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烬:游医时墟纪

第20章 算筹承遗策,篝火辟荒天

加入书架
书名:
山河烬:游医时墟纪
作者:
禾下客
本章字数:
5136
更新时间:
2025-03-12

残庙内,篝火摇曳,映照着刘昀紧锁的眉头。他手中的炭枝在地面上划出一道道复杂的算筹符号,数字与线条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他全部的思绪。崔蘅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随着他的动作游移,偶尔低声补充几句,声音轻柔却坚定。

“至少需要十五名壮劳力,”刘昀低声喃喃,炭枝在“十五”这个数字上重重一顿,“西日内开垦六十亩荒田,时间紧迫,但并非不可能。”他的目光扫过残庙内蜷缩的流民,心中盘算着如何将有限的人力发挥到极致。

刘昀指尖在地面上划过:“十九名青壮上午抬田垄作,先行排水;下午则需搭建草棚,为后续增加的流民提供栖身之所。同时,伤寒疫病隔离区也必须尽快建立,以防疫情蔓延。”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阿虎蹲在庙门口,手中握着一只破旧的簸箕,目光炯炯地望着远处的河滩。他早己按捺不住,只等天明便带领孩童们去淘洗沙金,寻找水生植物和野生粮种。他知道,这些微薄的收获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角落里,几位老者围坐在一起,手中捧着盐水浸泡的种子,仔细挑选着。他们的动作虽慢,却一丝不苟,仿佛手中的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生的希望。

挑选的良种便以温汤浸润,这法子是他们年轻时从祖辈那里学来的,可以杀掉一些害虫,提高发芽率。如今在这残破的庙宇中,竟成了救命的良方。

妇女们则围坐在另一侧,手中灵巧地编织着竹制工具。李寡妇用断腕夹着竹条,独眼专注地盯着手中的活计,偶尔抬头看一眼身旁的孕妇,低声叮嘱几句。她的声音虽沙哑,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

刘昀站起身,拍了拍衣袍上的灰尘,目光坚定地看向崔蘅:“我们明日一早便出发,许诺三日粮换取青壮劳力,或吸引更多流民加入。”崔蘅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却很快被坚毅取代。

夜色深沉,残庙内却渐渐有了生气。老者的咳嗽声、妇女的编织声、孩童的窃窃私语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低沉的夜曲。刘昀站在庙门口,望着远处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杜父在天之灵,请庇佑这些苦难之人,让他们熬过这个寒冬。”

崔蘅走到他身旁,轻声说道:“先生,该休息了。明日还有诸多事务等着我们。”刘昀点点头,转身回到庙内。篝火的光芒映照在他的脸上,显得格外疲惫,却也格外坚毅。

残庙外,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枯叶。庙内,流民们渐渐入睡,鼾声此起彼伏。刘昀靠在墙边,闭上眼睛,脑海中却依旧盘算着明日的计划。他知道,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才刚刚开始。

残庙内,篝火渐渐微弱,余烬在黑暗中闪烁。流民们的呼吸声渐渐平稳,仿佛在这短暂的安宁中,找到了些许慰藉。而刘昀与崔蘅,则在黑暗中默默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希望。

几缕微弱的月光透过破败的屋顶洒落下来,映照在流民们疲惫的面容上。刘昀靠在墙边,虽闭着眼,却始终无法入眠。

崔蘅轻轻走到他身旁,手中捧着一碗温热的草药汤,低声道:“先生,喝些药汤吧,您这几日太过劳累了。”刘昀睁开眼,接过药碗,苦涩的药味在口中蔓延,却让他稍稍清醒了些。他抬头看向崔蘅,火光映照下,她的眉眼间也满是疲惫,却依旧强撑着精神。

“阿蘅,辛苦你了。”刘昀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崔蘅摇摇头,轻声道:“先生为流民操劳至此,我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她顿了顿,目光投向庙内熟睡的流民,声音更低了几分,“只是……我们真的能在西日内开垦出六十亩荒田吗?”

刘昀沉默片刻,目光坚定:“成事在人为。虽然紧迫,但未必不能做到。”他说着,将药碗放在一旁,从怀中掏出杜预的治水遗策,借着微弱的光线仔细研读。崔蘅见状,也不再打扰,默默坐在一旁,继续整理白日里统计的粮种和草药数量。

晨光刺破残庙窗棂时,刘昀正用苇管将最后半袋麸皮灌进夹袄暗袋。崔蘅揭开陶甑,藜菜混着干蕨的褐饼腾起酸涩蒸汽。

崔蘅紧了紧身上的蓑衣,低声说道:“先生,昨夜又有一批流民从北边逃来,听说石家的部曲在那边设了关卡,流民若不按血手印,连酒糟麸皮都领不到。”

刘昀点点头,眉头紧锁:“石家这是要将流民逼上绝路。我们今日务必多收拢些青壮,否则六十亩荒田的开垦怕是难以完成。”他说着,从怀中掏出几张麸皮菜饼,递给崔蘅:“这些粮食是我们最后的筹码,务必谨慎使用。”

崔蘅接过麸皮菜饼,仔细收好,目光坚定:“先生放心,我会小心行事。”她顿了顿,又低声补充道,“庙里的老弱妇孺也在尽力帮忙。李寡妇带着孩童们编草绳,老丈们用盐水选种,阿虎则带着几个少年去河边淘洗沙金。大家都在为活下去而努力。”

刘昀闻言,心中微微一暖,点头道:“有他们在,我们便无后顾之忧。”他说着,抬头看向前方,隐约可见村落的轮廓。村口处,几名衣衫褴褛的流民正蜷缩在树下,目光呆滞地望着地面。

刘昀快步走上前,蹲下身,轻声问道:“几位可是从北边逃来的?”其中一名流民抬起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你们是谁?”刘昀从怀中掏出一张麸皮菜饼,递到那人面前:“我们是从残庙来的,那里有粮食和栖身之所。若你们愿意加入,三日垦荒可换三日口粮。”

那流民接过麸皮菜饼,仔细端详,眼中渐渐燃起一丝希望:“当真有三日口粮?”刘昀点头:“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开垦荒田,种下青头芜菁,若能熬过这个冬天,便有活路。”

几名流民互相看了看,最终点了点头:“我们愿意跟你们走。”刘昀心中一松,转头对崔蘅说道:“阿蘅,你带他们先回庙里,我再去前面看看。”崔蘅点头,带着几名流民转身离去。

刘昀继续向前,沿途又收拢了几批流民。他们中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孤身一人,但无一例外,眼中都带着深深的绝望与疲惫。刘昀将麸皮菜饼分发给他们,并耐心解释残庙的情况。渐渐地,他的身后跟上了十几名青壮劳力。

日头渐高,刘昀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心中盘算着收拢的人数。他知道,这些青壮虽不足以完全解决眼下的困境,却己是他们能争取到的最大助力。他转身对身后的流民说道:“大家随我回庙里,那里有粮食和栖身之所。杜父托梦于我,让我带领大家熬过这个冬天。”

日影西斜时,刘昀背着昏迷的孩童踏入庙门。新来的流民抱着独轮车轱辘,老妇小心托着那片残牍。

篝火噼啪炸响,老者展开用麸饼换来的残牍:"太康元年冬,杜司空巡河内郡..."苍老声音忽然哽咽,"那年我们三千河工赤脚踩冰碴清淤,司空亲自抬石板压堤..."

庙外北风卷着冰粒叩打窗纸,崔蘅往火堆添了把芦苇。新编的草苫垂下暗影,将众人劳作的身影投在杜预遗策上,恰似当年三千河工在治水图前盟誓。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