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

第264章冒顿陵墓

加入书架
书名:
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
作者:
风吹樱花落
本章字数:
5002
更新时间:
2024-12-22

得知冒顿陵墓所在,项羽眉头紧蹙,如墨线般凝实。

“休要多言!”

他手臂一挥,出言制止。

对于冒顿的陵墓,项羽心中确实有所悸动,毕竟那是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

然而,想到冒顿的过往,他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波澜。

冒顿其人,虽残暴至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纵观其一生,也堪称一代枭雄。

站在对立面审视,他虽弑父夺位,又好战成性,但作为一代君王,着实令人钦佩。

而陵墓中的财物,楚国并不稀缺。

如今的楚国,沃野千里,南方直抵大海,北方掌控草原以北。

如此广袤的楚国,财富并非奢求之物。

怀着心中的敬重和英雄相惜的豪情,他叹息一声。

“此事日后不必再提,冒顿已逝,……今后天子之位,唯寡人独尊!”

“是……陛下。”

陈豨躬身应道,脸上略有惭色。

稍稍抬头,他面露迟疑。

“……嗯,陛下,我等传递消息有功,不知陛下………”

“此乃微末之事,待朕与蒯先生商议之后,汝等先退下稍候!”

“末将遵命!……”

陈豨、臧荼二人在龙苴的引导下离去,项羽匆忙看向蒯通。

“蒯先生,汝劝朕不杀此二人,……不知汝有何深意?”

伸手轻触茶杯,蒯通微微一笑。

“陛下,依臣之见,……可将此二人遣送至魏地,……再分别予以赏赐,您意下如何?”

“……赏赐魏地?……蒯先生此言何意?”

“据臣所知,吕雉及其子嗣刘盈应在韩信的封国魏地。”

“…嗯,他等确在魏地。”

言罢,项羽特意看了一眼旁边站立的刘灵。

明白项羽的意图,刘灵躬身施礼,她随即走向了后殿。

刘灵走后,蒯通趋身向前。

“陛下,若臣所料不差,…吕雉及其子嗣定非无意居于魏地?”

蒯通道出了自已的想法,项羽脸色微红,他似乎被识破了心中的隐秘而有些不自在。

微微颔首,项羽不自然地笑了笑。

“实不相瞒,刘邦家眷居于魏地,…实乃朕有意为之。”

“…莫非是为韩亲王特意而为?”

“…哦?…蒯先生何以知晓?”

“呵呵,魏王之封地乃韩亲王所有,若陛下不为韩亲王考虑,实难自圆其说。”

“蒯先生果然智谋过人,仅凭此事,便可洞悉寡人之谋略!”

“…呃,陛下过奖了。”

“此事因韩信不相信后世之事,故而,寡人辉煌之时,将带韩信一同前往后世。…待其看透人性,…他便再无心结!”

“陛下用心良苦,在下着实钦佩!”

“蒯先生,…此事与陈豨、臧荼二人有何关联?”

“陛下欲除掉此二人,自是轻而易举之事。…然而陛下如今初登大位,若背负弑杀之名,…必然不利于朝局稳定!…因此,应当假他人之手,…方可成就两全其美之事。”

“…弑杀之名?…借他人之手?”

项羽暗自思索片刻,似乎明白了蒯通的意图。

“蒯先生,避免背负弑杀之名,可是为了笼络天下之士?…呃,借他人之手,…可是吕雉等人?”

“陛下圣明!如今我大楚虽根基稳固,然有才之士仍持观望态度。…若陛下善待降将之举声名远扬,…其效果绝不亚于千金买马骨之策!再者,…陈豨、臧荼二人皆是原汉国之叛逆,令其沆瀣一气,…他们又怎能安于现状?”

蒯通言罢,项羽龙颜大悦。

“妙,此计甚妙!蒯先生之才智,堪称举世无双!可行,此计可行!”

“陛下过誉,在下此计,实乃为大楚谋福祉!”

蒯通的借刀杀人之计,项羽深感此计甚妙。

他连声称赞,随即令人将陈豨、臧荼二人带来。

再次见到二人,项羽直接对他们进行了封赏。

鉴于二人透露匈奴情报有功,且率领万余旧部迷途知返,项羽随即封他们为千户列侯,并将其封地划在吕雉等人附近。

不明就里的二人受宠若惊,赶忙谢恩,然后带着诏令独自前往封地。

二人走后,项羽命龙苴在此等候,他随即命令传令官将诸王全部召集。

…………

一刻钟后,不大的殿内随着众人不断涌入,逐渐呈现出高朋满座的景象。

待众人依次落座,项羽环视众人后,再次想起天子气运之事。

他强压心中念头,轻咳一声,看向一旁的韩信。

“韩亲王,寡人适才得知,匈奴残部已西逃,…依汝之见,…当下我楚军应如何行事?”

韩信略作沉思,缓缓站起身来。

“陛下,依臣之见,…当下应以攻克大月氏为首要任务。”

“…嗯?韩亲王继续讲。”

“此役历经多年,我军虽大胜匈奴,然战后统计,我大楚亦折损八万兵力!…此八万兵力皆是我楚军精锐,…其中精锐骑兵更是损失两万有余。”

“嗯,韩亲王所言甚是!”

“陛下,八万兵力虽未使我军伤筋动骨,….已知匈奴西去,…若没有强大的骑兵,将难以进行远征。”

“…嗯,夺取大月氏之事确实刻不容缓。”

项羽颔首认可,他深知韩信提出的攻克大月氏之议意义重大。

大月氏以良马闻名,而与大月氏相邻的河套平原亦盛产骏马。

若能将两者尽收囊中,再结合赵、代、燕三地北境的草原,其马匹供应将足以弥补楚国缺马的短板。

认为韩信的提议甚佳,项羽当即遣人传令秦地的王单、王轲二人,命二人率五万军队夺取大月氏后,再命其驻守大月氏为楚国豢养良驹。

传令官领命而去,项羽又改封项声为匈奴王,并令灌婴辅佐其镇守北疆。

二人留驻此地,同时为楚国训练大批骑兵。

诸事安排妥当,项羽着手迅速恢复楚国人口。

急于返回都城的他,恰在此时,却收到了一则出乎意料的喜讯。

此消息自彭城传来,乃是由令尹项他和相国项襄联名所书。

其内容令人震惊,令项羽喜不自禁,又顿生懊悔之意。

信中首先提及,自楚国施行三十抽一的惠民之策以来,三年间,楚国境内百姓皆安居乐业。

现今,人口已多达一千六百万之众,且人人每日可享四餐。

此外,江东之地率先开启民智之举,其地富庶异常,于畜牧、造船、冶炼等领域皆获高速发展。

其中,冶炼之业,已弃铜锌,转而大炼铸铁。

江东所铸之铁,非但可替先前之农具、厨具,更为楚军制就更为坚硬之刀戈剑戟。

除却攻击性武器,其铠甲、头盔之精湛,亦令人惊叹。

最为奇者,有能工巧匠为不善骑者特制马凳、马鞍。

观彭城所送之佳报,项羽心下又添几分悲怆。

早知如此,无需范增所留之上策,他亦可凭领先之铁骑一举荡平漠北草原。

事已至此,八万将士阵亡,亦只得慨叹世事无常矣。

虽历经后世,他却不愿以后世之思想引导当下之人。

盖因其心中有一种感觉,后世之科技仅为发展之一种,待楚人思想彻底解放后,想必定能发展出更为伟大之奇迹。

对此,他深信不疑。

毕竟,鲁班秘术中之技艺,诸如飞天之物,并不依赖后世所谓之汽油、柴油。

尚有那后世传言中之木牛流马,虽已失传,他仍坚信解决温饱之楚人可将其复刻。

此时,项羽心中之期盼诚然美好。

然令其未料者,现今提前七十年迈入铁器时代,不过震撼之开端而已。

【此后,所有之发展皆远超其认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