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成中医巨头从医馆开始

第七十三章 碰巧?

加入书架
书名:
亏成中医巨头从医馆开始
作者:
亿屋鱼
本章字数:
5602
更新时间:
2025-05-29

北湖中医药大学,食堂。

李嘉跟其他几位考官一同在食堂吃午饭。

下午他们还得继续考核。

“李教授,下个月十号,就是全省中医交流会召开的日子吧?”

说话之人名叫曲盛安,是平心堂的坐堂大夫。

平心堂作为国内五大民营中医馆,虽然比不上京都同仁馆,但在北湖省分量还是不低的。

曲盛安经营的平心堂分馆,规模也不小,光是坐诊医生就有二三十号人。

他也多次受官方邀请,担任中医确有专长考试的考官。

是以,他跟李嘉,还有其他考官,也都十分熟络。

李嘉颔首,“嗯,我还听说这次的交流会,官方有意请一些民间中医过来。”

同为北湖中医药大学导师的尹子悦好奇道,“民间中医?这是大会主办方的意思,还是上面的意思?”

李嘉道,“当然是上面的意思,往年很少会请民间中医过来参会,一是麻烦,二嘛,你也知道,民间中医生存条件极差,真到了大会上,总会有一些激烈的言辞,搞的场面不好控制。”

“我记得七年前,就有一个民间中医在台上公然跟体制叫板,说中医确有专长考试处处限制民间中医,虽然吧,这个事确实是事实,但是拿到明面上来说,总归还是有些不太好的。”

“从那之后,但凡是省里的一些中医交流会,就很少有邀请民间中医的了。”

曲盛安道,“那得邀请多少?”

李嘉道,“这就不清楚了,但肯定要比往年邀请的人还要多,这次的大会,京都也有人过来。”

???

众人皆惊。

尹子悦恍然,“也就是说,邀请民间中医,是京都的意思?”

李嘉道,“这都是猜测,不过京都在几年前就己经下了政策,让各省市加大对中医馆的投入,每年都要增设一百多个中医医疗机构,这明显是在有意扶持民间中医,如果这种省级中医交流大会都没有民间中医参与的话,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另一个名叫庄志鸿的考官嗤之以鼻,“那政策纯粹就是胡来,强行下指标增设中医医疗机构,摆明的就是给一些水平不行的中医钻空子,到时候出了医疗事故,再被媒体报道一下,又会给中医招黑。”

李嘉笑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医疗机构不扩张,中医就永远也只有那么点人,咱们学校每年几千个毕业生,要是找不到工作,你让他们怎么办,民间中医就更难了。”

“医疗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因噎废食,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京都强行下指标,就是在给中医人一个最基本的生存保障,相比起这个,些许负面的东西,也是事物发展所避免不了的。”

“总之,民间中医参与到话语权的争夺之中,对我们也并非是坏事,或许这次大会能给咱们北湖省的中医界,带来些许变动。”

曲盛安眼眸一动,“李教授,你似乎知道些什么?”

李嘉笑了笑,“只是猜测,呵呵呵,吃饭吃饭。”

众人见李嘉不可能说,也就不再多问。

尹子悦却是想起了上午的事,“李教授,之前咱们面试的那个小姑娘,你说她第三题没错,这是为什么?”

曲盛安也想起了姜宁。

在几十个考生之中,就属她给众人的印象最为深刻。

“对啊,辨证有偏差,方子也开的莫名其妙,临床上真要是给患者开这种药,绝对不可能有效。”

李嘉笑道,“说来也巧,我有个学生就跟题库里那个患者差不多,病因病机和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个七八成像。”

“在这之前,我也是用宣肺平喘的方子给他治疗,但收效甚微,吃药那一两周还好,停药之后就复发了,来年到了特定的季节,还是会发哮喘。”

“但是就在一个多月前,有个医生给他开了栀子豉汤,他总共就吃了二十多天药,病就好了,停药也没复发。”

“我给他把了把脉,身体中的郁热基本消除了,来年应当也不会再复发。”

啊?

这么巧!

尹子悦不解,“可是栀子豉汤根本不对症啊?”

李嘉笑道,“各位再回想一下那道题,先不去管他的症状,先想想她是为什么会出现哮喘,是不是在田间劳作之后,喝了一碗特别凉的井水?”

曲盛安记起来了,“这有什么问题吗?汗流多了,一碗凉水下肚,就是会让热郁在肺里面啊。”

李嘉道,“可除了肺,还有心啊,凉水不只是将热郁在肺,心中也有热,如果仅仅只是宣肺平喘,不除心中郁热,那么这股郁热就会烦扰心神,让患者五心烦热,睡眠欠佳,肺也因为这股郁热而无法生更多的津液。”

“就算我们用宣肺平喘的方子,解决了肺中郁热,也只是治标而不治本,所以停药才会复发,而只有除掉心中郁热,肺热就会自解,在所有经方之中,栀子豉汤是唯一一个除心中郁热最有效的。”

“说实话,如果不是我那个学生,再碰到类似的哮喘病人,我还真不知道能这么治。”

听了李嘉的讲解,众人这才恍然。

的确,五行之中火克金,心中郁热不除,肺根本好不了。

按照这个思路来看的话,栀子豉汤倒的确是最适合的方子。

尽管它并没有对应到哮喘的诸多症状,但却能从病机入手,首达病位。

解决了最根本的心热,其他症状便能不治而愈了。

尹子悦不禁感叹,“那上午那个姑娘水平不低啊,她还这么年轻,啧啧,看来她跟的师父医术相当高。”

虽说这只是一个哮喘病,但姜宁能开出这样的方子,就足以证明其对中医阴阳五行的基础理论,要比他理解的更为扎实。

中医人能走多远,看的就是对阴阳五行的领悟有多深。

曲盛安道,“咱们还考人家呢,说不定过几年,那小姑娘比咱们都要强。”

李嘉笑道,“应该不至于,她能回答上来,可能跟一个人有关。”

曲盛安道,“谁?”

李嘉道,“东阳区济世堂的陈鑫陈医生,就是他给我学生开的方子,这个叫姜宁的考生,很有可能在他的医馆跟师。”

坐在李嘉对面考官忽然出声,“济世堂?就是那个能治糖尿病的中医?”

众人撇头看向她,李嘉也笑道,“贺老师认识?”

贺含巧摇头,“我不认识,是我们班的学生在网上刷到过他的视频,我一听能治糖尿病,就觉得是个假中医,便没有理会了。”

“李教授,他真能治糖尿病?”

李嘉笑道,“我也不太了解,不过仅从这治疗哮喘的方子来看,他的医术就不低,至少我是不如他的。”

贺含巧惊讶道,“啊?不至于吧,我看视频里他就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学医估计都没多少年,兴许只是碰巧而己。”

碰巧?

临床上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

就像李可老先生曾经在治疗一个心脏病人时,给开了三付药,结果患者没听明白,把三付药全给煎了。

李可老先生听到之后差点没吓死,因为三付药里面都含有附子,且量都不小,三付加起来可谓是严重超标,但奇怪的是,患者喝下去之后,反而疗效相当好。

从那之后,李可老先生就发现,古代医家对剂量的阐述有误,然后就开始尝试大量使用附子。

众人也觉得李嘉好歹也是临床有着三十多年经验的教授,怎么可能不如一个小年轻呢。

但只有李嘉清楚,他与陈鑫差的不是临床经验,而是对阴阳五行的领悟。

中医基础理论是道,临床经验是术,术决定了下限,道决定上限。

他的成就己经止步于此了。

李嘉笑了笑,“或许吧。”

原本就想找个时间拜访一下陈鑫的他,此刻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正好全省中医交流会要开始了,他也想推荐陈鑫去参会,顺便结交一番。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