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采购员开局,悟性逆天

第十章 给母亲治病,去报道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采购员开局,悟性逆天
作者:
一只山竹榴莲
本章字数:
4434
更新时间:
2025-03-06

夜幕降临,陈建民走在回家的路上,手插在棉衣口袋里,脑海中仍旧回荡着系统赋予的知识。

陈建民仔细回想着系统提供的知识,结合这个年代的物资情况,开始盘算能用的土方子。

现在正值物资紧缺时期,很多现代医疗手段都无法施展,必须找寻一些容易获取的材料进行调理。

之后选定两个方法,一个是萝卜姜汤,白萝卜切片,加生姜和大枣煮汤,趁热喝下,能缓解风寒咳嗽。

另一个是热敷疗法,将热盐装入布袋,敷在胸口,有助于缓解咳嗽,促进血液循环。

最后再辅佐按摩肺俞穴(后背肩胛骨内侧)、揉搓合谷穴(手掌虎口处),能缓解咳嗽、增强肺部功能。

这些方法,材料都相对容易获取,且简单易行。

陈建民思索片刻,心中有了决定,加快脚步回到家中。

一进屋,陈建民便看到母亲正坐在炕上,手里捧着一只破旧的搪瓷茶缸,轻轻地咳嗽着。

“妈,我今天在图书馆查了一些资料,晚上给您熬点汤,试试看。”

李淑兰一听,愣了一下,随即有些感动地笑了:“行,你这孩子,心可真细。”

陈建民不再多说,立刻开始行动。

家里刚好还有几个萝卜,他取了一个,切块加水炖煮,放入一点冰糖。

炖煮的过程中,他又用热盐装了一个布袋,趁热给母亲敷在胸口,同时轻轻地帮她按摩后背的肺俞穴。

李淑兰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觉得胸口暖暖的,呼吸也顺畅了些。

等到汤煮好,她趁热喝了几口,过了一会儿,竟然真的不怎么咳了!

陈守仁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问道:“建民,你这法子哪学的?”

陈建民笑着说道:“书上看来的,简单的食疗和推拿罢了。”

李淑兰更是惊喜,眼神温柔地看着陈建民,感慨道:“我这病折腾了多少年,没想到今天真有点缓过来的感觉。”

陈建民心里一松,知道这个方法确实有效,接下来只要持续调理,母亲的身体就能慢慢好转。

就在一家人气氛温馨的时候,门口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陈卫国一脸沮丧地推门而入,整个人看起来有些疲惫。陈守仁和李淑兰连忙迎上去,关切地问道:“卫国,怎么样了?”

今天,陈卫国去见了相亲对象,想和女方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暂时不考虑房子的事情,等结婚后再慢慢解决。

可女方家态度坚决,表示如果没有独立房间,就绝不会嫁过来。

陈卫国叹了口气,坐到炕边,语气无奈:“他们家那边的意思是,一定要有独立房间,不然不嫁。”

“这世道,谁家不是挤着住?”陈守仁皱眉,“非得这么讲究?”

“人家姑娘也没错,毕竟都想过得好一点……”李淑兰叹了口气。

陈建民思索片刻,开口说道:“哥,你房子的事,我会尽快想办法解决。”

陈卫国一怔,转头看向他:“你?”

“我己经安排好了工作,房子的事,迟早能落实。”陈建民语气坚定。

陈卫国看着弟弟,眼神里闪过一抹感动,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建民,你不用这么着急,慢慢来,实在不行,我就晚点结婚,没关系的。”

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彼此理解,气氛温暖而融洽。

……

供销社,全称“供销合作社”,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商品流通的核心机构,承担着:物资分配:统筹粮食、布匹、煤炭、食盐等供应。

农副产品收购:统一收购农民的粮食、棉花、肉蛋奶等。

价格调控:防止市场价格波动,保持物资稳定。

票证管理:粮票、布票、油票等都由供销社负责发放。

社会服务:提供农具、化肥、种子的供应,支持农业生产。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供销社是连接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国家的重要纽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命脉”之一。

陈建民按照介绍信来到供销社的地址。

供销社的办公地点,原本是一座王爷的府邸,虽然年代久远,但建筑依旧宏伟,朱红色的大门显得格外气派。

门口悬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京城第三供销社”

今天周一,这里人来人往,门口的值班人员正坐在岗亭里,手里捧着一只旧搪瓷缸子,悠闲地喝着热茶。

陈建民走到门口,取出街道办开具的介绍信,递了过去。

值班人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戴着一顶黑色棉帽,透着一股老北京人的精明劲儿。

眯着眼扫了一眼介绍信,确认无误后,抬头看了陈建民一眼,语气不温不火地说道:

“报道的?去人事科吧。”

“人事科怎么走?”陈建民问道。

老头抬起手,懒洋洋地指了指院里:“进大院,穿过两个院子,右手边第三间办公室就是。”

陈建民点了点头,道了声谢,迈步走进供销社的大院。

供销社的院子很大,典型的西合院结构,一进院就是一个宽敞的天井,两侧是储运科和票证管理科的办公室。

穿过前院,进入第二重院落,这里的建筑更加气派,左右两边各有几间办公室,门口挂着木牌,上面写着各个科室的名字。

一进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大房间,里面摆着几张办公桌,七八个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处理各种文件。

屋子被隔成了一个大房间和几个小房间,其中,最显眼的便是靠墙的“主任办公室”,门紧紧关闭着,显然主任正在忙。

而另一间写着“副主任办公室”的门,则半掩着,里面隐约传出争执的声音。

“我说老胡,这个调配方案不对吧?怎么能让采购科多占两个名额?”

“老王,这可是上头批下来的,我能有什么办法?”

听声音,里面似乎有两个人正在因为人事调配的问题争论不休。

就在陈建民观察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端着搪瓷缸子,从办公区走了出来,正好看到了站在门口的陈建民。

这个中年男子约莫西十岁出头,身材微胖,穿着一件灰色呢子外套,头发有些秃顶,但脸上带着一丝随和的笑意。

“同志,你找谁?”他抿了一口茶,随口问道。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