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耐心解答
疫病防控方面,我会联系相关专家来给大家培训,还会定期请兽医来村里检查。
大家还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其他成员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担心销售渠道,有的觉得养殖场地不好规划。
童伟华一一耐心解答,打消大家的顾虑。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最终决定先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再逐步推进这个项目。
童伟华开始四处奔走,为生态养殖项目争取扶持资金。
他准备了厚厚的项目计划书,向镇政府、县政府相关部门阐述生态养殖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前景和可行性。
“领导,您看我们大河村现在乡村旅游发展得不错,但产业还不够丰富。
生态养殖能和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加村民收入,还能提升我们村的特色。
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童伟华诚恳地说道。
在童伟华的努力下,终于争取到了一部分扶持资金。
村民们看到政府的支持,也纷纷响应入股。
很快,生态养殖项目就启动了。
童伟华联系了专家,为村民们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大家一定要认真学,这些知识关乎咱们这个新项目的成败。”童伟华对参加培训的村民说道。
培训现场,专家详细讲解了养殖的各个环节,从选种、喂养到疫病防治。
村民们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专家,这土鸡养殖过程中,要是发现鸡有点不对劲,该咋办?”一位村民问道。
专家耐心地解答着,童伟华在一旁看着,心里默默祈祷这个项目能顺利开展。
养殖场地的建设也在有序进行。
童伟华每天都在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
然而,就在场地即将建成时,问题出现了。
有几户村民找到童伟华,说养殖场地占用了他们的土地,之前的协商补偿不合理,要求重新补偿。
童伟华皱着眉头,耐心地和他们沟通:“咱们之前不是都商量好了吗?补偿标准也是按照规定来的,而且这项目发展好了,对大家都有好处啊。”
其中一位村民情绪有些激动:“那不行,现在我们觉得不合理,必须重新谈。
不然你们别想在这建养殖场。”
童伟华知道不能激化矛盾,他安抚着村民:“大家先别着急,我们再坐下来好好商量。
你们觉得哪些地方不合理,都提出来。”
经过几天的协商,童伟华和村两委重新调整了补偿方案,增加了一些补偿措施,比如优先让这几户村民在养殖场工作,还给予一定的分红承诺。
村民们这才满意,养殖场地的建设得以继续推进。
养殖场建成后,第一批土鸡、土鸭和小羊羔被引进村里。
童伟华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心中满是期待。
他组织村民们按照专家的指导进行养殖,每天都关注着动物们的生长情况。
“大家一定要细心照顾这些小家伙,它们可都是咱们的希望。”童伟华笑着对村民们说。
随着生态养殖项目的推进,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由于村里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处理成了难题。
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影响村里的旅游形象。
“这粪便问题得赶紧解决,大家有什么好主意?”童伟华召集大家开会讨论。
有村民提议:“要不直接运到村外倒掉?”童伟华摇摇头:“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可能会污染其他地方,不符合环保要求。”
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建设一个沼气池,将粪便转化为沼气,用于村里的能源供应,沼渣还能作为优质肥料用于农田。
童伟华联系了专业人员,开始建设沼气池。
在沼气池建设过程中,又有村民提出质疑:“这沼气池能行吗?不会有危险吧?而且建沼气池又得花钱,这钱从哪来?”
童伟华耐心解释:“沼气池是很成熟的技术,只要按照规范操作,不会有危险。
建设沼气池的钱,我们可以从养殖项目的利润里拿出一部分,这是为了咱们村的长远发展。”
在童伟华的解释和劝说下,村民们逐渐理解并支持沼气池的建设。
沼气池建成后,不仅解决了养殖废弃物的问题,还为村里提供了清洁能源,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生态养殖项目的信心更足了。
与此同时,大河村的乡村旅游因为生态养殖项目的加入,吸引了更多游客。
游客们可以参观养殖场,体验喂鸡、喂羊的乐趣,还能品尝到新鲜的农家菜。
“这个村子真有意思,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体验这些有趣的活动。”一位游客开心地说道。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村里的住宿和餐饮需求也进一步扩大。
童伟华鼓励村民们扩大民宿规模,提升餐饮服务质量。
“大家可以把家里多余的房间利用起来,装修得更有特色。
餐饮方面,要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口味的独特。”童伟华对村民们说道。
有村民担心:“领导,这扩大规模得花不少钱,要是游客又不来了,我们不就亏了吗?”童伟华笑着安慰:“现在咱们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游客也越来越多。
只要大家保证服务质量,肯定能赚钱。
而且,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做宣传。”
在童伟华的鼓励下,不少村民开始对自家民宿进行扩建和装修。
童伟华还联系了一些旅游博主和媒体,邀请他们来村里体验,帮忙宣传。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河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源源不断地涌来。
然而,随着村子的发展,一些新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村里的公共资源开始变得紧张,比如停车位不足,游客多的时候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
而且,游客的大量涌入也给村里的环境带来了压力,垃圾增多,卫生状况有所下降。
童伟华意识到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他和村两委成员商量后,决定规划一个大型停车场,加强对车辆的管理。
同时,增加村里的保洁人员,加强对环境卫生的清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