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果儿赶忙切了一盘卤肉让李四给送上去。李四把卤肉送过去之后又折返回来:“掌柜的,这卤肉汤还剩这么多要怎么办?总不能都倒了吧?我闻着这汤的味道很香,就知道里面放了不少好东西,直接倒了多可惜?”
苏果儿一边洗菜一边儿也不忘记回答他的话:“卤汤是不会倒掉的,这所有的卤肉店都知道,卤汤分为原汤和陈年卤汤,每次熬煮原汤的时候都会在里面放进去一点儿陈年卤汤,这样卤出来的肉会更入味儿一些”
或者如果有定制的大锅的话,其实这些卤汤都可以放进一个大锅里卤的,不过那样需要的人手更多,且她的店面不大,就不那么做了。
李四点头:“原来是这样啊?”他恍然大悟,见苏果儿不停的忙活着又上前问道:“掌柜的这是做什么?要不我来帮你吧?”
见他忙来忙去的不知道做什么,苏果儿倒是起了几分心思:“这儿有胖丫帮我就可以了,你去外头看着那几个工人沏灶台,或者到酒庄里买些客人爱喝的酒来,回头报账给我,喝的好了的话我再去和他们谈”
她这店里什么都准备齐全了,就是这酒嘛,还没有引进来。
苏果儿自己倒是会酿酒,不过酿酒的过程太过于繁琐,且这院子又小存不了多少酒,所以还不如直接去买其它酒庄里的酒,放到她这里来卖,也能增添一项手艺。
不过也添不了多少收益,她家这食馆太小,大的酒庄看不上眼,不会直接供酒,只会分出一点酒来放到这里寄卖。
这酒庄里的酒又都是明码标价的,就算是寄卖也不能卖的太贵,一瓶也就十几文钱的利润罢了,还没有她做一盘菜的利润大。
聊胜于无了!
把李四支开后,苏果儿才能安心的做菜。
前头店铺里有春娘和崔娘子看着,出不了什么差错,后头又有胖丫帮着她打下手,洗菜看锅烧火都没问题的,两人便也够了。
李四一个人在外头站着倒是闲得慌,倒不如打发了去,省的在她面前碍事儿。
她这卤肉方子是不外传的,李四在这里她反而不方便做事。
甚至为了防备别人知道,她连药材和香料都是打碎成渣渣放在白布里包着下锅煮的,保管他们看不出是什么佐料。
毕竟这卤肉可是她家店铺里最出色的菜品了,卖的多,成本还不高,利润如今全靠这卤肉撑着了。
也难免会有人贪图。
别说她防范心太重,独身一人在外,她防备心不敢不重。
来了有三桌散客,一共点了十几盘菜,留春娘一个人在外头招呼着,崔娘子干脆也下厨房来给她帮忙来了。
这让苏果儿觉得她大概还缺两个学徒,罢了等下再招两个吧,要不然厨房里只她自己确实忙不过来。
热油下锅,把切成薄片的猪肉片下进去,煸炒出猪油来,待到猪肉炒熟了后盛出来给锅里泼水降一下温,然后放油和切成片的青椒大蒜韭菜牙等炒出刺鼻的香气儿来,再把猪肉倒下去。
随便翻炒两下放点盐就可以出锅了。
这道炝锅猪肉片就做好了。
客人点的家常菜,她倒也没起多高大上的名字,这菜随随便便一个小菜馆都可以做的出来,剩下的主要就看火候的把控和调料的味道了。
苏果儿下多了点配菜,不用放多少调料都能好吃。
下一道菜是煮的鱼片儿汤,配上金黄色的大头菜酸菜切成片儿,下锅里一煮,在底部铺上点豆芽,青菜,再把煮好的鱼片汤浇上去,一道儿开胃菜就出来了。
金汤鱼片完成,苏果儿让崔娘子给端了出去那边捏了几个面团烙了饼子来贴在铜锅边沿儿上,一道地锅鸡也就完成了。
除此之外,还做了一份凉拌海菜,清炒莲花白和葫芦丝等菜品,至于卤肉嘛,每桌都要了一份。苏果儿给切了满满一大盘。
另有甜汤果茶三份。
一一上桌之后,见食客吃的开心不住的赞扬,苏果儿内心也是开心的,心想着这把稳了,她这小食馆的名气算是打出来了,照这样正常开下去,不出一个月收益就可以稳定了。
日后来的客人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因得有卤肉在,好这一口的一定会来吃。
她可以顺势推出其它菜品。
那边三桌顾客在谈笑风生,春娘和崔娘子则一个在后厨里忙活,一个在柱子边儿上站着,只等着食客有吩咐她就过去。
李四这家伙却不知去了哪儿,到现在还没回来,苏果儿也没管他,只等着回来再发问。
买酒也没必要去这么长时间吧?或者下次她亲自去买,得给李四安排点儿新的活计才行。
不能见他太闲了。
如今不是饭点儿,食馆里不会再进来什么客人,是以苏果儿觉着无聊便拿起笔墨在柜台前拟订她家的菜式。
菜式有三种,其一招牌菜,就是她家主推的菜品,别人是学不来的,就比如卤肉什么的,里面放的都是她自己调配的卤料。
其二特色菜,锅贴就属于特色菜,是从别处学来的,非她自己自创的菜品,当然可复制性也很强,主要卖的就是一个口味儿了,谁家做的好吃,谁家的食客就会多。
其三就是家常菜,像汴京城流行的蕨菜炒三丝,东坡肉,粘豆包,茴香小馄饨,哨子打卤面,素炒莲花白,葱爆羊肉等就是家常菜了,汴京几乎人人都会做,且做的味道也不差。
另还可以加银子自己点菜吃。
这个是苏果儿自己的创意。
食客们加银子可以让她尝试着复刻一下他们记忆中的美食。
当然,味道不一定好,但胜在有心意嘛,要是想吃千味楼的糯米鸡,糖醋藕丁她也能给复刻出来,就看对方给的银子多不多了。
给的多的话她都可以尝试一下,保管味道不差。
不过复刻别家楼里的招牌美食,这多少有点不地道了,但……
作为一个厨子来说,能复刻别人的手艺,这是有实力的象征。
这在汴京不算什么大事儿,也没有侵权的嫌疑,甚至都没人管,只要不说是自家的招牌菜就没人会找你的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