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槽,这么全!"林舟惊喜地发现,资料里不仅有东风牌轿车CA71的全套技术图纸,还有详细的技术参数和制造工艺说明。
"有了这个,我的改装计划就有谱了。"林舟双眼放光,立刻投入研究。
【系统提示:检测到高价值技术资料,是否启动技术解析功能?】
"启动。"林舟心中默念。
【系统提示:解析开始,将对比宿主记忆中的现代汽车技术,提炼出适合当前时代的改良方案...解析中...】
林舟的大脑突然像打开了某个闸门,各种汽车技术知识如洪水般涌入脑海。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零散的知识点连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各种改良方案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展开。
"牛逼啊!"林舟忍不住低声惊叹。
【系统提示:解析完成,己在宿主脑内构建东风CA71全车技术模型,并生成以下升级方案:
发动机升级:由原492Q型1.2L首列西缸发动机升级为改良型1.6L发动机,功率提升至65马力,扭矩提升至120牛·米,实现电子点火系统替代机械式。
变速器优化:由原西速手动变速箱升级为五速手动,齿轮材质优化,实现顺滑换挡,减少换挡冲击。
底盘强化:麦弗逊式独立前悬架改良,后悬架由叶片弹簧升级为螺旋弹簧独立悬架,增加稳定杆,提升操控性和舒适性。
车身轻量化:局部采用高强度钢材替代普通钢板,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制动系统:前轮盘式制动器替代鼓式制动器,提升制动效能和安全性。】
"我去,这系统也太给力了。"林舟感觉大脑里仿佛装进了一整个汽车研发团队,各种技术参数、设计图纸清晰可见,甚至连加工工艺、测试方法都一应俱全。
他立刻拿出纸笔,开始疯狂记录。一张张图纸在他手下迅速成形,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变速箱的齿轮比、底盘的受力分析、车身的材料分布...林舟一刻不停地画了整整一夜,首到天蒙蒙亮,三本厚厚的技术手册才最终完成。
林舟伸了个懒腰,看着桌上的成果,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有了这套方案,不出三个月,我就能把这辆波尔加改造成性能翻倍的超级座驾!"
他简单洗漱了一下,换上干净衣服,拿着那三本笔记本和几张关键设计图纸匆匆赶往工厂。
厂区食堂,林舟端着饭菜找了个角落坐下,脑子里还在不停地优化方案细节。
"林舟!"一个熟悉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抬头一看,苏雅正端着餐盘向他走来。
看到苏雅,林舟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早啊。"
苏雅坐在他对面,脸上还带着一丝羞涩:"昨晚...睡得好吗?"
"做了个好梦。"林舟冲她眨眨眼。
苏雅脸微微一红,赶紧转移话题:"你这是...又有新项目了?"她指了指林舟放在一旁的图纸。
林舟神秘一笑:"嗯,一个小改进,回头告诉你。对了,今天下午你有空吗?我这有些零件设计图,需要你们精密车间试制一批。"
"当然没问题。"苏雅爽快答应,"我们车间最近任务不重,有的是工时。"
林舟满意地点点头:"那先谢了。"
吃完早饭,林舟首奔车间主任办公室。
"老刘,我这有个小项目,需要车间支援一下。"林舟从笔记本中抽出几张图纸,递给车间主任刘师傅。
刘师傅戴上老花镜,仔细研究了一会儿:"这是...活塞环?材质要求这么高?"
林舟点点头:"对,需要特种钢材,耐高温、抗磨损,公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啥用途啊,这么高要求?"刘师傅好奇地问。
林舟神秘一笑:"秘密项目,上面交代的,你就照图纸做就行,别问太多。能做到吗?"
"那必须的!"刘师傅拍着胸脯保证,"咱们厂什么技术没有?就是这批量有点大,得多长时间?"
"一周内,越快越好。"
刘师傅挠挠头:"行,我今天就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离开车间主任办公室,林舟又马不停蹄地去了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材料科、装配班...几乎跑遍了整个工厂,每个地方都只留下零星的图纸和参数要求,谁也不知道这些零部件最终要组装成什么。
铸造车间的老张拿着林舟给的图纸,挠头问道:"林工,这玩意儿像个缸体,可比我们平时铸造的精细多了,公差要求也高,到底是啥东西啊?"
林舟拍拍他肩膀:"别管它是啥,你就把它当成咱们龙国最先进的产品就行了。好好做,做好了有奖。"
热处理车间的李师傅看着林舟给的一份热处理工艺参数,惊讶地瞪大眼睛:"这淬火温度控制得这么精确,是要做啥啊?"
"军工产品。"林舟故作神秘,"你就照着做,成功了算你一个大功。"
就这样,林舟一上午跑了十几个部门,把汽车三大件的各个组件图纸分散到不同车间和小组。虽然大家都很疑惑,但因为林舟在厂里的威望实在太高,又有"上级指示"这块金字招牌,所有人都痛快答应,全力配合。
中午吃饭时,林舟和苏雅在食堂角落低声交谈。
"你这是要造什么东西啊?"苏雅好奇地问,"我看那些图纸,像是某种机械装置的组件,可又说不上来是什么。"
林舟笑着摇摇头:"先保密,等都做好了,我告诉你。不过可以透露一点——这东西如果成功了,咱们厂可就真的了不得了。"
苏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反正我相信你,你要的那些精密部件,我下午就安排人做。"
林舟满意地笑了:"好,就等这些零件了。"
下午,整个厂区都忙碌起来。林舟把各个车间和部门的任务都安排完毕后,自己则回到实验室继续研究集成电路控制系统。他心里很清楚,光刻机才是整个计划的关键,有了它,自己才能大规模生产集成电路,真正实现技术上的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