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算计易中海

第71章 服输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开局算计易中海
作者:
一只山竹榴莲
本章字数:
8662
更新时间:
2025-01-08

四周围观的人顿时热闹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阳和赵老身上,有人摇头叹息,有人满脸期待,还有人低声议论:

“这小子要是输了,估摸着连脸都没地方搁咯。”

“可万一他赌对了呢?赵老这回可就丢人了!”

有人摇头,有人点头,但所有人都将目光锁定在李阳身上,想看他接下来会如何应对。

李阳将瓷器轻轻放在摊位上,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环顾四周,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自信:“各位,刚才赵老说这瓷器是赝品,理由是底款笔法不对,胎质偏轻,对吧?”

人群中有人点头:“没错,赵老都说了,底款生硬,胎质轻浮,这肯定是仿品啊!”

赵老冷哼一声,双手拄着拐杖道:“不错,这两点足以证明它是个仿品。”

李阳不急不躁,忽然伸手指着瓷器的底部,声音沉稳:“好,那我就从底款开始说。赵老,您说底款笔法生硬,缺乏真品神韵,可您可能忽略了一点——宋代官窑的底款,很多并非工整书写,而是出自工匠之手,有些甚至是匆忙刻上去的。您看这里——”

说着,李阳用手指着底款的一处极为隐蔽的地方,微微一笑:

“这里有一道细微的划痕,表面看像是瓷胎的瑕疵,但实际上,这是宋代官窑工匠特有的标记,用来区分不同批次的工艺品。这个标记,您可能没注意到吧?”

赵老闻言,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盯着李阳所指的地方看了半天,脸色渐渐变得不自然。

他确实没注意到这处划痕,更没想到这划痕竟然会是宋代官窑工匠特有的标记。

“这……”赵老心中一紧,但嘴上仍强撑着说道:“即便如此,也不能证明这是真品。造假者为了以假乱真,模仿这些标记并不稀奇!”

四周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众人目光在赵老和李阳之间来回流转,许多人已经开始对赵老的判断产生怀疑。

李阳却不慌不忙,微微一笑:“赵老,刚才您还提到胎质偏轻,对吧?”

赵老冷哼:“没错,胎质轻浮,说明不是古法制作。”

李阳摇了摇头,语气淡然:

“您说胎质轻浮,那是因为您没有仔细检查。

宋代官窑的胎质确实轻,但这种轻不是轻浮,而是因为当时工匠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配料比例,使胎质既轻薄又坚韧,符合皇家审美。

真正的仿品,反而很难做到这种轻薄而坚实的质感。”

说着,李阳轻轻敲了敲瓷器,发出一声清脆而悠长的响声:“各位听听,这声音清亮绵长,正是宋代官窑独有的胎质特征。仿品可做不出来。”

人群里有人小声嘀咕:“这声音确实不一样啊,听着还挺像真品的。”

赵老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但依旧强撑着说道:“就算声音像,也不能说明什么,仿品中也有做得极好的!”

李阳轻轻一笑,抱起瓷器,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自信:

“赵老,既然您还不信,那我就再告诉您一些细节——”

他目光扫过四周,声音清晰而响亮:“这件瓷器的釉色带有细微的泛黄,这是因为长期存放在湿热环境中,被空气中的微量硫磺侵蚀所致。

您再看釉面的开片纹路,这种纹路极为细密,肉眼几乎看不出重复的规律,这是宋代官窑的独有工艺,仿品绝对达不到。”

赵老的手不自觉地握紧拐杖,额头上冒出了一丝冷汗。

越听越觉得不对劲,甚至开始怀疑自已的判断。

就在这时,李阳忽然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悠然:“赵老,您知道这件瓷器的来历吗?”

赵老一愣:“来历?”

李阳轻轻点头,目光落在瓷器上,缓缓说道:“这件瓷器,出自北宋徽宗时期,曾是宰相蔡京府上的珍藏。

后来蔡京倒台,这瓷器流落民间,明初被一位江南士绅收藏,又在清代康熙年间被南巡的乾隆皇帝带回宫中,后来辗转流出宫外,最终到了如今的京城黑市。”

李阳的语气不疾不徐,仿佛亲眼见证了这件瓷器的前世今生。

甚至将一些文献中未记载的细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仿佛这瓷器的历史已经烙印在他脑海中。

四周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李阳的讲述震住了。

赵老的脸色彻底变了,他意识到自已可能真的错了,但又不甘心就此认输。他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赵老,”李阳看向他,嘴角微微上扬,“您还觉得这瓷器是赝品吗?”

四周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赵老身上,空气中一片死寂。

赵老的手微微颤抖,握着拐杖的指节发白,片刻后,他长叹一声,垂下头,低声说道:“我……我赵德山,服了。”

赵德山低头认输的那一刻,整个鬼市如同按下了暂停键。

围观的人群彻底炸开了锅。

“我的天哪,赵老认输了?!”

“赵老可是京城古玩界的泰斗啊!一辈子眼力毒辣,这回居然看走眼了?

“这年轻人到底什么来头,居然把赵老怼得哑口无言!”

“你没瞧见刚才那分析,条条是道啊。说实话,我听得都快信了!”

众人议论纷纷,目光从赵德山身上转向李阳,充满了震撼和难以置信。

刚才那场针锋相对的较量,他们本以为是赵德山教育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谁料这结局却来了个惊天大反转!

赵老的脸色难看得要命,拄着拐杖的手指微微发抖。

他一生以眼力自傲,走遍京城古玩圈从未栽过跟头,可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他彻底比了下去。

“赵老,您……真的看错了?”人群中有个胆大的问了一句。

赵德山沉默片刻,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看着李阳,脸上带着几分复杂的神色:“是我看走了眼,这瓷器是真品。”

这句话一出,围观的人群像是被扔进了一颗炸弹。

“真品?!还真是宋代官窑的?”

“赵老亲口承认的,那还能有假?”

“这小子,真是神了!刚才那一套分析,比老古董还老练!”

“我说,这年轻人不会是什么世家子弟吧?没点门道,哪能懂这么多?”

赵老挤出一丝苦笑,冲李阳抱了抱拳:“小伙子,老头子我今天服了。你有真本事,怪不得能看出这瓷器的来历。”

李阳微微一笑,抬手还了一礼:“赵老言重了,您是前辈,我只是运气好罢了。”

赵老瞪了他一眼,摆摆手:“别跟我来这套假客气。你这眼力,不是运气能解释的。行了,今天我算是领教了。”

赵德山认输后,带着人匆匆离去,背影显得有些落寞。围观的人却越发对李阳感兴趣,不少人交头接耳,越说越离谱。

……

赵德山那一声“我服了”,像一枚石子投入深水,瞬间激起了鬼市中深深的涟漪。四周围观的人群鸦雀无声,那些刚刚还在窃窃私语的行家们,脸上的神情此刻全都变了味儿。

有人震惊,有人狐疑,还有人心存敬畏。

赵德山服输,这可不是小事!

这位在京城古玩圈里举足轻重的泰斗级人物,几十年来何曾在公开场合认过错?更别提当众向一个年轻人低头了。要知道,赵老的眼力劲儿,向来是说一不二,连那些大藏家都得卖他几分面子。

可今天呢?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这么轻松地把赵老驳了回去。

“这小伙子,到底什么来头啊?”人群中,有人忍不住低声嘀咕。

“可不是嘛,能让赵老都认错,这得啥本事?”一个穿长衫的老者也抬头望着李阳的背影,眼里满是探究。

“你们谁认识他?哪个古玩行里出来的?”又有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问道。

然而,围观的人群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他们对视一眼,心里都犯了嘀咕——这年轻人,面生得很,怎么看都不像是京城古玩圈里混的人啊。

有人试着追上李阳,却发现这小伙子动作利索,转眼就消失在了夜色中,只留下一抹淡定从容的背影。

……

另一边,赵德山的脸色却越来越复杂。

他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回自已的摊位,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刚才那几个细节,李阳说得太精准了,不仅打脸,还让他这个行家心服口服。

“这小子……到底是个什么来路?”赵德山皱着眉,目光沉沉,“年纪轻轻的,眼力劲儿怎么这么毒?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脑海里隐隐有个念头冒了出来——这李阳,绝不是普通人。

“赵老,您没事吧?”旁边的徒弟试探着问了一句。

赵德山摆了摆手,没搭理,反而转头低声嘱咐道:“去找孙麻子,让他打听打听这小子的底细。”

徒弟一愣,“孙麻子?那家伙消息灵光是灵光,可嘴也碎得很,这事儿要是传出去……”

赵德山冷哼一声,“碎嘴就碎嘴!我倒是想看看,这李阳到底是何方神圣。还有,过几天咱们给那位大人物看东西,这瓷器的事我一直没把握。要是能请李阳出手帮忙,说不定能成。”

徒弟听到“大人物”三个字,顿时不敢多说,连连点头:“我这就去办。”

赵德山眯着眼,看着人群渐渐散去,心里却越发觉得,这个叫李阳的小伙子,怕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

……

另一边,李阳已经悄然离开了鬼市。

他一手提着帆布袋,一手小心托着新买的瓷器,沿着老街的胡同慢慢走着。夜风带着几分凉意,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好心情。

“赵德山认输了,今天这事儿算是给这群人上了堂课。”李阳嘴角微微扬起,心里暗自得意。

刚走到一处安静的巷口,脑海里忽然传来一道清脆的提示音。

【叮!恭喜宿主完成高难度鉴宝挑战,鉴宝技能升级至高级版本!】

【鉴宝技能升级成功,已加载更多瓷器鉴别知识。】

【新增功能:瓷器纹饰分析、釉色成分解析、胎质断代推测、窑址特征比对……】

一连串的系统提示音接连响起,李阳只觉得脑子一热,仿佛有一股庞大的知识涌入脑海。

他停下脚步,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脑海中新增的技能。

——瓷器纹饰分析:通过观察瓷器表面的纹饰风格,可以快速判断出该瓷器所属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特点。比如宋代官窑常见的云龙纹,明代青花瓷的缠枝莲纹。

——釉色成分解析:对釉色进行成分分析,能通过釉面的氧化程度和矿物含量,推测出烧制年代和窑址。比如北宋官窑的青釉中,常含有微量的锰和铁。

——胎质断代推测:通过触摸和敲击胎质,结合重量和声音共振特征,精准判断出瓷器的制作工艺年代。

——窑址特征比对:系统内置了大量窑址数据库,可以根据瓷器的细节特征,快速匹配出可能的窑址和出产地。

这些知识像是刻在脑海中一般,清晰而又具体,仿佛他天生就具备这些本事。

李阳睁开眼,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有了这些技能,哪怕是再难的瓷器,我也能一眼看穿。”他心里暗暗想着,“赵德山那老家伙,估计现在还在琢磨我的底细吧。不过……他要是聪明,过不了多久就会来找我。”

想到这里,他收起帆布袋,脚步轻快地继续往前走。

夜色深沉,李阳沿着胡同蜿蜒穿梭,没多久便回到了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虚掩着,院子里亮着几盏昏黄的煤油灯,偶尔传来几声猫叫和低低的咳嗽声。

李阳推开院门,刚走两步,就听见不远处传来几道熟悉的声音。

“哎,老刘,你听说了吗?今天厂里的纪检科可没抓着李阳的把柄。”

“可不是嘛,这李阳小子还真有两下子,咱们几个联手搞他,结果人家屁事儿没有,脸都没丢一个!”

“你们说,这小子是不是有大后台?不然哪儿来的本事搞到自行车票,还搞得纪检科都不敢动他?”

李阳站在院门口,听着这些阴阳怪气的议论,冷笑了一声。

“几个废物东西,背地里使绊子有一套,真碰上事儿就怂了。”他心里嘀咕着,懒得搭理这些人。

他推开小跨院的木门,把帆布袋放在桌上,取出那只瓷器和那幅仇英仕女图,小心翼翼地摆在灯下。

灯光映照下,瓷器的釉色越发显得青翠欲滴,开片纹路细密而自然,仿佛静静诉说着它的古老历史。

而那幅仇英仕女图,则在昏黄的灯光下透着一股柔和的古韵,仕女的眉眼仿佛活了一样,栩栩如生。

李阳凝视着这些战利品,嘴角微微扬起。

“赵德山,怕是今晚睡不着了。”他轻声自语。

……

四合院外,夜色沉静。远处的胡同里,隐约传来一阵脚步声,仿佛有人正悄悄靠近。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