜好的自然香氛产品?比如助眠的‘艾草薄荷’、驱蚊的‘野菊香茅’、安抚情绪的‘窖藏柿饼暖香’?”
胡适之深以为然:“太棒了,依依!这是‘古方新研’在生命最初端的探索!‘韫玉摇篮’的‘自然音景’安抚是听觉,现在,我们可以赋予它‘智慧嗅觉’!基于大数据和古方智慧,定制真正让宝宝舒适安心的自然香氛方案!”他立刻联系林风,将“婴幼儿自然嗅觉偏好数据库”的建立与古方婴幼儿香养理论结合,列为“溪山智慧生活”的下一个重点研发方向。小玉儿懵懂的“识香”,无意间为柳溪的产业版图又增添了一片充满希望的“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