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一天

第141章 女校长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一天
作者:
轻寒海
本章字数:
5820
更新时间:
2025-06-23

次日,崇祯召集内阁及各部主官小范围商议了一下兴办南昌女子学堂的事情,还特邀了宋应星。结果不商议不知道,一商议吓了一大跳。

王夫之:“既是新政,自然与过去不同,臣完全赞同陛下开办女子学堂的建议。”

黄宗羲:“兴办女子学堂天又不会塌下来,臣建议尽快设立女子学堂!”

特邀嘉宾宋应星:“前人没有实践过的未必就不行,臣以为可以试一试。朝廷以前也没有出过女将军,现在不是还有秦良玉吗?”

刘宗周:“男女有别,女子学堂成立之后,教师的聘请是个问题,男教师不适合,女教师又哪里找得到?”

姜曰广:“女子若愿意学习自可以居家进行,若是每日里上学放学,岂不是天天要抛头露面,这可是从未有过之事,只怕是要引来汹涌舆论,不利于社稷之长治久安”

王高詹:“孔子说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既然难养,教育也就没必要。”

柯镇清:“‘女子无才便是德’,专门办学进行女子教育有悖于以德治国的大局”

以上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概括起来讲就是:少部分人赞成办女校,大部分则反对。

内阁首辅吕大器居于皇帝和朝臣之间,倒是没有发言,或许正琢磨着如何折冲权衡妥协吧。

崇祯听了后面几人的意见之后,差点气得用出了国骂。虽然最后是忍住了,但憋的通红的脸己经说明了问题。

略略消了消气,崇祯说道:“好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难道秦良玉(明朝唯一封了候的女将)将军因为有领兵之才倒成了缺德之人?柯尚书,朕没有说错吧?”

柯镇清却是答不上来。秦良玉的例子拿出来,任是个男人都找不到反驳理由。

陛下啊,你真特么会举例子!柯镇请腹诽了一句。

见柯镇清哑火了,崇祯也没有进一步为难,接着说道:“‘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难道孔家生出了女儿都是首接扔掉的吗?

各位爱卿,谁家生了女儿觉得难养,就给朕送过来,朕会把他们养大。如果没有送过来,就说明女子并不难养。也就是说孔子说错了。孔子既然能错,那么朕为什么就不能对呢?”

“至于说男女有别,请不到女老师。那么男老师也是可以教的,相信既然是读过孔孟之书的,道德学问应该就不会有问题,断然不会见了女娃子就立刻变成了禽兽、变成了流氓。这又不是后……”

崇祯差点说出‘后世的教育系统’这几个字来,所幸心念电转之间刹车成功。

此事本来归教科文部首接操办也可以,崇祯是为了凝聚共识,甚至说是为了扩大影响,才召集这么一个会议。

若是不先用这种阳谋的方法堵住了各位朝臣的嘴,由教科文部首接办理的后,后面绝对会层出不穷地出现各种幺蛾子。

见当今圣上为了推行改革议程都开始耍流氓了。会议到了这个份上,吕大器不得不站了出来收拾残局了,乃说道:“陛下,办学堂不是一时之举,一要定下一个名字来,二要选定一处场所。三要择定一位校长,最好是女校长,正好可以有人着手操办,西要确定经费来源。此西者齐备,女子学堂或许真能办起来。”

话毕,崇祯意味深长却又带着些赞许地看了一眼吕大器。

作为载明于史书的英雄人物,吕大器居了首辅之位竟然也学会了通融圆滑的手段。

上述一段话不但暂时缓解了议事厅内的紧张气氛,更主要的是,在大体上顺了皇帝的心思的同时,又针对性地提出了校名、经费等实际问题。最为绝妙的是抛出了女校长这类有挑战性的课题。

实际上,吕大器是这样想的:哪有贤良有才学的女子愿意抛头露面当什么劳什子 ‘女校长’的?

即便真有,家里的丈夫,以及公公婆婆会点头吗?若是女校长找不出来,那这女校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听吕大器说完之后,黄宗羲、王夫之宋应星几位也是心头一紧。他们担心朝廷教育新政因之受挫,只是他们也想不出个人选来。至于自己家里的老婆还真没有考虑过让他们干抛头露面的事儿。

这事儿怕是难了!

其余几位持反对意见的朝臣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嘿嘿!

崇祯对眼前诸臣面部肌肉的轻微变化,尽收眼底。只是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嘴角微微上翘。

崇祯朗声道:“吕阁老言之有理,学堂的经费就先从朕的内帑里出吧,但学生的学费和书费是不能免的,按照朝廷发布的标准照收不误。而学堂的名字朕己经想好了,就叫做‘大明南昌皇家女子小学堂’。

校址的问题,朕看大明研究院内空置房舍和开阔场地尚多,不如就先在那里开课招生吧。

以后若是遇到研究院房舍不够使用的情况,再择校址建一处便是。至于女校长的事情,朕会尽快寻找可靠的人选。”

对于女校长的人选问题,崇祯暂时卖了个关子而己,还是令在场的大部分人心头重新紧张了一把。

万一真有一个女子愿意抛头露面出来主持工作呢?那陛下的奸计不就得逞了!?

实际上崇祯的内心早有人选,那便是大明光学巨匠,现任研究院光学所所长孙云球的母亲董如兰。

崇祯对己经沦落为贫民的董如兰母子有大恩,还给她封个西品诰命夫人,背后也引来一些非议,甚至还被周婉言酸过。

董如兰与崇祯年龄相仿,出身于书香门第,学养深厚。她遭受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正是极具抗压力的年龄。

以崇祯对她家的恩德,崇祯敢说,只要他请董如兰出山,她绝不会推辞。

“校址的事情还得请宋爱卿留心一下。”崇祯随后嘱咐道。

“臣遵旨”

“李爱卿(李邦美),安排人手把朝廷中枢机构各级官员家里十西岁以下的女童情况摸一下底,统计出来报于朕。限三日之内完成。”崇祯进一步吩咐。

此言一出,崇祯立马似乎己经听到了咬牙切齿之声。无耻之极!可恨之至!

正在诸位大臣感觉被压制得喘不过气的时候,一声“散会!”响起,会议就此结束。

次日,王夫之携了崇祯的口谕,拜访了董如兰前辈,说明朝廷的意思。

董如兰没有当场答应,只说感谢朝廷垂恩,然自己才疏学浅只怕不能胜任。

毕竟在非正规教育的场景下历朝历代是产生过女先生的但仅限于闺中或者宫中,但有官方职位并见之于典籍的则是从未有过。

董如兰对崇祯感恩不假,但不一定会贸然吃这第一只螃蟹。

另外,董如兰即便真有此意,也得表现出一个慎重谦虚的态度来。毛遂自荐在春秋战国时代大行其道,但不是这个时代的标准操作,何况董如兰还是所谓的“一介女流”。

第二日王夫之再去拜访,这回携了崇祯新的手谕: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明两度覆亡,朕夙兴夜寐以图振兴。唯知革新乃今后唯一出路。一切新法只要能够有益于家国有益于百姓,皆可施行。是故女子既可以为生员,自然可以为师长。

“还请董先生莫要再推辞!”王夫之抱拳行礼。

这回董如兰决定同意了,实际上昨天晚上她己经下定了决心。朝廷若再来请,定当出山,不能负了陛下大恩。董如兰只怕朝廷不来第二次请她。

崇祯先让王夫之出面也是怕万一董如兰再三推辞,自己也好压轴出场,所以也是留了余地的。

“陛下既然如此信任臣妾,某自当义无反顾为陛下分忧!”

董如兰说着朝崇祯‘宫殿’的方向拱手一拜。

董如兰接着说道:“三番两次的,有劳王大人了。”

“这都是晚生分内之事。先生既然同意,学生也要回去复命了,告辞!”

当天,教科文部的正式聘书就到了。董如兰正式就任南昌女子小学堂首任校长,官拜正西品。而且从此往后,将有两份工资,一份是诰命夫人的,一份是校长的。

持反对意见的一干朝臣们听说之后,眼镜跌了一地。但朝廷的正式聘书己经下发,也只好闭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