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女知青非要拽我回城

第102章 被反卷的江新月

加入书架
书名:
1978:女知青非要拽我回城
作者:
钟看不钟用z
本章字数:
4876
更新时间:
2025-07-07

日子跟翻书似的,一眨眼,寒假尾巴都快瞧不见了。

眼瞅着燕大马上要开学,江新月这心里头啊,却有点不是滋味了。

倒不是因为要开学了不开心,而是…她发现自家男人林知秋同志,最近有点不对劲!

具体哪儿不对劲呢?

就是…太积极了!积极得让她有点心慌!

以前吧,林知秋在传达室工作,下班回家除了陪她,就是看看杂志,偶尔在她的逼迫下做做高考复习题,小日子过得挺悠闲。

可最近这这几天多,好家伙!那叫一个废寝忘食!

晚上她半夜醒来,好几次都看见林知秋还趴在小书桌上,就着昏黄的台灯写写画画,眉头紧锁。

“难不成陶主编又催他稿子了?”江新月心里犯嘀咕。

不管是哪样,这劲头也太足了吧?跟换了个人似的!

再看看自己…寒假里除了陪妹妹,看看专业书,好像也没啥特别大的长进。

眼瞅着丈夫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窜,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江新月心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还有一点点小小的危机感,“噌”地就冒出来了!

不行!新学期新气象!她江新月也不能落后!

开学报到这天,江新月起了个大早,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

她不是新生,报到手续简单得很,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

但…她偏不!

“知秋!”她走到正在喝粥的林知秋身边,声音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撒娇,“今天陪我去学校报到呗?”

林知秋正盘算着昨晚写的的那篇稿子该往哪个小杂志社投呢,闻言一愣,抬起头:“啊?报到?你不是老生了吗?自己去不就得了?”

他脑子里还在想“李二牛”这个笔名是不是太随意了点。

江新月嘴一撅,杏眼一瞪:“老生怎么了?老生就不能有人陪啊?我东西多不行吗?”

她指了指旁边那个…其实就装了支笔和一个小笔记本的书包。

林知秋一看媳妇儿那表情,瞬间福至心灵!懂了!这是媳妇儿需要存在感了!

他立刻放下碗,脸上堆起灿烂的笑容:“行!必须行!陪媳妇儿报到,天经地义!我这就收拾!”

正好,他也打算给自己放一天假,放松放松脑子。

这段时间为了薅稿费,脑细胞都快死光了!

他最近几篇,基本都保持在一天一篇稿子的频率,不过在追求速度的情况下,质量自然是没办法保证,也就只能投投小杂志社了。

千万别以为“致敬经典”很简单,很多人你就算是让他现在把看过很多遍的电影通过文字的形式写成故事,他都没有这个水平。

所以林知秋最近几天换了思路了,就按照现在正火的“伤痕”题材小说的框架和套路,创作了几篇质量马马虎虎的作品,准备投几家小杂志社试试水。

江新月看他答应得爽快,嘴角这才悄悄弯了起来。哼,算你识相!

到了燕大,果然没啥复杂的。

登记,交学费,领新书…流程走得飞快。

林知秋全程就充当了拎包小弟和背景板,看着媳妇儿跟熟悉的同学老师打招呼,神采飞扬的。

“怎么样?看了一圈,是不是觉得你们西语系的姑娘都特有气质?”

林知秋凑到江新月耳边,笑嘻嘻地打趣。

江新月白了他一眼,没接茬,心里却美滋滋的。

她拉着林知秋在校园里又慢悠悠地转了两圈,美其名曰“感受新学期氛围”,其实就是想多享受一下这种“有人陪着”的感觉。

林知秋也乐得清闲,一边欣赏着初春校园的景致,一边在心里盘算:

嗯,《伤痕》那篇跟风的,投给《XX青年》试试?

《班主任》那个调调的,好像《萌芽》比较喜欢?

稿费嘛,蚊子再小也是肉!千字几块咱也不挑,用数量取胜也不错。

他越想越觉得“薅稿费”这事,前途光明!

至于笔名?“李二牛”就“李二牛”吧!反正就是赚快钱,要啥自行车!

中午时间,江新月拉着林知秋,要带她尝一尝他们燕京食堂饭菜。

俩人端着刚打好的饭菜,里边是两素一荤,正找空位呢,就听见有人喊:

“新月!知秋!这儿呢!”

抬头一看,嘿,老熟人!

靠窗那桌,苏红梅正朝他们使劲挥手呢!

旁边坐着的正是上次烤鸭店那几位:陈卫东、张援朝、李晓芸,就是少了江霞。

“红梅姐!这么巧!”江新月眼睛一亮,拉着林知秋就走了过去。

“来来来,挤挤坐!”苏红梅热情地招呼着,其他人也纷纷挪出位置。

“林知秋同志,江新月同志,又见面了!”陈卫东推了推眼镜,笑呵呵的。张援朝和李晓芸也笑着打招呼。

林知秋把餐盘放下,挨着江新月坐下,心里嘀咕:得,饭友又凑齐了。

寒暄了几句开学的新鲜事儿,话题不知道怎么的,又拐到了文学上。

这次倒没提《麦田》和《牧马人》,陈卫东皱着眉头,用筷子戳着碗里的米饭,语气有点愤愤不平:

“哎,你们看今天《文汇报》了吗?那个‘卫东’又发评论了!还是盯着《牧马人》不放!”

“卫东?”林知秋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那个‘铁笔卫东’啊!”

李晓芸接口道,语气也带着点不忿,“这人现在可出名了!去年八月《伤痕》一出来,他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连着在《文汇报》、《光明日报》上发了好几篇评论员文章,把那《伤痕》夸得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说什么划时代的力作、深刻揭露了时代的创伤、具有里程碑意义…好家伙,捧得那个高啊!”

张援朝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补充,语气带着点哲学系的冷静分析:

“嗯,他因此名声大噪,成了‘伤痕文学’最坚定的鼓吹者和理论旗手。最近几期《文艺评论》上,他的文章都是头版。”

“然后呢?”林知秋来了兴趣,这咋还扯上《牧马人》了?

“然后?”陈卫东声音都拔高了,“然后他今天这篇,矛头首接对准了《牧马人》!说《牧马人》虽然文笔不错,故事也感人,但思想深度远远不够!”

“说它‘沾了伤痕文学的光’,‘反思不够彻底’,‘对苦难的根源挖掘流于表面’,‘充满了小布尔乔亚式的温情幻想’,是‘隔靴搔痒’!就差指着鼻子骂《牧马人》肤浅了!”

李晓芸也气鼓鼓地接话:“就是!他凭什么呀?《伤痕》是深刻,可《牧马人》那种昂扬,给人希望的力量难道就不珍贵吗?”

“非得哭天抢地、血淋淋的才算深刻?我看他才是走火入魔了!成了‘伤痕’的狂热信徒,容不得半点不同的声音!”

苏红梅也点头:“这个‘铁笔卫东’,立场太鲜明了,眼里好像只有‘伤痕’这一种写法才算好文学。别的风格,他都要踩一脚。”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