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这两个字仿佛有千钧之重,从朱元璋的牙缝里挤出来。
他死死地盯着光幕,盯着那个被圈出的“北平”二字。
那里,是他的第西个儿子,是那个从小就最像他的儿子。
能征善战,心机深沉,野心勃勃。
标儿,难道真的想让老西来……
“不,这绝无可能!”
朱元璋猛地一拍扶手。
“标儿仁厚,他绝不会做出此等废长立幼,动摇国本之事!”
“咱的标儿,不会!”
他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老爷子,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朱建勋的声音弱弱地响起,带着试探。
“闭嘴!”
朱元璋厉声喝断。
“让咱……让咱自己看!”
他不想再听任何猜测,任何分析。
他怕了。
他怕朱建勋说的是真的。
如果连他最信任、最引以为傲的儿子,都认为这个江山需要另一个更强硬的继承人……
他只想知道,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朱建勋识趣地闭上了嘴,只是默默地在心里给老爷子点了根蜡。
随着朱元璋的心念一动,光幕上的画面再次流动起来。
【课堂小结】西个大字浮现,随即消散。
画面一转,是熟悉的东宫。
白幡飘动,素缟满目。
一声撕心裂肺的“太子爷薨逝——”,如同利剑,再次刺穿了朱元璋的心脏。
他看到画面中的“自己”,穿着一身素服。
踉踉跄跄地冲进寝殿,扑在朱标的灵柩上,哭得像个无助的孩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至痛。
朱元璋的眼眶瞬间红了,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想要触摸光幕里那个悲痛欲绝的自己。
悲痛之后,是无边的猜忌。
光幕中的“朱元璋”,眼神变了。
那双原本充满父爱的眼睛,此刻只剩下审视与怀疑。
他开始怀疑每一个还活着的儿子。
画面迅速切换。
西安,秦王府。
太原,晋王府。
北平,燕王府。
三座雄伟的王府上空,都笼罩着阴云。
光幕中,圣旨一道接着一道,措辞严厉,斥责三王“骄奢不法,于诸王为尤”。
紧接着,三王被幽禁于京师,名为守灵,实为软禁。
朱元璋看到,画面里的“自己”。
将秦、晋、燕三王手中的兵马,尽数收回,交给了风烛残年的老将汤和。
他看到自己亲手折断了儿子们的羽翼,将他们囚禁在牢笼之中。
“咱……咱竟然……”
朱元璋的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完整。
他无法相信,自己会对儿子们下此狠手。
那不是信任,那是赤裸裸的帝王猜忌。
标儿的死,竟然让他的心,也跟着变得坚硬如铁。
画面再次流转。
一个瘦弱的身影,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朱元璋”的身边。
是朱允炆。
他穿着孝服,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哀愁,亦步亦趋地跟在祖父身后,处理着繁杂的国事。
光幕里,传来朱建勋那该死的画外音。
“朱允炆是个好孩子,仁孝、纯善,可惜啊……”
朱元璋的心,猛地一揪。
他看到画面中的“自己”,看着朱允炆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有喜爱,有怜惜,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奈。
“这孩子,太软了。”
光幕中,传来“朱元璋”的一声叹息,与此刻朱元璋的心声重叠。
“若是生在寻常富贵人家,他定能成为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一生顺遂,得获善终。”
“可偏偏,他生在了帝王家。”
“可惜没如果。”
“他被那些所谓的忠臣、大儒给忽悠瘸了。”
“若是不让他当这个皇帝,他或许还能活得久一些……”
这句话,像是一根针,狠狠扎进了朱元璋的心窝。
是啊。
若不是他一手将允炆推上那个位置,这孩子,又怎会……
画面骤然变暗。
宏大的钟声响起,一声又一声。
那是皇钟长鸣,国之大丧。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高皇帝驾崩。”
光幕上,一行冰冷的宋体字,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朱元璋怔怔地看着画面里自己的葬礼。
看着满朝文武的哭拜,看着那个身穿龙袍、稚气未脱的年轻皇帝朱允炆。
他的心里,竟然没有太大的波澜。
或许,在标儿死的那一刻,他的心,也己经死了。
接下来的一幕,却让朱元璋的瞳孔猛然收缩。
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
新君朱允炆端坐龙椅,神情却有些不安。
他的下手,站着三个文臣。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
“陛下,诸藩王拥兵自重,名为护卫皇室,实乃心腹大患!”
“昔日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
“古语有云,尾大不掉,患生于内!”
“为江山社稷计,为陛下万年计,削藩,刻不容缓!”
三人的声音,慷慨激昂,义正辞严。
朱允炆那张年轻的脸上,写满了犹豫与挣扎。
“他们……都是朕的叔叔啊。”
黄子澄上前一步,声色俱厉。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周王、代王、齐王、岷王……他们哪个不是劣迹斑斑?”
“留着他们,就是给大明江山埋下祸根!”
但他最终,还是被说服了。
“准奏。”
两个字,从朱允炆的口中轻轻吐出。
却在朱元璋的脑海中炸响。
“糊涂!”
“蠢货!”
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光幕中的黄子澄等人破口大骂。
“一群只知之乎者也的书呆子,也敢妄议国事!”
“削藩?你们懂个屁的削藩!”
“那是咱给大明边疆打下的柱石!”
“是咱用来抵御蒙古人的长城!”
“你们就这么给拆了?”
朱元璋怒不可遏。
果不其然。
光幕中的画面,变得血腥而残酷。
一道道圣旨,从京城发出,飞向各地的藩王府。
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
代王朱桂,被囚禁于大同。
齐王朱榑,被囚禁于京师。
岷王朱楩,被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
一个个他亲手分封的儿子,转眼间就成了阶下之囚。
朱元璋的心在滴血。
他可以猜忌他们,甚至可以囚禁他们。
但那是他这个做父亲的权力。
允炆,你怎么敢!你怎么能!
就在此时,画面定格在了一座燃起熊熊大火的王府。
火光冲天,将半个夜空都染成了血红色。
“湘王府。”
朱元璋喃喃自语,心头升起不祥的预感。
那是他的第十二子,朱柏。
一个能诗善画的儿子。
大火之中,他看到一个身穿王爵冕服的身影,一步步走入火海,决绝而惨烈。
“父王,儿臣无罪,不能受辱于奸臣之手!”
“儿臣,先行一步了!”
朱柏的声音,带着悲愤与不甘,在烈火中回响。
轰然一声,殿宇坍塌,将一切都吞噬。
光幕切换回朝堂。
朱允炆得知消息,将手中的奏折狠狠摔在地上,脸色惨白。
“谁让你们逼死湘王叔的!”
“朕只是让你们削藩,不是让你们去逼死他!”
他对着齐泰、黄子澄等人怒吼,声音里满是愤怒。
然而,黄子澄却一脸平静地跪下。
“陛下,湘王朱柏包藏祸心,自知罪孽深重,畏罪自焚,此乃天理昭彰。”
“若不加以严惩,天下藩王将如何看待朝廷?他们只会觉得朝廷软弱可欺!”
“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陛下的威严,必须给湘王冠以‘戾’的谥号,昭告天下,以儆效尤!”
“你……”
朱允炆气得说不出话来。
他想发怒,想治罪。
可他看着满朝文武那一张张“为国为民”的脸,最终还是无力地垂下了手臂。
他最终,还是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准奏。”
又是这两个字。
却是那样的无力,那样的悲哀。
光幕前,朱元璋的拳头,己经攥得发白。
青筋在他的额角和手背上暴起。
他既生气,又觉得可怜。
生气允炆的软弱无能,被这群所谓的“忠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又可怜他那个孙儿,坐拥天下,却连自己的叔叔都保不住。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惨死,还要亲手给他冠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