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顾敞
陈凡的法子还需要验证?
一时之间苏时秀陷入了沉默。
关键是陈凡那什么大气,什么折射太过于玄奥,不仅是胡氏兄弟,就算是他也听不懂啊,偏他还不能直接去问,要不然他这督师的脸往哪去摆。
可就在这时,一直充当透明人的王表突然捏着嗓子说话:“这位陈案首说苏州有人能做这铜镜,咱家倒是有话要说。”
苏时秀点了点头:“王老公请!”
“咱家虽是南京镇守太监,不管这采买的差事,但逢年过节,或是宫里哪位的寿辰,咱家也采买些东南时新的东西入宫孝敬陛下和各宫的娘娘。”
“去年咱家派人去苏州,那小子买了一方铜镜,确实光鉴照人,比别的铜镜更精致,照得人也清楚几分。”
“据说那人住在专诸巷,名叫陆继华,听说连寒山寺的和尚也买了镜子挂在寺中塔上,周围晴天里,周围十数里的苏州百姓都能看见那镜子反射的光。”【注1】
说到这,他笑吟吟的看向陈凡:“案首公,你说的可是此人?”
陈凡笑着拱手道:“老公博闻广记,确是此人。”
完蛋了,这小子不是吹牛比,人家来真的,大梁是真有这门技术?
周围十数里都能看见那镜子反射的光?
曾凤鸣最初的提问是什么来着?
譬若澉浦、观海这两处杭州湾的墩堡,相隔十五里,若是寇来点燃狼烟,但海边风大,十五里的距离恐怕根本看不到啊?
十五里,十数里,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别的人可能还对一面镜子反射的光,能射到十数里外感到存疑。
但苏时秀心里已然信了。
就在不久前,幕友回禀,市舶司的官员查了浙江市舶司算潮师的记录,天监十一年五月十八当日,双屿港附近的潮高的确是九丈二三左右。
这可是市舶司的记录,做不得半点假。
而这一切,都是陈凡用那个什么八分算潮法计算得出的。
可以想见,这陈凡确实是一个人才呐。
苏时秀这时展颜道:“陈先生却如刘老先生和陆盐司所言,有大才具!不知可否入我幕中,助我剿倭?你放心,只要你答应,我立刻向朝廷为你请赞画游击一职。”
赞画游击,虽然也是营兵体系的游击衔,但却是个军伍中的文官,有点类似“军师将军”那意思。
他的话音刚落,陪在厅中的那幕友顿时朝陈凡投来羡慕的目光。
大梁的武官体系复杂,游击将军本身是无品级的差遣职,但会挂都指挥佥事(正三品)或指挥使(正三品)等实职。
赞画游击更特殊,属于幕僚性质。 按官职看,游击将军俸禄对应正三品,但实际权力浮动很大。
另一个时空中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的赞画游击陈第,虽无正式品级却可代行总兵职权。
这种【低品高权】现象在战时很常见。
赞画游击一般是参与军机谋划、监督将领,类似现代参谋长+政委的结合体。
万历朝鲜战争时,赞画游击甚至能否决总兵决策。
再比如俞大猷的赞画游击梁守愚,以从五品文官身份节制三品参将,充分体现明代【以文制武】特点。
当然明代中后期品级与实际权力脱节严重。像崇祯朝杨嗣昌的赞画游击,品级不过从四品,却能指挥二品总督。
大梁跟另一个时空中的大名情况差不多,在以文御武的方面更有甚之。
也就是说,只要陈凡点点头,他甚之可以跳过乡试、会试、官场熬资历,一下子就获得起码五品以上的官身。
这样的诱惑不可说不大。
毕竟任你才高八斗,科举的风险依然很大,历史上多的是小三试时风光八面,乡试之后灰头土脸的例子。
与其跟千军万马争那独木桥,不如直接接受战时安排,官职落袋为安。
胡家兄弟中,胡襄因为已经是进士,对此还能泰然自若,但此刻只有举人功名的胡芳早已嫉妒的眼睛都红了。
就在这时,陈凡还没有答应,却见几人同时站起了身——
“不可!”
“前辈,不可!”
“节帅三思!”
“汝实…不可!”
……
说话之人分别刘讷、老野兄、陆为宽和……顾敞?
陈凡愣住了,前三个人他还可以理解,他们反对陈凡为官,是因为他们知道,若是陈凡答应了苏时秀,大梁朝廷的铁律,其中一条就是有了官身就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了。
朝廷三令五申:“已授职者,不得复与科场!”
除非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观政进士”,新科进士“实习期”有三到九个月,因为尚未获得正式任命,你对你的会试、殿试名次不满意,那是可以重考的。
还有一种是翰林院的低级官员,比如观政时考取了庶吉士,严格说来,这也不是官员,所以他可以参加翰林院的内部考试,比如散馆试、翰林院内部的升等考,以及后面的经筵将官选拔考等半体制内的考试。
最后一种则是遭贬黜的闲散官员。
这些官员被革职或是贬为庶民,只要不是因罪革职,那便可以先辞官,恢复民籍后重新参加乡试。【注2】
他们三人反对,是因为在他们眼中,陈凡参加科举更有光明的前途,而不是半途去做个什么幕僚性质的赞画游击。
让陈凡颇为意外的是,不知为何,这顾敞竟然也提出了反对,而且似乎比另外三人更加急切。
陈凡不是傻子,他肯定不能跳这个坑的,先不说参加科举,大好前程在等待着他,就是海陵县那一大摊子还在那,他怎么可能脱身?
“谢督师抬爱,陈凡在乡中亦可为朝廷分忧,为督师分忧。”陈凡一边拒绝,一边在暗戳戳的提醒对方,这次我来,是为了武学、为了团练,你赶紧的,我帮你出谋划策这么多,你赶紧把事情给我办了吖!
苏时秀没想到自己开出了这么富有诚意的条件,对方竟然拒绝了。
大权在握之人,往往做出的决定不容质疑,在他们眼中,自己只要稍稍抛出橄榄枝,那对方一定是上杆子跪谢后,高高兴兴上任的。
见陈凡和众人的态度,他的脸上顿时冷淡了下来。
孙旵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他滴溜溜的小眼珠子一转,转头拱手道:“督师,我觉得似乎胡云楚更适合这赞画游击一职,云楚本就是进士出身,再次为官,吏部那里阻力小些!”
“且云楚边才亦是了得,不逊任何人呐!”
胡襄闻言,顿时激动地握紧了拳头,他本就对父亲叫他回乡接手书院感到不满,胡襄正是壮年,正是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怎能空耗时间去教授一帮学童?
难道真要他穷首皓经,做个老儒?
苏时秀再也不看陈凡,转头对胡襄道:“云楚确是大才,我本已准备表你为整饬宁绍台兵备道,孙少卿此言恰中我意!”
……
从督师行辕出来。
刘讷道:“你应去谢谢顾伯爷!他似很关心你啊!”
陈凡转头,恰好看见不远处的顾敞站在轿旁正对着他微笑。
“伯爷,今日陈凡谢过伯爷拳拳爱护之心!”
顾敞微微一笑,对陈凡道:“我找人打听过,文瑞还未结亲?”
陈凡抬头,诧异的看着顾敞。
“嗯??????”
【注1:陆继华(1432-1501),创「双面异纹镜」——正面浮雕,背面阴刻(北京故宫藏「双面龙凤镜」)其人在镜工中的重大贡献:改进「锡汞齐」配方,使镜面反射率提升40%】
【注2:黄观的科举奇迹,洪武二十三年乡试解元,洪武二十四年会试会员+殿试状元,洪武二十五年,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建文元年,辞官回乡,以平民身份重考乡试,建文四年,再中进士(后因殉国未任官)
嘉靖七年,浙江按察佥事(正五品)史道冒名参考,结局:革职,流放辽东。
万历四十年:知县王时英伪造户籍考举人,最后被斩首《明神宗实录》卷502
按:黄观我还能理解,这史道和王时英到底图什么?可能是涉嫌替考,或者是对现在的官职不满意,准备考进二甲前列进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