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越。
这个名字,林渊似乎在哪里听过。他仔细回想了一下,才记起刚入门时,听同屋的弟子八卦过。
据说,这位苏清越师兄,曾是凌云剑宗百年不遇的剑道奇才。他十五岁入宗,十六岁寻道,十七岁便凝聚道种,踏入问道之境,其天资之高,甚至盖过了如今的首席大弟子萧千绝。
所有人都以为,他将是凌云宗下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冲击更高境界“融道境”时,却遭遇了意外。传闻他在一次闭关中,因急于求成,被“残缺天道”反噬,导致道基受损,修为一落千丈,从此一蹶不振,终日与酒为伴,成了一个宗门人尽皆知的“废人”。
天才的陨落,总是令人唏-嘘。
但此刻,林渊看着眼前这个看似颓废的苏清越,心中却没有半分轻视。能一眼看穿他剑法本质的人,绝不可能是个简单的废人。
“师兄过誉了。师弟只是胡乱练习罢了。”林渊收剑而立,不动声色地说道。
“胡乱练习?”苏清越嗤笑一声,摇了摇头,“小子,在我面前,就别装了。你这剑法,每一招都指向了‘本源’二字。寻常人只求剑招之利,而你,求的是剑道之‘真’。能有这份见识,整个外门,也找不出第二个。”
他醉眼惺忪地看着林渊,仿佛要将他看穿:“告诉我,你到底是什么人?你那身扎实得不像话的根基,又是从何而来?”
林渊心中警铃大作。他没想到,苏清越的眼光竟如此毒辣,连自己引以为傲的完美肉身都被他看了出来。
“师兄说笑了,我只是一个来自边陲小镇的普通人。”林渊滴水不漏地回答。
苏清越见他不说,也不追问,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行,你不说,我也不问。不过,我劝你一句,你这身根基,还有你这独特的剑道,最好藏得深一点。凌云宗里,可不全是善男信女。有些人,最喜欢的就是‘夺取’别人的东西。”
说罢,他不再理会林渊,摇摇晃晃地转身离开,口中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林渊看着他远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苏清越的出现和那番话,给他提了个醒。自己表现得还是太过惹眼了。
接下来的日子,他不再去演武场,而是选择在自己的木屋里,或是后山的僻静之处练剑。
除了练剑,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宗门的藏经阁。
藏经阁是外门弟子唯一能自由进出的地方,里面收藏了大量的典籍,从修行功法到奇闻异志,包罗万象。
林渊的目的,不是寻找什么高深的功法,而是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关于这个修行世界的知识。
他了解到,修行之路,淬体之后,便是“道境”。
道境,共分西步。
第一步,寻道。修士需在淬体圆满后,感应天地间无处不在的法则碎片,并确定自己将要修行的主要道路。如剑道、火道、水道等等。这一步,关乎未来的修行方向,至关重要。
第二步,问道。确定道途后,便要在丹田之内,将自己对该法则的感悟,凝聚成一枚独一无二的“道种”。道种的品质,决定了未来的潜力。
第三步,融道。以道种为核心,在体外构建出一方能影响现实的“道域”。在自己的道域之中,修士便是法则的主宰,言出法随。
第西步,执道。道域大成,可徒手执掌、扭曲现实中的一条法则。达到此境界者,便是当世己知的巅峰强者,被尊称为“真人”。
至于执道之上,典籍中便再无记载,只留下一些语焉不详的传说。
这些知识,为林渊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现在是淬体八重,距离淬体圆满,只有一步之遥。圆满之后,便是‘寻道’。”
林渊思索着。他的道,毫无疑问,是剑道。那股来自“天刑”残剑的太古剑道感悟,便是他最好的指引。
但是,寻常弟子寻道,都需要进入宗门专门开辟的“悟道崖”,去感悟那里驳杂的法则气息。这个过程充满凶险,一不小心,就会被混乱的法则冲垮心神。
“我或许……不需要去悟道崖。”
林-渊想到了归墟石。
归墟石能净化万物,还原其本源。那么,它是否也能净化那些混乱的法则气息,让自己首接领悟最纯粹的剑道?
这个想法一出现,便再也无法遏制。
但要验证这个想法,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接触到大量驳杂剑意的地方。
他翻遍了藏经阁中关于宗门各处介绍的典籍,最终,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三个字上。
剑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