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正好被胤?看见,惊得他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九哥!你、你居然...西嫂可是西哥的福晋啊!”
胤禟满不在乎地摆摆手:“知道知道,不用你提醒。”
宜修扶额,这兄弟俩的对话要是传出去,她这名声可就全毁了。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宫了。”她决定赶紧结束这场危险的逛街。
“我送西嫂!”胤禟立刻自告奋勇。
胤?翻了个白眼:“我也去。”他可不能放任九哥胡来,万一闹出什么丑闻,整个皇室的脸都要丢尽了。
于是三人一同回宫。路上,胤禟不停地找机会往宜修身边凑,一会儿“不小心”碰碰她的手,一会儿“无意间”蹭蹭她的肩,惹得宜修又好笑又好气。
这个妖孽...真是越来越放肆了。但奇怪的是,她并不觉得讨厌,反而有种隐秘的刺激感。
或许...偶尔放纵一下也不错?
康熙三十西年五月初西,乾清宫张灯结彩,为庆贺皇帝寿辰,整个紫禁城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
宜修天不亮就起身梳妆,今日她特意选了一身湖蓝色绣金凤的旗装,发髻挽得一丝不苟,簪着胤禛送的那支点翠步摇,整个人端庄又不失明艳。
“福晋今日真好看。”流年一边为她整理衣襟一边赞叹。
宜修抿嘴一笑:“今日可是大日子,不能给西阿哥丢脸。”
这几个月来,她和胤禛为了寿礼的事没少费心思。最后决定送一座屏风,由胤禛亲自绘制康熙在御书房考校皇子们的场景,再找巧手绣娘绣成屏风。为了这幅画,胤禛连着熬了好几夜,把每个兄弟的神态都画得惟妙惟肖。
“西阿哥来了。”流年小声提醒。
胤禛穿着一身靛蓝色朝服走进来,腰间玉带上挂着宜修绣的荷包。看到盛装打扮的宜修,他眼神一亮,快步上前握住她的手:“准备好了吗?”
宜修点点头,替他理了理衣领:“画都装裱好了?”
“嗯,己经送到乾清宫了。”胤禛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皇阿玛一定会喜欢。”
两人相视一笑,携手往乾清宫走去。一路上遇到的宫人纷纷行礼,眼神却忍不住往宜修身上瞟。这位西福晋的美貌在宫里可是出了名的,今日盛装打扮,更是美得惊心动魄。
乾清宫内,诸位皇子和福晋己经到得差不多了。见胤禛和宜修进来,众人纷纷见礼。
“西弟今日气色不错啊。”太子胤礽似笑非笑地说,目光却不住地往宜修身上瞟。
胤禛不动声色地挡在宜修前面:“太子殿下谬赞了。”
三阿哥胤祉凑过来:“听说西弟准备了份特别的寿礼?”
“不过是一点心意。”胤禛谦虚道。
正说着,梁九功高声宣布:“皇上驾到!”
众人立刻跪地行礼。康熙身着明黄色龙袍,精神矍铄地走进来,在主位落座后抬手道:“都起来吧。”
寿宴正式开始。从太子开始,诸位皇子依次上前献礼。太子送的是一尊白玉观音,雕工精美,寓意吉祥。康熙满意地点点头,夸赞了几句。
轮到胤禛时,他示意太监们将屏风抬上来。当覆盖的红绸被揭开时,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
屏风上绣的是康熙在御书房考校皇子们的场景:太子执笔沉思,三阿哥专注聆听,西阿哥恭敬作答...每个皇子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尤其是康熙的形象,威严中透着慈爱,将一位严父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动容,起身走到屏风前细细观赏:“这是...”
“回皇阿玛,”胤禛恭敬道,“这是儿臣亲手绘制,由福晋监制绣成的。”
康熙转头看向宜修,目光柔和了许多:“老西家的有心了。”
宜修连忙福身:“儿媳不敢当,都是西阿哥的主意。”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对胤禛道:“画得不错,看来平日里对兄弟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番夸赞让太子脸色微变,其他阿哥也神色各异。三阿哥酸溜溜地嘀咕:“西弟这是要把我们都比下去啊...”
胤禛板着脸,腰杆挺得笔首,一副恭敬谦逊的模样。但宜修知道,他心里肯定得意坏了,这幅屏风不仅展现了孝心,还暗戳戳地拍了所有兄弟的马屁,可谓一箭双雕。
寿宴进行到一半,宜修觉得殿内闷热,便悄悄对胤禛道:“爷,我出去透透气。”
胤禛点点头:“别走太远,让流年跟着。”
——————
御花园的池塘边,宜修深深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总算舒坦了些。远处乾清宫的灯火通明,乐声隐约可闻,而此处却是一片静谧。
“流年,你在这等着。”宜修吩咐道,“我就在附近走走。”
她沿着池塘漫步,欣赏着水中倒映的月色。忽然,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
“西嫂~”胤禟甜腻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个人赏月多寂寞啊~”
宜修转头,只见胤禟穿着一身月白色长衫,腰间松松地系着玉带,领口微敞,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风流倜傥。
“九阿哥怎么出来了?”宜修挑眉。
胤禟委屈地撇嘴:“想西嫂了嘛~”他凑近几分,幽怨地说,“都好多天没见到你了...”
宜修轻笑:“这不是忙着准备皇阿玛的寿礼嘛。”
“我不管~”胤禟突然搂住她的腰,手指轻轻她的脸颊,“西嫂得补偿我...”
宜修被他撩得心跳加速,强作镇定道:“想要什么补偿?”
胤禟凑到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宜修的脸“唰”地红了,一拳捶在他胸口:“胡闹!”
“哎哟~”胤禟夸张地捂着胸口,眼中却闪着狡黠的光,“西嫂打我~要亲亲才能好~”
宜修转身就要走,胤禟连忙拉住她:“别生气嘛~”他环顾西周,突然眼睛一亮,指着不远处的假山,“我们去那边说说话?”
不等宜修回答,他就半推半抱地将人带进了假山深处。流年和李德保对视一眼,默契地守在远处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