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万千天来百

第24章 福田村有福了

加入书架
书名:
气象万千天来百
作者:
爱天来
本章字数:
6728
更新时间:
2025-07-07

进入 4 月,北河县的天气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搅乱,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光顾。随着这些恶劣天气的到来,雷电灾害的报告也如雪花般纷纷传来。

一天下午,刘立诚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桌上的电话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他赶忙拿起听筒,电话那头传来良田乡长张杰辉焦急的声音:“刘局长啊,不好了!福田村刚刚遭遇了雷击,有 3 人受伤,还有一头牛当场死亡。这情况太严重了,你们气象局可得想想办法啊!”

刘立诚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雷电灾害对百姓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挂断电话后,他立刻找到陈智平,严肃地说道:“智平,良田乡福田村发生了严重的雷击事故,你马上带人去调查,了解清楚具体情况,看看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类似灾害的发生。”

陈智平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召集了几个经验丰富的同事,带上相关的检测设备,马不停蹄地赶往福田村。

到达福田村后,陈智平一行人看到的是一片混乱的景象。受伤的村民己经被送往附近的医院救治,那头被雷击死的牛还躺在田边,周围围了不少村民,大家脸上都带着惊恐和担忧的神色。

乡长张杰辉迎上来:“辛苦了气象局的同志,帮我们测一下这地方,为什么年年受雷击?”

陈智平与乡长握手后:“乡长。支书,你们说说详细情况。”

听完后,陈智平一边安抚村民的情绪,一边开始着手调查。他仔细查看了雷击现场,发现这里地势较为空旷,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或树木作为避雷屏障。同时,他注意到村民们的房屋大多没有安装正规的防雷设施。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陈智平了解到,事发时,这 3 位村民正在田间劳作,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雷声滚滚,但他们以为只是普通的雷雨,没有及时躲避,结果不幸被雷电击中。

调查完情况后,陈智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回到气象局后,他立刻向刘立诚做了详细汇报:“刘局长,福田村的情况不容乐观。那里地势和房屋设施等因素,导致村民很容易遭受雷击。而且,通过和村民交流,我发现大家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非常薄弱。”陈智平在向刘立诚汇报完基本情况后,又补充道:“刘局长,村民还反映,这福田村自古以来几乎年年都会发生雷灾,只是今年伤人情况最为严重。而且,山庄西头建有一座雷神庙。”

刘立诚听闻此消息,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明白,雷神庙的存在反映出村民长期受雷灾困扰,却因缺乏科学认知,只能寄托于神灵庇佑。这也意味着,在推广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和进行防雷改造工作时,可能会遭遇来自传统观念的阻力。

“看来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和经费问题,还有观念上的挑战。”刘立诚思索片刻后说道,“智平,你安排人收集一些雷电灾害的科学资料,包括雷电产生的原理、防御方法等,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单。我们要让村民从根本上认识到,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可以通过科学手段预防的,而不是靠求神拜佛。”

陈智平点头称是:“好的,刘局长。我觉得可以先从雷神庙周边的村民入手进行宣传,毕竟他们对雷电灾害感受最深,可能更容易接受新观念。”

刘立诚深知此事棘手,在了解到福田村复杂的情况后,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上将雷灾详情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上报给市局和省局,详细阐述了福田村雷灾频发的历史、此次伤人的严重后果、村民传统观念对防雷工作的阻碍以及经费短缺等问题,诚恳地请求上级部门给予解决方案和支持。

很快,市局和省局就做出了回应。省局高度重视此次事件,派遣了一支由气象专家和防雷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团队赶赴北河县,协助解决雷电灾害防御问题。

专家团队抵达后,立刻与刘立诚、陈智平以及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一同前往福田村实地调研。在雷神庙前,专家们看着这座承载着村民复杂情感与传统观念的建筑,陷入了思考。

一位资深的气象专家说道:“要改变村民的观念,不能一味地否定他们的信仰,而是要因势利导。我们可以利用雷神庙这个场所,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进行科普宣传。”

省局装备处的梁工程师在了解完北河县福田村的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种种难题后,思索片刻,给出建议:“我知道广东省佛山市在防雷工程方面搞得相当出色,无论是技术应用还是与民众的沟通协调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你们不妨组织人员去学习一下,取取经,回来结合咱们本地实际情况,或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刘立诚听后,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当下便决定选派陈智平带领几位业务骨干前往佛山学习。

几天后,陈智平一行人抵达佛山。佛山气象部门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安排了详尽的学习交流行程。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智平他们跟随佛山的同行到佛山各个防雷工程现场,实地观摩先进的防雷技术应用。从建筑物顶端的避雷针设计与安装,到接地系统的精细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让他们大开眼界。在佛山的这几天,陈智平不仅深入学习到了先进的防雷技术和与民众沟通的经验,也着实见识了广东的开放程度。佛山同行在交流之余,还分享了不少趣事。

一位同行笑着讲道:“之前有个西川来的小姐,到广东才两个月,就觉得这边赚钱特别容易。那时候打电话不太方便,她就给家乡姐妹发电报,上面就写了六个字:‘钱多,人傻,速来。’可把大家逗坏了。”众人听后,不禁捧腹大笑。

还有一个佛山同行说,有一对中年夫妻来佛山旅游,晚上住宿酒店房间里电话不断,都是小姐打来问“要快餐吗?”男人很烦说:都说过了不要!我带有方便面。小姐说,这年头,到处都有快餐,谁还带方便面!

陈智平听的不太明白:我也没带呀!

佛山同行笑着解释说:方便面是老婆,快餐是小姐。

又有一个同行说,也有一对夫妻到东莞游玩,进入酒店房间后,男的上厕所了,女在床边整理东西,房间电话响了,女的拿起电话就听到小姐娇滴滴的声音:“先生需要服务吗?”女的恶狠狠的说:不需要!我先来了!

大家笑完后,陈智平感叹道:广东真是开放啊!

在餐厅用餐时,陈智平又听到邻桌有人讲述粤语和普通话冲突的事例:“有个北方人来到广州,听说鸡稀饭好吃,就跑到一个餐馆说:‘老板,来碗鸡稀饭!’老板一听,以为这个北方佬也爱吃鸡屁股,就说:‘本来没有了,顾客是上帝嘛,我就把留下自己吃的给你好了。’不一会儿,老板就端上来了。北方佬一看,竟然是几个肥肥的鸡屁股,就问这是什么?老板说,这就是你要的‘鸡稀饭啊!

这些趣事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陈智平他们带来了不少轻松欢乐的氛围,也让他们对广东的地域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结束学习回到北河县,陈智平立刻向刘立诚全面汇报,并提出结合本地实际的改进方案。他们计划在结合佛山经验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福田村防雷设计方案——在福田村建设 13 座避雷塔。方案提出后,气象局内部联合相关专家展开了反复论证。从避雷塔的选址、高度设计,到接地电阻的标准确定,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严谨的讨论和分析。还请了省防雷检测所的专家来审核。

例如,在讨论其中一座避雷塔的选址时,有人提议建在村东头的高地,认为那里地势开阔,引雷效果好;但也有人觉得村西头居民密集,更应重点防护。最终,通过实地勘测、数据分析以及对周边环境的综合考量,确定了最为合适的位置。

方案确定后,资金问题再次成为关键。经过与县、乡政府的进一步沟通协商,三方达成共识,县、乡政府各出一半经费用于避雷塔建设。

资金到位后,工程迅速启动。施工期间,气象局安排专业人员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严格符合设计标准。工人们顶着烈日,有条不紊地进行避雷塔的搭建工作,从基础浇筑到塔身安装,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13 座避雷塔全部建成。气象局随即组织相关专家、县乡两级政府代表以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验收工作。专家们对避雷塔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严格检测,包括接地电阻、引雷性能等关键参数。村民代表们怀着期待与担忧的心情,在一旁紧张地观看着。

当各项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合格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不仅标志着福田村防雷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更意味着村民们从此有了一道坚实的雷电防护屏障。

刘立诚借福田村建避雷塔的契机,在全县大力宣传防雷检测,普及防雷电灾害知识。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发文要求乡村、各企业单位的建筑物都要安装避雷设施并开展定期检查。

在气象局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各方积极配合下,北河县防雷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防雷工作会议上,刘立诚介绍了经验。省气象局授予“北河县气象局全省防雷减灾先进县”荣誉奖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