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等人一路护着董卓朝着洛阳城仓皇奔逃,身后诸侯联军紧追不舍,那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随时都会将他们吞噬。好不容易来到洛阳城下,李儒心急如焚,冲着城上大喊:“快开城门,太师回来了!”
城上的守军探出头来查看,确认是董卓后,却不紧不慢地回道:“稍等片刻,我这就去禀告将军。”李儒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怒喝道:“你们瞎了狗眼了吗?太师回来了还不开城门,莫非要贻误军机!”可那守军竟似没听见一般,根本不予理会。
此刻,刘辩正在城内,得知董卓归来的消息,便登上城墙查看情况。恰在此时,诸侯联军也追至城下,见皇帝立于城墙上,众人皆是一愣,纷纷勒住缰绳,停了下来。
刘辩居高临下,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一众诸侯。冲着联军高声呵斥道:“你们是要造反吗?见了朕还不下马?”一众诸侯听闻,面面相觑,不敢藐视皇威,只得纷纷下马参拜天子。袁术见众人皆如此,虽满心不愿,也只好无奈下马。
刘辩眉头紧皱,质问道:“你们是来谋反的吗?”王匡赶忙上前,恭敬地回道:“陛下,我等并非谋反,而是为了铲除奸臣董卓,请陛下恕罪。”接着,陶谦也上前一步,诚恳地说:“陛下,我等发兵至此,皆是一片忠心,只为替陛下铲除董卓这个乱臣贼子。此刻只需陛下紧闭城门,我等只需片刻就能剿灭这西凉余孽。待大功告成,我等自会向陛下请罪。”
董卓等人一听这话,顿时吓得脸色煞白。若是皇帝真听了联军之言,紧闭城门,那这四万西凉军面对十八万诸侯联军,无疑是死路一条。
刘辩心中亦是在快速权衡利弊。若放任联军剿灭这四万西凉军,虽说能暂时平息诸侯怒火,可谁又能保证联军下一步不会攻入城中,借机掌控朝政呢?但若拒绝联军的请求,那便是与天下诸侯彻底撕破脸皮,往后这天下局势恐怕更难掌控。可刘辩内心深处,着实想要维护西凉军。
一番思索后,刘辩咬了咬牙,顺着本心对着诸侯联军道:“你们马上退去,西凉军该如何处置,朕自有分寸。”董卓等人一听,心中顿感一暖,没想到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陛下竟没有放弃他们。
一众诸侯听闻皇帝此言,不禁犹豫起来。皇命难违,若不照做,那便是抗旨,这可是大罪啊。袁术见状,心中焦急万分,他苦心谋划这么久,怎能就此罢休。于是,他壮着胆子对着刘辩道:“陛下,董卓杀害了杨太尉满门,此等恶行,人神共愤,请陛下允许我们将董卓就地正法。”
刘辩冷冷地看了袁术一眼,沉声道:“杨太尉的案子,司隶校尉正在查办,尚无确凿证据说明是董卓所为。此事等朕查明之后,自会秉公办理,你们都退下吧。”
袁术见一众诸侯面露犹豫之色,担心他们真听了皇帝的话就此撤退,那自已的计划可就全泡汤了。他一咬牙,对着众人喊道:“各位,董卓挟持了皇帝,罪不可恕,我等先灭了董卓,之后再向陛下请罪便是。”说着,便要指挥军队进攻。
刘辩见状,大喝一声:“袁术,你放肆!竟敢不听朕的话!”言罢,当即下令,全军出城。随着一声令下,城门大开,吕布,周泰,蒋钦等率领大军如潮水般涌出城来,与诸侯联军形成对峙之势。
孔融见状,上前拱手道:“陛下,请陛下不要袒护西凉军。只要我等铲除了董卓,一定即刻退军,到时候自会向陛下请罪,要杀要剐,全凭陛下处置。”
西凉军的一众官兵们此时也紧张到了极点,他们心里都清楚,从局势上看,皇帝选择放弃他们才是更有利的做法。不少士兵都缓缓低下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满心绝望,仿佛已经看到了死亡的降临。
而刘辩心中深知自已的第一反应便是保住西凉军,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开口道:“朕说过,西凉军朕自会处理,今天你们谁也不能动西凉军!”此话一出,一众西凉军将士先是一愣,继而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皇帝竟然为了保护他们西凉军,不惜与天下诸侯为敌,这份恩情,让他们暗暗发誓,定要誓死追随皇帝,守护汉室江山。此时想起了系统的声音:恭喜宿主,顺从本心,奖励北凉铁骑10000人。刘辩一听大喜。心想:自已的兵力又能加了,现在对付联军更加稳妥了。
董卓更是老泪纵横,望着城墙上那道坚毅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又有对刘辩这份信任与维护的感激,同时也下定决心,往后定要为汉室鞠躬尽瘁,以报此恩。
此时的董卓已虚弱至极,几近昏厥,李儒赶忙上前,恭敬地对刘辩说道:“陛下,太师重伤在身,已然快要撑不住了!”刘辩听闻,神色一紧,立刻说:“快送太师进城疗伤。”那些亲兵们得令,急忙上前准备抬着董卓进城,可董卓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虚弱地挥了挥手,亲兵们见状,只能停下脚步。
董卓艰难地抬起头,望向城墙上的刘辩,用尽全身力气道:“陛下,臣如今便正式把兵权上交给陛下。”说罢,他又缓缓转头,看向那些跟随自已出生入死、征战多年的西凉将士,声音虽微弱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众将士,往后你们要听陛下的号令,你们记住,从今往后只有陛下,再无我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