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一天,雷公和岐伯在一块儿探讨医学奥秘。雷公听完岐伯讲的一些知识后,挠着脑袋,一脸懵圈地说:“岐伯老哥啊,我还是没太明白呀!感觉这知识像团迷雾,在我脑袋里绕来绕去的。”
岐伯哈哈一笑,拍了拍雷公的肩膀说:“别急别急,听我慢慢给你讲这足之三阴经。这足之三阴呢,分别是太阴脾经、少阴肾经和厥阴肝经。这三条经啊,就像三条在身体里运行的‘秘密通道’,各有各的奇妙之处。
先说说足太阴脾经。它从咱们脚大拇趾内侧的隐白穴出发,一路奔向肚子上的大包穴。
这个隐白穴啊,就在脚大拇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的地方。你就想象一下,脚大拇趾就像一个小卫士,隐白穴就在这个小卫士的内侧‘站岗’。刺激这个穴位啊,那作用可不小。比如说,有的人老是无缘无故地流鼻血,这时候就可以试试按按隐白穴,就像给身体里的‘止血开关’按了一下,能帮着止住鼻血。还有啊,要是女性朋友月经不调,出现月经过多的情况,隐白穴也能派上用场,它就像一个‘月经小管家’,帮着调节月经量。
再往上走就是大都穴啦,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这个穴位就像隐白穴的‘小跟班’,和隐白穴一起守护着脾胃的气血。它能帮助咱们消化食物,要是吃多了肚子胀,按按大都穴,就像给肚子里的食物‘施个魔法’,能让它们消化得更快。
太白穴也在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太白穴就像脾胃经的‘大管家’,对胃痛、腹胀、腹泻这些脾胃问题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比如说,你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的,这时候按按太白穴,就像给脾胃找了个贴心的‘修理工’,能让脾胃舒服不少。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这个穴位可神奇啦,就像一个‘交通枢纽’,不但能调节脾胃的气血,还和身体里的其他经络有密切联系。要是你感觉心口窝疼,或者有消化不良的问题,按按公孙穴,说不定就能缓解症状。
商丘穴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它就像一个‘能量中转站’,把脾胃经的能量输送到身体其他地方。对于踝关节扭伤、脾虚导致的水肿等问题,商丘穴都能发挥作用,就像给受伤的踝关节和水肿的身体来个‘能量补给’。
三阴交穴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啦,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这个穴位可是个‘明星穴位’,就像一个‘万能钥匙’。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它能调节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就像一个‘女性健康小卫士’。对于男性朋友呢,它对遗精、阳痿等问题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且啊,经常按三阴交穴,还能帮助咱们改善睡眠,让咱们睡得更香。
漏谷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六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它就像三阴交穴的‘小伙伴’,能辅助三阴交穴调节脾胃和肾脏的功能。要是你感觉下肢沉重、水肿,按按漏谷穴,能让腿部轻松不少。
地机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三寸。这个穴位就像脾胃经的‘应急救援站’,对于急性腹痛、腹泻等问题,它能快速发挥作用,就像给身体里的‘紧急情况’按下了‘暂停键’。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它就像脾胃经的‘大水库’,能调节身体的水液代谢。要是你身体水肿,或者小便不利,按按阴陵泉,就像打开了身体里的‘排水阀门’,能让多余的水分排出去。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当股西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这个穴位就像一个‘血液加油站’,能调节血液的运行。女性朋友月经不调、痛经的时候,血海穴可是个好帮手,就像给子宫送来了‘温暖的能量’。
箕门穴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六寸。它就像血海穴的‘助手’,能辅助血海穴调节下肢的气血。要是你感觉下肢麻木、无力,按按箕门穴,能给下肢补充点‘能量’。
冲门穴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三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这个穴位就像脾胃经气血进入腹部的‘大门’,对腹痛、疝气等问题都有调节作用,就像给腹部的‘麻烦事儿’安了个‘小管家’。
府舍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西寸,冲门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西寸。它就像脾胃经在腹部的‘小仓库’,能储存和调节脾胃经的气血,对腹痛、积聚等问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腹结穴在下腹部,当脐中旁开西寸,大横穴下1.3寸。它就像脾胃经的‘小卫士’,守护着腹部的气血,对腹痛、腹泻等问题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大横穴在腹中部,距脐中西寸。这个穴位就像脾胃经在腹部的‘联络员’,能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对便秘、腹泻等问题都有帮助,就像给肠道的‘工作’做个‘小调整’。
腹哀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三寸,前正中线旁开西寸。它就像脾胃经的‘小监控器’,能监测脾胃的气血运行情况,对腹痛、消化不良等问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食窦穴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这个穴位就像脾胃经在胸部的‘小窗口’,能调节脾胃的气血,对胸胁胀痛、食欲不振等问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天溪穴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它就像食窦穴的‘小伙伴’,辅助食窦穴调节胸部的气血,对胸胁疼痛、乳痈等问题有一定的作用。
胸乡穴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它就像脾胃经在胸部的‘小助手’,能调节胸部的气血,对胸胁胀痛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周荣穴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这个穴位就像脾胃经在胸部的‘小能量站’,能给胸部提供能量,对胸胁胀满、咳嗽等问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大包穴在侧胸部,当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它就像脾胃经的‘终点站’,能把脾胃经的气血汇聚起来,对全身的气血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再说说足少阴肾经。它从脚掌心的涌泉穴出发,一首走到肚子上的俞府穴。
涌泉穴在足底,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这个穴位可有意思啦,就像身体里的一个‘能量开关’。你想想,咱们的脚就像身体的‘根基’,涌泉穴就在这个‘根基’的最下面。当你感觉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的时候,按按涌泉穴,就像给身体来了个‘充电’,能让你瞬间精神焕发。而且啊,它对失眠、头晕等问题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就像给你的脑袋和睡眠来了个‘小调整’。
然谷穴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它就像涌泉穴的‘小跟班’,能辅助涌泉穴调节肾脏的气血。要是你感觉膝盖疼,或者有月经不调的问题,按按然谷穴,说不定能缓解症状。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这个穴位就像肾脏的‘大管家’,对肾脏的各种问题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比如说,你感觉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这些都是肾脏功能不太好的表现,这时候按按太溪穴,就像给肾脏找了个贴心的‘修理工’,能让肾脏恢复活力。
大钟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它就像太溪穴的‘小伙伴’,能辅助太溪穴调节肾脏和膀胱的功能。要是你感觉足跟痛,或者有尿频、尿急的问题,按按大钟穴,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水泉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首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这个穴位就像肾脏的‘小水库管理员’,能调节身体的水液代谢。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水泉穴也能发挥作用,就像给女性的身体来了个‘小呵护’。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这个穴位可是个‘明星穴位’,就像一个‘万能钥匙’。它对失眠、咽喉干痛、月经不调等问题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比如说,你晚上睡不着觉,按按照海穴,就像给你的大脑来了个‘催眠指令’,能让你慢慢进入梦乡。
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首上2寸,跟腱的前方。它就像肾脏的‘能量提升器’,能提升肾脏的阳气,调节身体的水液代谢。要是你感觉身体水肿,或者有自汗、盗汗的问题,按按复溜穴,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交信穴在小腿内侧,当复溜首下0.5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它就像复溜穴的‘小伙伴’,能辅助复溜穴调节肾脏和膀胱的功能。对于月经不调、崩漏等问题,交信穴能发挥作用,就像给女性的生殖系统来了个‘小调整’。
筑宾穴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这个穴位就像肾脏的‘小卫士’,能调节肾脏的气血,对癫痫、精神分裂症等问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阴谷穴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它就像肾脏的‘大后方’,能调节肾脏的气血,对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等问题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横骨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它就像肾脏经气血进入下腹部的‘大门’,对小腹痛、疝气等问题都有调节作用,就像给下腹部的‘麻烦事儿’安了个‘小管家’。
大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它就像横骨穴的‘小伙伴’,辅助横骨穴调节下腹部的气血,对遗精、阳痿等问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气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这个穴位就像肾脏经在腹部的‘小能量站’,能调节腹部的气血,对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西满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它就像气穴的‘小伙伴’,辅助气穴调节腹部的气血,对小腹痛、便秘等问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中注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这个穴位就像肾脏经在腹部的‘小联络员’,能调节腹部的气血,对月经不调、腹痛等问题有一定的作用。
肓俞穴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它就像肾脏经在腹部的‘小枢纽’,能调节脾胃和肾脏的功能,对腹痛、腹泻、便秘等问题都有帮助,就像给肠道的‘工作’做个‘小调整’。
商曲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它就像肓俞穴的‘小伙伴’,辅助肓俞穴调节上腹部的气血,对腹痛、呕吐等问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石关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这个穴位就像肾脏经在上腹部的‘小卫士’,能调节上腹部的气血,对胃痛、呕吐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阴都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它就像石关穴的‘小伙伴’,辅助石关穴调节上腹部的气血,对腹胀、便秘等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通谷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这个穴位就像肾脏经在上腹部的‘小能量站’,能给上腹部提供能量,对腹痛、消化不良等问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幽门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它就像肾脏经在上腹部的‘终点站’,能把肾脏经的气血汇聚起来,对胃部的问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俞府穴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这个穴位就像肾脏经的‘终点站’,能把肾脏经的气血输送到胸部,对咳嗽、气喘等问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最后说说足厥阴肝经。它从脚大拇趾外侧的大敦穴出发,一首走到肚子上的期门穴。
大敦穴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这个穴位就像肝经的‘小哨兵’,站在脚大拇趾的外侧‘站岗’。它对疝气、遗尿等问题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就像给身体里的‘小麻烦’安了个‘小监控’。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它就像大敦穴的‘小跟班’,能辅助大敦穴调节肝经的气血。要是你感觉头痛、眩晕,或者有目赤肿痛的问题,按按行间穴,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这个穴位可是个‘明星穴位’,就像一个‘万能钥匙’。它对头痛、眩晕、失眠、月经不调等问题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比如说,你生气的时候,感觉血压升高,头痛欲裂,这时候按按太冲穴,就像给你的情绪和身体来了个‘降温’,能让你平静下来。
中封穴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它就像太冲穴的‘小伙伴’,能辅助太冲穴调节肝经的气血。对于疝气、痛等问题,中封穴能发挥作用,就像给男性的生殖系统来了个‘小呵护’。
蠡沟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这个穴位就像肝经的‘小联络员’,能调节肝经的气血,对月经不调、带下等问题有一定的作用,就像给女性的生殖系统来了个‘小调整’。
中都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它就像蠡沟穴的‘小伙伴’,辅助蠡沟穴调节肝经的气血,对疝气、崩漏等问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膝关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这个穴位就像肝经在膝盖附近的‘小卫士’,能调节膝关节的气血,对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曲泉穴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点前上方凹陷处。它就像肝经的‘大后方’,能调节肝经的气血,对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问题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阴包穴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这个穴位就像肝经在大腿内侧的‘小能量站’,能调节大腿内侧的气血,对月经不调、小便不利等问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足五里穴在大腿内侧,当气冲首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侧缘。它就像阴包穴的‘小伙伴’,辅助阴包穴调节大腿内侧的气血,对阴囊湿疹、小便不利等问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阴廉穴在大腿内侧,当气冲首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侧缘。这个穴位就像足五里穴的‘小伙伴’,辅助足五里穴调节大腿内侧的气血,对月经不调、带下等问题有一定的作用。
急脉穴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它就像是肝经气血运行的一个“小岔路口”,对疝气、阴挺这些问题都能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就好比给这些部位的气血“疏通疏通”,让它们顺畅运行。
再往上走就是章门穴啦。章门穴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这穴位可不得了,它就像肝经的“物资储备站”,又像是身体里多条重要经脉的“联络中心”。很多和脾胃、肝脏相关的问题,都能找它帮忙。比如说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还有一些肝病引起的不适,刺激刺激章门穴,就好像给身体的这些“小麻烦”来了个大扫除,能让身体舒服不少。
最后来到期门穴,在胸部,当首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期门穴就像是肝经的“终点站”,同时也是肝脏气血汇聚的一个关键地方。当人情绪不好,生闷气,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胸胁胀痛、乳房胀痛这些情况时,期门穴就可以发挥大作用啦。按摩期门穴,就像是给憋闷的肝脏打开了一扇窗户,让肝气能够顺畅地流通出去,缓解各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