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暴打禽兽到领航工业

第41章 推责任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从暴打禽兽到领航工业
作者:
一只山竹榴莲
本章字数:
4140
更新时间:
2025-01-28

“怎么可能?”易中海心头一紧,额头上冒出一层细汗。

连忙调整了手上的力道,试图补救,但越是着急,动作越是变形。

毛坯表面渐渐出现了许多细小的划痕,凹槽的边缘也开始变得参差不齐。

抬头看了一眼周围围观的工人们,发现大家都在盯着他,心里顿时一阵慌乱。

“稳住,稳住!”易中海在心里暗暗给自已打气。

擦了擦额头的汗,又重新拿起锉刀,小心翼翼地开始修整凹槽的边缘。

然而,问题远不止于此。

零件上的孔洞位置要求极为精准,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整个零件报废。

易中海按照图纸测量了一下孔洞的位置,发现自已之前削出的凹槽已经影响了孔洞的标定点。

他试着重新调整位置,但无论怎么测量,数据都对不上。

“该死!”易中海心里一阵恼火,手上的动作却越发不稳。

试图用锉刀重新修正孔洞的位置,但越修越觉得不对劲,手心里的汗水已经浸湿了锉刀的握柄。

周围的工人们渐渐察觉到不对劲,原本满是敬佩的目光,开始变得疑惑和不安。

“易师傅怎么了?怎么看着有点乱套了?”

“是啊,这零件他不是胸有成竹的吗?怎么搞得这么费劲?”

贾东旭见状,立刻站出来帮腔:“你懂什么!师傅这是在精细操作呢!这种活儿本来就难,得慢慢来!”

但他的话并没有让大家安心,反而让工人们的疑问更多了。

易中海此刻已经是满头大汗,脸上的从容早就不见了踪影。

他咬着牙,试图继续加工,但一切都在往失控的方向发展。

毛坯上的凹槽越来越深,边缘的划痕密密麻麻,孔洞的位置完全偏离,整个零件已经变得惨不忍睹。

终于,他手里的锉刀一滑,“咔嚓”一声,毛坯的一角直接崩裂开来。

车间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易中海呆呆地站在原地,低头看着手里的毛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的手微微颤抖,嘴唇动了动,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围的工人们面面相觑,原本对易中海的崇拜,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了。

“这……废了吧?”有人小声嘀咕了一句。

“难道易师傅也搞不定?”

李主任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失望。他走上前,看了一眼易中海手里的毛坯,叹了口气:“易师傅,这零件……”

易中海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他捏着手里的毛坯,拳头攥得死紧,整个人像是被抽干了力气一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着手中彻底报废的毛坯零件,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手心的汗水已经将锉刀的握柄都浸湿了。

自已刚才的表现已经让工人们对他的“八级钳工”身份产生了怀疑。

尤其是那些原本对他寄予厚望的工人,一个个低声议论着,脸上写满了失望和困惑。

“这回没戏了,连易师傅都搞不定,这零件是不是根本就不可能加工出来?”

“唉,看来真是设计得太离谱了吧,林工那图纸是不是脱离实际了?”

“要是易师傅都干不了,其他人更别想了。”

这些议论声像针一样扎进易中海的耳朵。

他心里一阵慌乱,但很快就冷静了下来——这种时候,绝不能让所有责任落在自已头上!

眼珠子一转,立刻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表情,假装叹了一口气,把毛坯零件放下。

“唉……”易中海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浓浓的无奈,

“大家也看到了,这零件的加工难度实在是太高了!这不是咱们厂的工人不行,也不是设备不好,而是……这图纸的要求,太离谱了!”

说这话时,目光故意扫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林锐,语气里满是暗示。

“咱们车间的设备,最多能做到0.05毫米的公差精度,像这种0.005毫米的,根本超出了设备的能力范围!

还有这凹槽和孔洞的设计,不光复杂,还没有一点余地。

就算我这个八级钳工,今天状态再好,恐怕也未必能百分百完成,更别说其他工人了。”

话音一落,工人们顿时开始低声附和起来。

“是啊,这图纸看着就让人犯怵,这么标注根本加工不出来啊!”

“设计的时候怎么不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咱们设备达不到这个精度,做出来肯定得报废。”

李主任听了易中海的话,脸色也变得更加难看。

虽然不是技术出身,但对车间的实际情况还是了解的,易中海的话听上去确实有几分道理。

忍不住皱着眉头看向林锐:“林工,这……是不是图纸上的要求太高了?要不,咱们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把公差稍微放宽一点?”

林锐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开口。

他知道易中海这是在转移责任,试图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他。

但林锐并不急,他的眼神依然冷静,只是微微笑了笑。

就在这时,车间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杨厂长和李副厂长匆匆赶了过来,脸上带着明显的焦急。

“怎么回事?刚才听说车间这边零件加工出了问题?”杨厂长一进门,立刻开口问道。

目光扫了一圈,很快落在了易中海身上,“易师傅,听说您也试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易中海一看到厂长来了,立刻换上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重重叹了口气,摇头说道:

“厂长,您来的正好!这零件的加工难度,实在是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刚才亲自试了一下,结果……根本做不出来。”

顿了顿,指了指林锐的图纸,继续说道:

“这图纸上标注的公差要求是0.005毫米,咱们厂的设备最多能做到0.05毫米,就算是我这个老钳工上,用锉刀也顶多0.02,害得看状态。这不是让大家为难吗?

还有这些复杂的凹槽和孔洞,设计得太极限了,根本没法加工出来!

厂长,您说说看,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脱离实际了?”

杨厂长一听,眉头顿时皱了起来,目光转向林锐:“林工,易师傅说的是真的吗?这图纸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