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李天的情报工作也开展得风生水起,宛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各个势力。这天,李天来向李成汇报。李成见他前来,目光中带着期待,道:“最近有什么重要的情报吗?”
李天平静的回答:“朝廷那边,李傕和郭汜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双方的士兵摩擦频繁,时不时就会爆发一些小的冲突,而在朝堂之上,李郭二人更是争吵不断,每一次朝会都如同战场,互不相让。”
李成听后,心中一凛,他深知这意味着朝廷的局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按照历史进程,接下来便是汉献帝出走,然后被曹操掌控,从此曹操便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大义名分。这对自已的局势影响重大,绝不能掉以轻心。
李成神色变得异常严肃,他紧紧盯着李天,语气坚决地说:“你给我加派人手,紧紧盯着朝廷那边。任何风吹草动,哪怕是最细微的消息,都要立刻来报。”李天感受到了李成话语中的分量,抱拳大声应道:“是!”随后,他便迅速离去,准备执行李成的命令,加强对朝廷的情报监视。
随着李成势力的不断扩张,地盘日益增大,他越发察觉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手下可用之才有些供不应求了。李成静下心来反思,意识到自已此前过于依赖系统里的人才。虽说系统里的人才忠诚可靠,但要治理这偌大的天下,仅凭这几个人远远不够。
深思熟虑后,李成决定广招贤士。他心中的首要目标便是周瑜。周瑜之才,不必多说,此人就在庐江郡舒县。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正是周瑜为孙策出谋划策,助力极大,才使得孙策得以一统江东。李成深知,若能将周瑜招揽至自已麾下,那便如同斩断了孙策的一条有力臂膀,不仅能削弱潜在对手,还能为自已增添一位能臣。
李成在护卫的簇拥下,带着准备的礼物来到舒县周瑜家。那是一座透着古朴大气的宅院,院墙由青灰色的砖石砌成,虽不华丽却有着一种沉稳的韵味。
护卫上前敲门,不多时,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家丁探出头来。他一眼瞧见这阵仗,心中虽猜到是贵客临门,但职责所在,还是开口询问:“你们是谁?”护卫礼貌回应:“麻烦通报一声,扬州刺史李成大人前来拜访公瑾先生。”家丁一听是李成,神色立刻变得恭敬无比,行礼道:“请李刺史稍等,我马上去通报。”李成的护卫见家丁竟让李成在门外等候,面露不悦,刚要发作,却被李成一个眼神制止。
不多会儿,家丁返回,周瑜随后而出。他身姿挺拔,面如美玉,恭敬地行礼:“见过李刺史。”李成打量着周瑜,问道:“阁下就是公瑾先生?”周瑜微笑回应:“正是在下。”李成笑着说:“我久闻公瑾大名,今日慕名来拜访,还请恕叨扰之罪。”周瑜忙道:“刺史大驾光临,实乃蓬荜生辉,刺史大人请进。”
众人走进府内,只见庭院中种着几株松柏,苍劲翠绿,透着一种高洁的气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蜿蜒其中,通向各个屋舍。虽不是极尽奢华,却也彰显出家族底蕴。两侧的厢房错落有致,门窗皆有着精美的木雕,花纹古朴典雅。回廊连接着各个建筑,栏杆上有简单的装饰。再往里走,还有一处小巧的花园,此时虽不是百花盛开之季,但也有几丛花卉点缀其中,暗香浮动。整个府邸处处透着一种世家大族的儒雅与庄重。
李成和周瑜在堂中分别入座后,李成面带微笑,真诚地说:“我早就听闻周公瑾文武双全,今日一见,才知传言不及真人之万一。”李成在见到周瑜的那一刻,就从心底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欣赏。周瑜那英俊的样貌,身姿高大挺拔,气宇轩昂,站在那里便如同一棵苍松,当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周瑜闻言,微微欠身,谦逊地回应:“李大人过奖了,那些不过是些虚妄传言罢了。”李成见状,也不再绕圈子,直接步入正题:“我此番前来,是想请公瑾出山助我一臂之力,不知公瑾意下如何?”
周瑜听后,顿时陷入了沉思。他与孙策乃是多年挚友,情谊深厚,并且早已答应过孙策要助他统一江东。如今李成亲自相邀,他也实在不好直接拒绝,一时之间,心中满是纠结。
李成深知周瑜与孙策交好,于是又说道:“我不日便会起兵跨过长江,一路南下,公瑾若能助我,定能成就一番作为。”周瑜一听,面上露出赞赏之色,称赞李成有宏图大志,可心中却在快速盘算。他暗自对比李成和袁术,袁术虽有家世和兵马,却无远略。昔日袁术竟因认为江东难以收复,而不敢跨江,那时自已和孙策就已决心脱离袁术。而眼前的李成明显更具谋略,竟有跨江收复江东之意。可如今孙策无兵无权,之前二人的计划怕是要落空。但周瑜重情重义,顾及和孙策的友谊,没有立刻答应李成,只是说道:“请李大人容我再想想。”
李成也不好勉强,只得说:“好。”随后,二人又寒暄了几句,李成便带着护卫告辞回去了。一路上,李成心想,招揽周瑜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之后的几日,李成都留在庐江郡,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大街小巷、乡村田野,考察当地的民情,仔细查看自已所制定的振兴计划在这片土地上落实的情况。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倾听百姓的声音,询问他们的生活是否有改善,还有哪些困难。
在李成视察的过程中,庐江郡的官员和世家们纷纷在旁陪同。周瑜所在的家族作为庐江郡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自然也参与其中。周瑜跟随着李成的脚步,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看到那些惠民措施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润着庐江郡百姓的生活。农田里,新的灌溉设施让庄稼茁壮成长,集市上,商业繁荣,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生活改善后的笑容。
李成对待百姓的真心实意,周瑜都看在眼里,这让他的心开始动摇。而且,在闲暇之余,李成总会找周瑜讨论天下大事。在这些交谈中,周瑜越发觉得李成有着非凡的宏图大志。他看到李成如今兵强马壮,麾下有能征善战的士兵、足智多谋的谋士,还有完善的后勤保障,是有资本在这乱世中争夺天下的。周瑜心中暗想,或许自已可以重新考虑李成的邀请,为这天下苍生和自已的抱负寻一个更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