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接过孙姐拿过来的纸条,上面两句拼音+歪歪扭扭地汉字,是儿子的笔迹。
‘我去找妈妈了,找不到就不回来了!!’
叶淮舟眼皮首突突,压都压不住。
身子晃了晃,连忙跑去儿子房间,原本角落里半人高的熊存钱罐只剩下一堆破烂。
“孙姐,最后一次是几点见的小宇?”
孙姐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先生送小少爷回房间休息,我那时候去厨房给他倒牛奶,经过客厅扫了挂钟好像是下午不到三点,之后我给他送牛奶,小少年说他累了,不要叫他吃晚饭了,让我别吵他睡觉。”
叶淮舟这时候倒是冷静下来,“去调监控,看他从哪里出去的,最多才出去六个小时,他拄着拐,应该走不远。”
“先生,可存钱罐里的压岁钱小少爷都取走了,万一打车走的,”孙姐可没这么乐观,她来叶家好几年了,叶文宇虽然任性,但是那孩子精得很。
叶家是穷养儿,除了正常的开销,没有额外让孩子带很多钱,过年压岁钱红包什么的都是放那个大熊存钱罐里。
这么多年攒下来可不老少,万一被人贩子或者见财起意的坏人盯上,那后果、、、、
叶淮舟也明白,“你先去调监控,我打电话报警。”
叶淮舟拨通报警电话,简明扼要地说了情况。
刚挂了电话,孙姐就匆匆跑来,“先生,监控显示小少爷是从后门出去的,上了一辆出租车。”
可惜监控只拍到了一点,没有拍到全照,这时间只能等警察过来。
叶书仪正在跟贺伟置气,还没睡,听到孙姐的喊声,跟着进来,一问,才知道。
“哼,肯定是那替身拐走小宇的,我说她怎么就那么好心什么都没拿,就偷走了,原来是打的这么个主意。”
叶淮舟现在脑子也很痛,抱头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贺伟却觉得不太可能,“可那冒牌货是先走的,这有点不太可能。”
叶书仪瞪了他一眼,“怎么不可能,本来她就是骗子,难道就没有同伙吗?也许那出租车就是故意等在那接小宇的呢。”
叶淮舟抬头,“是,对,书仪说的有道理。”
贺伟撇了撇嘴,没说话,妻子还在气日记他跟江挽的事,这时候还是少开口比较好。
“二哥,可能小宇就跟她在一块呢,指不定下一刻电话就打过来敲诈勒索了。”
耳根子软的叶淮舟还真被说服了。
警察来的很快,仔细了解孩子的外貌特征等等,调取叶家的监控后,去查出租车的情况了。
而且速度很快,下一个监控路口,清晰地拍下了出租车的车牌,找到司机后得到的结果很意外。
小宇是随机拦下路过的出租车的,上车后,司机看到只是一个孩子,还拄着拐杖,以为他是哪个家的孩子要去医院,还问他大人怎么没跟着。
那孩子没答话,问他去哪,他只让司机继续开,后来才说去游乐场。
出租车司机觉得蹊跷,打算开去警察局,谁知道这孩子说要拉小便,靠边停车,那孩子下车后没回来了。
正好有别人上车打车,忙起来就把要报警的事给忘了。
警察也去那附近看了,那周围平时人比较少,而且没有监控。
这线索又断了,叶淮舟现在更是后悔,不该那么跟孩子说,如果能重来,就算是娶林疏婷回来,他也会答应的。
可这世上没有重来这味药、、
==
H市某处夜市,再次被驱赶的两个穿着陈旧的老太太背着两个大包鱼竿在昏暗的路灯下,枯瘦的身影被拉的老长。
其中一个横眉紧蹙的老太愤愤不平地吵嚷:“我们什么什么时候能好好摆个摊?老天爷,也不开眼,这么折腾人?!”
另一个老太嘴角带笑地安慰:“我觉得不在市中区卖也挺好的,至少这里离家近,咱们走着就回去了。”
“今天这鱼干也没卖出去,又被城官赶,哪里好了?我累了,不想走了。”
横眉老太气的一屁股坐在路边。
慈眉老太正准备找个路墩子坐下休息,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微弱的呻吟声。
正好一阵小风卷起地上一圈枯叶,扫过两人的脚步。
瞬间让俩人汗毛乍起,横眉老太更是吓的瘫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赔罪:“老婆子碎嘴子,这张破嘴该打,老天爷您别跟我这破嘴一般见识,我自己打,您千万别来收我啊!!”
说完还不忘框框给自己两包装,打的清脆响。
慈眉老太却放下包循声走去,发现一个小男孩正半躺在地上,头上还有擦伤,拐杖扔在一旁。
“哎哎,桃花,你干啥呢,过来看,是个孩子。”
桃花老太睁开眼,抹了把脸,擦掉不存在的泪,起身过去一看。
嘿,还真是个孩子,只是穿着一身白色的羽绒服,头上还冒着血,乍一看还真是有点渗人。
呸~害的她吓一跳,还以为说错话,老天爷来收她了。
还没等她过去,慈眉老太己经扶着那孩子坐起来了。
“孩子,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啊?”关切地问道。
小男孩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带着哭腔说:“我……我不知道,好疼啊!”
“你叫什么名字?住哪里知道吗?”借着昏弱的路灯,只能看到他额头流血,右腿打着石膏。
“我、我不记得了,奶奶,我好疼!呜呜~”叶文宇确实是疼,不只是腿疼,头也疼。
桃花老太站在路边朝姐姐喊:“姐,太冷了,大晚上这孩子一个人,也没个大人跟着,别是碰瓷的?咱们可没钱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赶紧走。”
梨花老太不忍心,“这天寒地冻的,放他一个人在这,冻出好歹怎么办?”又轻声问孩子:“回奶奶们住的地方,愿意吗?”
叶文宇又饿又疼又冷,哪有什么不愿意的,快速点了点头。
桃花老太看老姐那样子,认命的背起另一个包。
梨花老太捡起几步外的拐杖,扶起孩子:“还能走吗?慢点慢点,”
又走了十几分钟,才到一处村子,说是村子,其实也就只有十几户人家。
都是年老体弱、无儿无女的老渔民,挤在三不管的地带。
每月靠着百十块的补助,村子中间有一处与河相连接的鱼塘,谁身子好就出去卖鱼干换米面。
把男孩带回家的俩姐妹,屋里灯全打开,梨花老太更后悔了。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这孩子的衣服鞋子、拐杖、脸蛋皮肤,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姐,这孩子咱们不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