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裹挟着凉意,斜斜穿透张氏集团总部的全景落地窗,在会议室的投影仪幕布上跳跃出鎏金光影。
张远站在电子沙盘前,黑色定制西装笔挺,指尖轻轻划过虚拟地图上闪烁的红点,随着他的动作,屏幕上立刻弹出密密麻麻的企业数据。
“星辰科技的成功整合只是起点,”他嗓音低沉而有力,目光扫过围坐在会议桌旁的核心团队,“接下来我们要在人工智能、新能源两个赛道同时发力,构建完整的科技产业生态链。”
何均着下巴,浓眉紧紧拧成“川”字,忽然重重拍了下桌子,震得桌面上的记号笔骨碌碌滚到张远脚边:“张总,科达新能源最近资金链断裂,正在寻求收购方!”林若快速调出新闻页面,满屏都是科达工厂锈迹斑斑的铁门、堆积如山的半成品,以及工人愁眉苦脸的照片,“他们手握国内顶尖的锂电池回收技术,要不是管理层盲目扩张,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李佑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透着谨慎:“不过科达的债务结构复杂,银行贷款、供应商欠款……处理起来恐怕要费一番周折。”
“在我看来,越是别人不敢碰的硬骨头,其中潜藏的价值就越大。”张远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嘴角勾起一抹自信且势在必得的弧度,目光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仿佛己将猎物锁定。
“老何,你立即联系咱们在银行那边的关系,务必详细了解科达目前的贷款详情,每一笔款项的数额、还款期限、利率,一个细节都别放过。
小林,你负责整理科达所有的技术专利,梳理清楚其核心专利的应用领域,同时结合市场现状,做出一份全面深入的市场前景分析报告,重点关注潜在的增长空间与可能面临的竞争挑战。至于我,亲自去会会科达的管理层,探探他们的底。”当晚,张远的迈巴赫停在科达新能源那栋略显破旧的办公楼前。
楼道里的声控灯忽明忽暗,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化学试剂味道。
临时会议室里,荧光灯管发出刺啦刺啦的电流声,科达董事长陈建国瘫坐在椅子上,领带歪斜地挂在脖子上,眼底青黑一片,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张总,我们需要48小时内到账5亿资金,”他声音沙哑,推过来的财务报表边缘卷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否则银行就要冻结资产,到时候一切都完了。”
张远身子微微前倾,目光如炬,首首地望向对面的陈董,郑重其事地说道:“陈董,我有意向贵企业注资8亿。当然,作为这笔大额投资的回报,我需要获得70%的控股权。”说着,他的手指开始有节奏地叩击着桌面,沉稳的声响在这略显压抑、寂静无声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仿若一记记重锤,敲在众人的心间。
顿了顿,张远接着补充:“在企业的日常运营方面,陈董您继续担任CEO,过往您展现出的卓越领导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不过,往后但凡涉及重大决策,都需通过董事会投票决议,以此保障各方股东的权益,也让企业的发展方向更为稳健。”“这条件太苛刻!”陈建国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声响,“我们好歹是行业前五的企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但现在连电费都交不起了。”张远打开手机,调出实时新闻,画面里科达工厂外,供应商拉着横幅,情绪激动地喊着口号,“就在半小时前,你们的供应商己经开始拉横幅讨债。与其破产清算,让技术和设备打水漂,不如保留火种,在张氏的平台上东山再起。”他推过去一份股权回购协议,“三年后若业绩达标,您可以溢价回购10%股份,这是我最大的诚意。”
陈建国盯着协议,手指微微颤抖,刚要说话,会议室的门“砰”地被撞开。
王昊带着律师团闯进来,他穿着锃亮的鳄鱼皮鞋,嚣张地踩碎了地上不知谁遗落的咖啡杯玻璃渣:“陈董,我们王氏愿意全额收购,并且保证原班人马不动!”他甩出的合同封皮烫金大字在灯光下格外刺眼,“跟着张氏,您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在王氏,您还是科达的掌舵人!”
陈建国的眼神瞬间游移不定。
张远却不慌不忙地按下录音笔,王昊威胁供应商断供科达的对话在狭小空间里回荡:“王少,不正当竞争的罪名,您担得起吗?”他又转向陈建国,语气诚恳,“而且我们张氏可以打通东南亚市场,您的技术在那边能发挥更大价值,未来的利润空间不可限量。”
最终,科达新能源并入张氏集团。
然而收购的余波未平,意外接踵而至。
某天深夜,生产线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监控画面显示,一名工人鬼鬼祟祟地往锂电池电解液里倒入不明液体,紧接着车间燃起熊熊大火,浓烟滚滚。
何均气得满脸通红,一脚踹翻了椅子:“肯定是王氏的人混进了员工队伍,这群卑鄙小人!”
张远却死死盯着监控中工人手腕的纹身,那是一个形似蝎子的图案。
他突然想起系统曾提示过的地下势力情报,瞳孔微微收缩:“老何,联系咱们在道上的朋友,查查最近有没有生面孔混进科达,重点关注有蝎子纹身的人。”
三天后,城郊的废弃仓库里,何均带着人将幕后黑手堵了个正着。
当证据摆在面前时,王昊在电话里暴跳如雷:“张远!你别得意太早!我不会善罢甘休的!”
解决完内忧,张远又迎来外患。
行业协会突然以“垄断嫌疑”为由,暂停了科达的技术专利审批。
林若急得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哭腔:“他们说我们收购频率太快,破坏市场生态,这分明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那就让市场说话。”张远连夜飞往欧洲,在国际新能源峰会上,他凭借出色的商业洞察力和科达的技术优势,与当地企业签订了十份合作协议。
当他带着合作备忘录回国时,在机场面对记者镜头,他举起文件,目光如炬:“张氏的扩张,是为了推动行业进步。
如果有人想螳臂当车……不妨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三个月后,张氏集团的市值在收购科达等五家企业后暴涨300%。
庆功宴上,水晶吊灯璀璨夺目,张远端起香槟杯,透过落地窗俯瞰着灯火辉煌的城市。
远处,王氏集团的大楼在夜色中显得黯淡无光,而张氏集团总部的灯光,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商业征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