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天朗气清。
扩建后的镇北王府别苑,那叫一个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唐熙说到做到,王府大门敞开,特意划出来的巨大演武场,临时改造成厨艺大赛现场,西周搭起了简易看台,免费让京城百姓进来观看!
这消息一出,全城轰动!看热闹的、馋美食的、想见识各地名厨手艺的百姓,乌泱泱地涌了进来,把看台挤得满满当当,气氛热烈得像是过年!
场地中央,一字排开十几个临时搭建的灶台,锅碗瓢盆、各色食材琳琅满目。
来自天南地北的厨师们,穿着各自特色的围裙,摩拳擦掌,眼神里都带着一股子势在必得的劲儿。
正对着灶台的主看台上,铺着厚厚的锦垫。唐熙大马金刀地坐在最中间,一身张扬的锦袍,嘴角噙着那抹标志性的、又痞又坏的笑。
苏梦悠挨着他坐,今天特意穿了身鲜亮的鹅黄衣裙,小脸上满是兴奋和期待,大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下面的灶台,活像等着开席的小馋猫。
赵怀玉和王柠语坐在他们稍侧一点的位置。
唐熙身后,抱着刀的墨秋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全场。
王府的老管家,今天穿得格外精神,走到场地中央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清了清嗓子,用尽全身力气喊道:“肃静!肃静!镇北王世子府,首届‘厨神争霸’大赛——正式开始!”
“哗——!” 底下百姓掌声雷动,夹杂着兴奋的口哨声。
“今日第一场!豫菜大师傅,王德福!献艺!”
管家高声宣布。
话音未落,只见一个膀大腰圆、红光满面、穿着干净白色厨师袍的大师傅,昂首挺胸地走了出来。他手里拎着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那鲤鱼尾巴甩得啪啪响。
“中!”
这王师傅嗓门洪亮,一开口就带着股子中原大地的豪迈劲儿,那口音,字正腔圆又带着独特的韵味。
“各位老少爷们儿,大娘婶子们!俺王德福,豫州府来的!今儿个,就给柿子爷,给酥小姐,给大伙儿露一手俺们豫菜的精髓——鲤鱼焙面!”
他走到自己的灶台前,把鲤鱼往案板上一拍,动作麻利得很。一边处理鱼鳞内脏,一边嘴里还不停:
“这鲤鱼焙面啊,讲究滴就是个‘焙’字!火候得足,得匀!油温得透!面丝儿得细如发丝,炸出来金黄酥脆!浇上俺们豫州府秘制的糖醋汁儿,哎呦喂,那味儿,酸甜可口,外酥里嫩!保管恁吃了还想吃!得劲儿!”
他说得眉飞色舞,手上动作更是行云流水。
刮鳞去鳃,开膛破肚,刀工又快又稳。尤其是给鲤鱼打花刀的时候,那刀在他手里跟活了一样,唰唰几下,漂亮的菱形花纹就出来了。
“看见没?这花刀!深一分不入味儿,浅一分不美观!就得像这样,均匀!漂亮!中不中?” 他还不忘跟台下互动。
“中!”
底下有好事儿的百姓,学着他的口音大声应和,引起一片哄笑。
王师傅更来劲儿了。他开始处理做“焙面”的面团。只见他揪下一大块面,在案板上摔打揉捏,那面团在他手里被揉得啪啪作响,弹性十足。
“这面,得揉透喽!揉出筋性!醒发好了,才能抻出好丝儿!”
他一边揉,一边讲解,那面团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被甩来甩去,拉长又折叠。他猛地一抖手腕,那面团瞬间被拉长,再一抖,又细了几分,反复几次…
“嘿!瞧好喽!”
王师傅大喝一声,双臂展开,如同白鹤亮翅,手里的面被抻得细长如丝!在阳光下,那面丝儿根根分明,几乎透明!
“好!”
“太厉害了!”
“这手艺!绝了!”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和掌声。
王师傅得意地一笑,手下不停,将那细如发丝的面条小心地下入油锅。“滋啦——”一声,面条瞬间膨胀定型,变成一团金黄蓬松、形似龙须的“焙面”。
接着就是重头戏,烹鱼!热锅凉油,葱姜蒜爆香,处理好的鲤鱼下锅煎炸,两面金黄后,烹入他带来的秘制糖醋汁儿。
那酱汁一入热锅,浓郁的酸甜香气瞬间升腾而起,霸道地钻进每个人的鼻腔!
“香!真香!” 连主看台上的苏梦悠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小声赞叹。
最后,王师傅将炸好的金黄蓬松的“焙面”小心地覆盖在浇满糖醋汁儿的鲤鱼身上。一道色泽红亮、造型别致、香气扑鼻的鲤鱼焙面,大功告成!
“上菜喽!” 王师傅亲自端着这盘艺术品般的大菜,迈着西方步,昂首挺胸地走到主看台前,声音洪亮,带着无比的自信:
“鲤鱼焙面!请世子爷、苏小姐品鉴!尝尝俺们豫州府的味儿,中不中?!”
那独特的口音,那豪迈的气势,那色香味俱全的菜品,瞬间点燃了全场!
唐熙看着那盘菜,又看看旁边苏梦悠那馋得快流口水的样子,嘴角勾起,对着王德福一扬下巴:“行,看着还凑合。端上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