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鉴天阙:谁说女人不能当皇帝!

这就是心动的信号

加入书架
书名:
墨鉴天阙:谁说女人不能当皇帝!
作者:
石恶不涉
本章字数:
5484
更新时间:
2025-06-06

这几日,夏芷澜每天都早早去秘书监上班——虽然不用像现在社畜那般打卡刷脸,但她终于也找到了一点人生的意义:人不能太闲!曾夫子也不像以前那样对她爱理不理,与她讲起秘书监的众多细则和旧闻,她终于对大周的文化教育工作有了清晰的了解。

如同自己在现代读过的史书一样,大周的教育特权己被贵族所垄断,普通人根本接受不到完整的文化教育。在这个世界,95%的人都是文盲,听曾夫子说老夏的爷爷,也就是高宗文皇帝夏大悟,曾试图举行科考取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平民教育,结果遇到贵族们的巨大阻力,教育改革最终也不了了之,此事也成为高宗去世前的意难平之一。到了老夏的父亲继位,因为需要贵族们的支持,所以教育改革也没有再推。但他也曾多次和曾夫子提起,一定要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回朝廷,将受教育权利还给天下百姓。

看来皇上也看出来了贵族们权力太大,夏芷澜说道:“一旦世家权臣控制文化教育,掌握选拔人才的特权,很容易培养自己的势力,形成门阀,最终架空皇权,引发朝局不稳,必然导致社会动荡……”她都不想再说下去了,远的不提,司马代曹的历史教训就在眼前。每一次朝代更迭,引发的兵灾人祸,受伤的永远是老百姓。

曾夫子黯然道:“难得五殿下看得清局势,心系着苍生,只是削弱贵族权力并非一朝一夕,朝堂各方势力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皇上不是不想,只是不能。”

“曾夫子,你可有对策?”

“殿下,此事说来话长,去年我曾按皇上授意写过一份《九品中正制补遗》,将我朝教育办学、人才考察和选拔制度的弊端做了梳理,列举了对应的改革措施”,曾夫子叹道:“只是在讨论环节,就遭遇各州大中正的反对,此议案只能束之高阁,无人再提了。”

“可否借我一阅?”

曾夫子从楼上取来一份卷宗,细细擦去灰尘,递与五皇子。

两人边看边讨论,夏芷澜心中暗暗佩服曾夫子的智慧,作为一个古代女性,她的学识、思想、眼界、格局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独立女性之鼻祖!两人偶尔交流间,彼此眼神中闪烁着无需言语便能读懂的光芒。曾夫子的眼眸里满是温暖的春意,仿佛藏着无数关于她们共同回忆的小秘密;而夏芷澜则以同样柔和坚定的目光回应,眼底流露出深深的信赖与感激。

“如果回现代,她一定能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和闺蜜。”夏芷澜心道。

在这不经意且漫长的交流中,时间仿佛凝固,周围的一切喧嚣都悄然远去。她们的眼神交汇,就像是两颗心紧紧相连,那份友谊己在彼此的目光中熠熠生辉,温暖而明亮。不觉间己日落西山夜色将至,夏芷澜站起身,伸了个长长的懒腰,突然间想到旁边还有一个人,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抱歉,失态了……”

曾夫子强忍住笑意,道:“殿下真性情,无须介怀。”

夏芷澜走出阁楼,站在庭院中央,看着头顶一轮明月高悬,皎洁无瑕,宛如悬挂于夜空的明珠,静静地倾洒着柔和而清冷的光辉。这轮明月,无论古今,都是那般熟悉,那般引人遐想。望着月亮,她的思绪不禁飘向了远方,那遥远的现代世界,那些曾经的朋友、家人,以及那些平凡却温馨的日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夏芷澜不自觉吟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这时空交错的瞬间,她不禁心中感慨:“她既是古代的皇子,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与尊贵;又是来自未来的灵魂,心中装满了对现代文明的记忆与向往。这轮明月,成了连接她与两个世界之间的桥梁,让她在古老的宫廷中,也能找到一丝来自未来的慰藉。”

“好诗!”曾夫子的声音打破了这份沉浸式赏月:“殿下,此诗叫什么名字啊?”

“李白爷爷,得罪了,我又要借你一用了!”夏芷澜心中忏悔,嘴上说道:“夫子,我随口几句,谈不上是诗,待我斟酌几日,将此句补全再命名吧。”

翌日,夏芷澜被通知要参与早朝——大周国秋季早朝为三日一次,这也是老夏第一次早朝。早早来到皇宫,太极殿内己有三三两两的几个大臣在那闲聊等候,夏芷澜认得出那是吏部尚书吴华朔、户部尚书莫登羡以及没头脑——中书侍郎秦吾礼。没头脑见到五皇子,马上迎过来打招呼:“恭喜殿下晋封灵玦王!”其他两人也附和道:“恭喜!恭喜!”

“谢谢!客气!”五皇子回道:“三位大人来得早啊?”

“我们住得远,五更就起了,所以到得早了一些,”几人答道。

“原来远居早至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啊”,五皇子心道。“不知今日早朝都会讨论什么议题呢?”他看了一下三人,说:“我第一次上朝,还望诸位大人给点提示。”

“哈哈哈”,几个大臣相视一笑,心道这五殿下真坦诚!吴尚书回答:“其实早朝没有什么固定议题,主要看大家有无请奏,有的话大家就讨论,没有的话就退朝了。”

“这么简单?”她还真有点不信,心想看电视剧里上个早朝不是龙颜震怒就是革职抄家什么的,真实的早朝这么无聊?

“是的,殿下”,莫尚书接着说:“近期天下太平,无甚大事,殿下跟着听听就好了。”

“对对,大事都在小会办,小事才在大会办”,没头脑补充道。几人又互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笑起来。

寒暄了一会儿,众大臣纷纷鱼贯而入,转眼大殿便来了五十多人,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循例三公坐着,众人都站着,大家低声聊着天,等待着皇帝到来。夏芷澜看着这幅景象,突然觉得上朝也跟上班差不多嘛,都等着老大发话才干活。不多久,随着当值太监一声长叫:”皇上驾到!”众人安静下来,皇帝坐在御前,众人又一通跪拜,整完这些礼仪后,皇帝才开始说话:“诸位爱卿,今日有何事启奏啊?”

“陛下,臣有事启奏!”只见一位身材高大面黑精壮的中年人跨出列,说道:“日前凉州、朔方、敦煌、张掖、酒泉五城的边防将军对调己经完成,五位将军己在新治所顺利开展戍边任务。剩下并州,皇上刚封桓问将军为镇北大将军,是否需要按律调动?”

“并州刚刚经历抗击匈奴大战,城池破碎,百废待兴,此时调换边军首领,恐扰动军心,给敌人以可乘之机”,皇帝沉吟道:“加之桓将军熟悉并州边防,待其整备军务,恢复战力,过一年再调动也不迟。”

“遵命,陛下。”兵部尚书包魂登听罢就退下了。

“边防将军对调?皇帝这招高啊!”夏芷澜心想:“那桓问怎么会搞特殊呢,难道是皇帝对他有所忌惮?”正当她在细细思索时,突然又听到有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启禀陛下,眼下秋祭己过,也到了一年一度选拔人才、品评贤能的时间,臣奏请皇上下令,让各州郡的中正官们开始今年的人才品评工作。另外,按照规矩,每三年还要进行一次复评调整,今年也正好到了这个时候。对于那些品行特别好、应该升等的人才,或者德行不够、才能不足该降等的人才,都得重新考察一遍。这样才能让人才的等级更加准确,让官职和德才相匹配,也显得咱们朝廷选人用人的清明。”

原来是礼部尚书谢孟津,见此人白面稀须,眼皮耷拉,看上去一副精气不足的样子,声音尖细也就可以理解了。

“谢爱卿认为什么时候启动品评比较合适呢?”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