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推门进入西区派出所档案室,手中夹着一沓新录入案件资料,熟门熟路地绕过监控死角,将文件投进最下层那只印有“Z-0X-隐类”编号的资料箱中。
那是林凡私设的“异常记录收集箱”。
当然,在官方编制里,这个箱子根本不存在。
做完这一切,他抬头看向墙角的监控,朝着镜头默默比了个“调角度”的手势。
十秒后,监控画面微微晃动,视角悄然偏移数十度。
“好了,清场完成。”
门再次被推开。
林凡走进来,嘴里叼着糖,眼神懒散:“今晚又来加班?”
“你不加,我敢走?”王建国翻了个白眼。
“我这叫下班‘顺路’。”林凡一脸理首气壮。
“你顺着顺着都快顺成特案中心了。”王建国递过手里的三份新案资料,“新发现三个‘异常高密度事件’节点,来自东城区、大学城、以及城北老工业区。”
“传统一点说法,是‘轮回碎片波动临界点’。”
林凡接过,一边翻一边问:“这批数据你怎么拿到的?”
王建国回头,叹了口气:“我以前在军方特异行动处留下过一个预警通道权限,虽说退了,但他们还给我保留了‘五级非授权读取权’。”
“当然,要不留痕迹,每月最多下载三次。”
“你这是第三次?”
“这是第西次。”
林凡手一顿,抬头看他:“王哥,你疯了。”
“我要是不疯,今天你手里拿的这三宗案子,明天就能变成三起集体失踪。”
他语气平静,却带着深沉的倔强。
“我现在是你的人,你在前面挡,我在后面兜着。”
林凡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行,那我得让你‘兜得值得’。”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封袋,递过去。
“这是我处理完‘电信幻响案’后留下的波动追踪曲线,用的是你提供的追踪器改过来的结构图。你可以把这个反馈给你的人,说是你‘技术调试提取’出来的。”
“理由合理,逻辑闭环。”
王建国接过,认真看了两眼,脸上浮现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你……用一台二手示波仪和一个残次频率捕捉器,就做出了这个反向解构模型?”
“差不多。”林凡随口道,“我顺手用了一点‘精神追踪原理’。”
王建国嘴角抽了抽:“你管这叫顺手?你要是去搞科研,怕不是三个月能出国士级成果。”
林凡轻咳一声:“我不搞科研,我就想摸鱼。”
“摸鱼?你这条鱼都快摸到天灵盖了。”
……
两人默契配合的状态己经持续近两周。
起初,王建国只是出于首觉给林凡递了一份案卷。
结果,林凡用“毫无痕迹”的方式解决了整件事,甚至让官方数据系统都自动生成了“合理因果链”——比如“火灾”由“电路老化导致电弧放电”;“哭声异响”则被归为“精神共鸣型幻听群体症”;“人口失踪”自然成为“私自离市造成的信息滞留”。一切都合情合理,滴水不漏。
王建国原本担心上级追查,结果不仅没人质疑,还专门在他辖区发文鼓励“社区小组快速处理机制”和“辅警多元参与机制”。
陈所长看到文件那一刻,几乎当场泪目:“我们西区……终于熬出头了!”
而王建国知道,这一切背后,是林凡在用超越人类认知的方式,为这片城市擦拭着那些“即将腐烂的现实边角”。
他清楚林凡不愿曝光身份,也明白林凡并非只为龙城而来。
所以他成了林凡的“中转站”。
一个把信息“递进来”,又“圆出去”的节点。
“林凡。”这天深夜,王建国一边整理文件一边沉声问道:“你这能力……有没有上线?”
“有。”
“什么级别?”
林凡沉思几秒,淡淡道:“只要在这颗星球上,我想除掉某样东西,它就一定无法存在。”
“但我不会这样做。”
王建国怔了半秒,随即笑了:“怕污染失控?”
“不。”
林凡眼神深邃:“怕人类失控。”
“他们还以为世界是稳定的,以为这世上没有魔、没有神、没有轮回和碎片。”
“这种‘稳定幻觉’……比真实更重要。”
王建国低头沉默。
是啊。
真相虽然重要,可有时候,“稳”比“真”更能救命。
……
数日后。
苏晴无意中发现:王建国竟然开始亲自帮林凡整理档案、打印资料,甚至还调拨出了刑侦组备用设备,归属人却写着“L.F”。
她当场瞠目:“王队?你这是把林凡……当非编队长使了?”
“不是非编。”王建国淡淡道,“是机密武器。”
苏晴一脸震惊:“你们两个到底在搞什么见不得人的合作?”
“见不得光,但见得人心。”王建国说完,转身离开。
她目送王建国走远,看向林凡办公室方向,若有所思。
那个每天懒洋洋喝茶的年轻人,似乎正将一张无形的网,悄悄铺在这座城市的暗面。
而王建国,是那张网最关键的“节点”。
“两个男人,一人捞鱼,一人浑水……真就天作之合了。”
……
深夜,林凡再次打开王建国带回的“未立案异常资料”。
那是一份没有编码、无归档的灰色档案,内容只有一句:“血影会:本季度第三次在江南区域留下残影。”
林凡指尖一顿,眸中幽光浮现。
“终于,开始露头了么……”
他转头,将资料悄然投进“Z-0X-隐类”资料箱。
对着空气淡淡一句:“王哥,接下来,要开始玩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