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天过去了,刘立诚的小组在重重困难中艰难前行,终于完成了资料补充工作。这 10 天里,组员们日夜奋战,几乎未曾好好休息。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他们反复核对每一个数据,对存在疑问的数据,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核实和修正。撰写材料的成员更是字斟句酌,力求每一句话都能精准地体现项目的优势和价值。
在收集极端天气数据时,缺少市水文局的早期数据资料。他们不仅拒绝向气象局提供相关资料,甚至还申报了《水文防灾减灾项目》,想与气象局竞争。这一举动显然引起了刘立诚的关注,他迅速将这一情况向陈廷国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陈廷国在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当机立断决定让副秘书长张强出面去协调此事。张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官员,拥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陈廷国相信他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个棘手的问题。
这一天,刘立诚主动约水文局李文局长和谢副局长到得利茶餐厅协商,请张强来协调。
林菲先来点餐,她选了一优雅包间,既能喝茶,又能点餐。她正在跟服务员交谈时,刘立诚快步走了进来。
“刘副局长,你那么快就到了?”
刘立诚微笑着嗯一声说:“林主任,这段时间辛苦你了!累得你被减肥了。”
林菲转了一下微胖的身体:“真的吗?能减下来就好了。”
刘立诚仔细欣赏一下林菲:中等个儿,前凸后翘,身体而不失优雅。他笑着说:“你这样就挺好,稍微瘦点更有韵味。”林菲脸颊微红,嗔怪道:“就你会哄人。”
这时,李文局长和谢副局长推门而入,张强也随后赶到。大家互相寒暄后,在包间里落座。刘立诚先说明了此次协商的目的,希望水文局能提供早期缺失的数据用于项目。李文局长面露难色,称局里有规定,且申报项目资料涉及机密。张强笑着打起了圆场,强调了气象局项目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希望双方能从大局出发。谢副局长听后,态度有所缓和,提出可以考虑在一定范围内提供部分数据。大家围绕着数据的范围和保密措施等细节展开了讨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张强说,你们可以交换资料啊!
这时间,林菲点的套餐送进来了,有牛排,猪排,烤鸡块,罗宋汤,青菜沙拉,洋酒XO等。林菲说:请各位领导先吃饭吧。
大家停下讨论,纷纷拿起餐具开始用餐。牛排煎得恰到好处,猪排外酥里嫩,罗宋汤浓郁鲜美,众人吃得十分满足。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李文局长放下酒杯,笑着说:“刘副局长,你“我们的项目确实意义重大,刚刚我和老谢商量了下,我们可以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配合你们。”李局长一脸严肃地说道。
刘立诚听到这句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喜出望外,连忙起身向李局长和谢副局长道谢:“太感谢李局长和谢副局长了,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的项目肯定能顺利推进。”
张强也在一旁笑着点头,表示对李局长和谢副局长的决定非常满意,他说道:“这就对了嘛,大家携手合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刘立诚接着说:“我们一定会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同时,我们也会积极与贵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李局长微笑着回应道:“好的,只要大家都能秉持着合作共赢的态度,我相信这个项目一定会取得成功的。”,才能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做贡献。”接下来,大家又就具体的数据交接和保密事宜进行了详细讨论,达成了初步共识。饭后,众人带着轻松的心情离开了茶餐厅,刘立诚知道,项目的推进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又过了三天,水文资料到手了。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成了这项目。
与此同时,在市科委林桂副主任的积极协调下,市科委组织评审组成员来到气象局进行实地考察。评审组一行首先参观了气象局的气象观测站,站内各类仪器设备有序运行,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仪器,记录着数据。刘立诚在一旁详细介绍了这些设备在收集气象数据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云林市防灾减灾预警系统》中。
随后,评审组来到气象台的数据处理中心,这里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大脑”,服务器不断分析处理着来自国家气象中心的数据。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系统如何通过整合卫星云图、高空天气图和地面监测等多源数据,快速准确地生成灾害预警信息。
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刘立诚站在投影屏幕前,面对着评审组的各位专家,开始了他的项目汇报。
他首先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包括己经完成的阶段和下一步的计划。接着,他深入阐述了项目的技术优势,通过清晰的图表和数据展示了系统在应对极端天气和复杂地形时的精准预警能力。
刘立诚特别强调了系统的服务范围,它不仅覆盖了全市的六个县区,还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预警和应对。这意味着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在山区还是平原,系统都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汇报的最后,刘立诚还详细介绍了补充资料的内容,包括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用户反馈。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也为评审组的决策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评审组成员认真听取汇报,并仔细查看了相关资料。在提问环节,评审组针对系统的稳定性、数据安全以及推广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刘立诚和团队成员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充分的准备,赢得了评审组的认可。
经过实地考察和深入交流,评审组成员认定气象部门具备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能力。一位评审专家说道:“从今天的考察来看,市气象局在《云林市防灾减灾预警系统》项目上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技术实力雄厚,应用前景广阔。希望你们在后续的正式评审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专业和严谨的工作。”
听到评审专家的认可,刘立诚和团队成员们心中的大石稍稍落地,但他们也明白,正式评审尚未到来,仍不能掉以轻心。
十天后,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是为了迎接这个备受瞩目的时刻而特意准备的。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市科委传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云林市防灾减灾预警系统》项目通过了正式评审,并成功列入云林市十大重点攻关科研项目!
这一消息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瞬间传遍了整个气象局。人们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整个气象局都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之中。
刘立诚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更是激动万分,他们紧紧相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日夜兼程、埋头苦干,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而现在,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认可,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报。
这个项目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他们在科研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重要的是,它将为云林市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想到这里,刘立诚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荣国兴局长激动地说道:“这是我们气象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刘立诚的团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克服了无数困难。这个项目的成功立项,不仅是对我们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一种激励。你们要好好总结,还要开表彰大会。”
又过了几天,财政部门传来确切消息,在争取地方财政方面,在原本预算 10 万元的基础上,增加 3 万元人员补贴。听到这个消息,朱博富不禁有些失落,他原本期望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如今增加的资金与他预期的仍有较大差距。
荣国兴看出了朱博富的失落,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博富啊,别失落。虽然和咱们预期的可能不太一样,但这己经有成效了。能在当前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额外争取到 3 万元,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说明我们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财政部门看到了我们项目的价值。咱们得往好的方面看,这增加的资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们的压力。接下来,咱们再想想办法继续攻关。”
朱博富深吸一口气,点点头说:“荣局长,您说得对。是我太心急了,既然己经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继续努力。只是这项目后续的资金缺口还是不小,得尽快想办法解决。”
荣国兴又问刘立诚:
“咱们的《云林市防灾减灾预警系统》能拿到多少项目资金?”
刘立诚连忙应道:“荣局长,据林桂副主任透露,应该有30万左右。现在还没有公布下达。”
刘立诚又补充道:
“这是专款专用的,可以用来建设气象数据处理中心。”
荣国兴说:“你们都辛苦了,利用公休假好好休息几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