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第15章 薪火相传

加入书架
书名:
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作者:
雾绵气泡水
本章字数:
447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大二开学第一天,小鱼在文博学院门口遇到了周教授。

"林小鱼,正好找你。"教授推了推眼镜,"上学期你在故宫的表现很出色,院里决定让你加入'古籍修复技艺传承'课题组。"

小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个课题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通常只吸收研究生参与。

"我...我能行吗?"

"秦老师力荐你。"周教授意味深长地说,"不过课业压力会很大,要考虑清楚。"

"我参加!"小鱼毫不犹豫地答应。这样的机会,再苦再累也值得。

课题组的第一次会议在周五晚上。小鱼提前半小时就到了会议室,却发现里面己经有人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伏案翻阅资料,听到动静抬起头来。

"马老师?!"小鱼惊呼出声。

马主任——现在该叫马教授了——退休后被北大返聘,正是这个课题的负责人。见到爱徒,老人严肃的脸上难得露出笑容:"来了?坐。"

原来,这个课题是马教授和秦老师联合申请的,旨在系统整理中国传统古籍修复技艺,培养年轻传承人。小鱼作为组里唯一本科生,主要负责资料收集和基础实验。

"别小看这些工作。"马教授严肃地说,"修复技艺的精华往往藏在最基础的操作中。"

课题组成立后,小鱼的生活节奏更快了。除了正常课业和故宫实习,每周还要额外投入十几小时在课题研究上。她常常是宿舍楼里最早起、最晚归的一个,室友们戏称她是"铁人三项冠军"。

十月底,陈述突然神神秘秘地约她去未名湖边。

"怎么了?"小鱼抱着厚厚的《纸质文物酸化防治》,气喘吁吁地赶到。

陈述递给她一个信封:"看看。"

里面是一张国际学术会议的邀请函,议题正是"东亚纸质文物保护传统技艺"。

"这...给我看干嘛?"小鱼不明所以。

"翻到最后一页。"陈述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参会者名单里赫然写着"林小鱼"三个字!

"我?"小鱼差点把邀请函掉进湖里,"这不可能!我只是个大二学生..."

"但你的研究成果很有价值。"陈述解释道,"马教授和秦老师联合推荐了你。你那篇关于传统糨糊配方的论文,被评委会高度评价。"

小鱼这才想起来,上个月马教授确实让她整理过一组实验数据,还帮她修改成了一篇小论文。但她万万没想到,这竟然能被国际会议收录!

会议在十二月的东京举行。出发前一周,小鱼紧张得睡不着觉。她从未出过国,更别说用英语做学术报告了。陈述主动当起了陪练,每天晚饭后陪她模拟问答环节。

"语速慢一点...对,这个专业术语发音要更准确..."

皇天不负苦心人。东京的演讲非常成功,小鱼展示的传统配方引起了不少国际专家的兴趣。会后,京都文化财研究所的教授甚至邀请她明年暑假去交流学习。

"我...我得打工赚生活费..."小鱼窘迫地解释。

"我们会提供奖学金。"日本教授和蔼地说,"像你这样年轻的技艺传承人,值得培养。"

回国那天,马教授亲自到机场接她。老人难得地拍了拍她的肩:"没给我丢脸。"

这句话比任何奖励都让小鱼开心。她迫不及待地想和小虎分享这个好消息,但想到国际长途的话费,又忍住了。还是写信吧,她在心里盘算着,等拿到奖学金再给弟弟买个手机。

寒假短暂而充实。小鱼用会议补助金给小虎买了台二手电脑,又给李秀兰买了件羊毛衫。剩下的钱,她小心翼翼地存进了银行卡——下学期的生活费有着落了。

除夕夜,小虎神秘兮兮地递给她一个礼物盒。里面是个手工做的木雕,刻的是小鱼在北大校门口的样子,虽然粗糙,但神韵十足。

"我跟学校木工社团学的。"男孩骄傲地说,"等我考上北大,也要参加好多社团!"

年初五,小鱼提前返校,投入紧张的课题研究中。马教授年纪大了,对电子文档操作不熟练,小鱼就主动承担了所有资料数字化的工作。每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次甚至因用眼过度引发了结膜炎。

"别太拼。"校医给她开眼药水时叮嘱,"眼睛坏了可是一辈子的事。"

但小鱼停不下来。这个课题对她来说不仅是学术研究,更是一种使命——那些濒临失传的技艺,那些老师傅们毕生的心血,必须有人继承下去。

三月,课题进入关键阶段。马教授带着小鱼和几个研究生,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技艺采风。他们走访了浙江、安徽、西川等地的古籍修复工坊,记录下各地不同的修复流派和秘方。

在杭州的一家私人藏书楼,小鱼遇到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修复师。老人双手颤抖己无法工作,但听说他们在做传承项目,硬是让徒弟取出一本发黄的笔记。

"这是我师父传下来的,现在交给你们了。"老人颤巍巍地说,"别让它断了香火..."

接过笔记的那一刻,小鱼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回京的火车上,她连夜将笔记内容整理成电子文档,生怕有一点闪失。

五月份,课题成果初具规模。马教授决定先内部出版《中国古籍修复技艺辑要》,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小鱼负责最后的校对工作,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确保每一个配方、每一张示意图都准确无误。

出书那天,马教授在扉页上题字:"赠爱徒林小鱼:薪火相传,任重道远。"

简单的八个字,让小鱼泪流满面。她想起那个在山神庙里瑟瑟发抖的自己,想起第一次拿起修复刀时的忐忑,想起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晚上...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值得了。

暑假,小鱼如约去了京都。日本同行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让她大开眼界,但她最自豪的,是能够演示纯正的中国传统修复技法。

"林桑的手法很古老,但非常有效。"日本教授赞叹道,"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回国前,京都方面提出想请她毕业后去工作,开出了的薪资。小鱼婉言谢绝了:"我的老师还在北大等我回去帮忙带下一届学生呢。"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