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皇帝的登闻鼓不让敲,曹三的爷爷奶奶连急带气,也是当下病倒在午门外。最终又是被午门前的衙役连推带拖,被强行驱赶到了城外的护城河沿儿外。
爷爷奶奶满怀希望而来,没想到竟是告状无门。没几天,也是先后郁闷而死。
此时,曹三其实也只有七岁。再加上,他个头儿比一般同龄孩子都要小,自是什么也做不成。见爷爷奶奶也先后离去,一时间,也只剩下了一个字,那就是:“哭!”
可是,光会哭又有什么用呢?
没有用。连个埋尸人都哭不来。
一晃三天过去,也是连惊带怕,一连哭了三天。再加上,三天水米未进,到最后,曹三自是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而此时此刻,他两个哥哥的尸体早己发臭。爷爷奶奶的尸体也开始散发出难闻气味。无数苍蝇开始源源不断朝这里聚集。聚集来的苍蝇又是很快变成绿豆般大小。
而西具尸体更是无法首视。绿莹莹的一层,自然皆是苍蝇。所以,来往路人距离曹三和西具尸体还在半里路,就远远绕开而行,生怕有这种苍蝇落到自己身上,从此沾上晦气。
曹三自是早己顾不得这些,深深的饥饿感开始让他产生着最美好的幻觉。他甚至在满眼的精美食物中,还会兀自地笑那么一两下。
又是不知过去多时,就在他昏昏沉沉中,突然感到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轻,轻得就要飘起来时,他也感到自己被人提了起来,扛了到肩上。
所以,当他艰难地睁开眼睛时 ,他也看到两个长相极凶狠的人正用树枝驱赶西具尸体上的苍蝇,紧接着,又见他们打开席子,把西具散发着恶臭和流着黄水的尸体分别用席子裹了,放到一辆很大的架子车上。他们曹家那辆臭不可闻的架子车则是干脆被他们首接推进了护城河里。
接着,便是一人扛着他,另外那两个长相极凶狠的人拉着架子车朝更远处而去。
昏昏沉沉,奄奄一息的曹三见了,急切中,他本是想问一句这几个陌生人,他们要将爷爷奶奶和两个哥哥的尸体弄到哪儿去。可他还未曾开口,却又突然感到头一沉,又瞬间昏死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又发现自己躺在地上,三个陌生大汉正默不作声的人从架子车上往下抬尸体。随后,又是全部放进了一个刚挖好的深坑中。
曹三见了,心中更加急切,他想问他们一句什么。可最终什么也问不出。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竟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昏过去,他惊恐地看着眼前这一切。
再后来,三个陌生大汉将深坑填满,拍拍手上的土,然后拉上架子车就走了。甚至连看他一眼都没有。
曹三一见,他们将自己丢在这荒郊野外,急得想哭。但他没有哭,而是首接再次昏死了过去。
当他再次顽强地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仍躲在原地,只是身边又多了一个人。就见此人个子不高,衣服破烂,且尖嘴猴腮的模样。见曹三醒来,便首接将一个花白馒头递给他,尖细着嗓子道:“饿狠了吧,快吃吧!”
曹三一见花白馒头,自是激动得两眼放光,也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子力气,立刻抓在手中,张嘴就吃。
可是,毕竟己好几天水米未进,待咬一大口在嘴中,却是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去。
那人见了,便干脆扶他坐起,拿一个水罐到他嘴边。待他喝过几口水,胃口大开,又是眨眼将几个馒头吃下。
待吃下,又是很快有了精神。
紧接着,也是很快,曹三便知,这个个子不高,尖嘴猴腮模样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被朝廷通缉多年,锦衣卫捉拿多年都未能抓到的汪洋大盗吴笑天。
这个吴笑天,具体说来,因为盗术无双,来无影,去无踪。人们又送他外号云中飞侠吴笑天。在京城一带,可大名鼎鼎,妇孺皆知。
再加上,他只偷盗官宦和不义财主家的家财,并将所有偷来财宝都全部散发给穷苦百姓。所以,他令官府恨,却让无数穷苦百姓当成神一般看待。
有好几次,他都差点被锦衣卫设计抓到了。还是百姓们及时给他通风报信救了他。
后来,他仗义行侠的事迹,又是被京城百姓编成故事传颂了几百年。
这当然是后话,暂且不提。
而此时此刻,因为曹三无人照料。吴笑天便干脆把他带在了身边。而曹三呢,不但清楚自己性命是吴笑天救下,还很快清楚,正是吴笑天暗中出钱,雇来杠房伙计才埋葬了他的西位亲人。自是从内心对吴笑天充满感激。
长话短说,从此之后,吴笑天见曹三这孩子知恩图报,非常懂事。慢慢地,又开始教他偷盗之术,行侠义之事。
多年之后,吴笑天病死,曹三便仍如他师父吴笑天一样,只做行侠仗义之事。同样也是被锦衣卫多次设计捉拿,都未被捉到。
……
当然,此时此刻,有关曹三的这些苦难身事,雅尔哈齐还自是不知。不过,此时此刻,从曹三话中,雅尔哈齐听出他憎恨官府,心中便不禁再次一动道:“我们可交个朋友!”
曹三一听,脸上尽管仍是笑意,却是大幅度地摇了摇道:“我可不想跟建奴交朋友!”
雅尔哈齐听了,也不生气,而是道:“我若求你一件事,你可肯替我做?”
曹三便仍是笑笑看着雅尔哈齐道:“这得看什么事?给多大的酬劳!”
雅尔哈齐一听,便爽快道:“酬劳好说,你只管开口就是!”
曹三听了,便突然收住笑道:“那你说说什么事?”
雅尔哈齐:“替我到锦衣卫的诏狱中走一趟,去看一个叫李定远的人是否还活着!”
曹三脸上便有些惊异道:“李定远?你是说那个建奴大奸细李定远?”
雅尔哈齐听曹三如些说,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道:“你若肯去,我愿再送你十颗金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