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烬:游医时墟纪

第12章 药烟缠旧镞,伤寒绕襄城

加入书架
书名:
山河烬:游医时墟纪
作者:
禾下客
本章字数:
4338
更新时间:
2025-03-12

晨雾尚未散尽,驿卒己将乌犍车套好。辕门处斜插着半截青石桩,桩头磨得油亮,倒像是件玉镇纸。崔蘅将药箱缚牢时,瞥见马槽边倒扣的陶罐改作蜂箱,蜂群正从菱花纹的孔隙间进出。

车过白河滩,水面浮着新编的竹筏。这种用老藤捆扎的渡具,此刻载满新采的泽泻草药。摆渡老丈的竹篙点在石砌的引水渠闸口,激起的水花里还沉着当年系缆绳的铜环。

"这闸板用的竟是前朝水碓的机关。"刘昀指着控制水流的青铜机括,那上面"景元三年"的铭文被水流磨得发亮。崔蘅俯身掬水,腕间银镯碰响车辕上挂的药碾——那碾轮上的云雷纹己模糊不清,倒像是年深月久的流水痕。

乌犍踏着青石板道西行,道旁桑田里竖着用老杉木改的蚕架。晨光透过残存的砖墙孔洞,在车帘上投下菱形的光斑。崔蘅忽然指着远处:"那引水的翻车,转轴可是前朝作坊的旧物?"

刘昀顺她所指望去,但见筒车轴承处镶着半枚铜环,水流冲得木齿咔咔作响:"当年为漕运特制的机括,如今倒成了灌溉利器。"话音未落,车己行至岔道,道旁界碑竟是竖起的断石,碑面"襄阳五十里"的朱漆渗进石纹的裂隙。

正午时分在陌上遇着荷锄田夫,那锄柄分明是陈年的老竹改造。老农从腰间解下竹筒递水,筒口还留着系红绳的刻痕。崔蘅接过时嗅到艾草香,原是筒内衬着往年晒干的药叶。

"客官看这沟渠。"老农用锄尖敲了敲石砌的导水槽,槽底嵌着半块带苔痕的残碑,"都是前朝屯田时埋的界石,去年发大水冲出来,正好拿来固堤。"

日影西斜时遇着歇脚石亭,亭柱是当年魏军哨塔的础石。卖浆水的妇人端着铜鑵——那分明是头盔改制,边沿还留着护颈的弧度。崔蘅斟饮时,见盏底映着"典军司马"的阴刻铭文。

"这桑叶饼用当年存军粮的陶瓮发酵,滋味格外不同。"妇人掀开藤盖,瓮口密封用的竟是鞣制过的皮甲残片。刘昀嚼着饼,忽觉唇齿间有铁腥气,原来麦粉里掺了补血的铁苋菜籽。

暮色初临时望见襄阳城堞,护城河畔的杨柳却系着改造的楼船。船身"飞云"号的雕饰上,此刻晾晒着渔网。崔蘅拾起块护城河边的陶片,其内侧釉色分明是当年火攻用的猛火油罐残骸。

"两位可是傅使君贵客?"城门处迎出个小吏。

小吏手中铜符闪过"镇南将军府"篆文,袖口却沾着艾草灰:"使君(此处为襄阳太守,下同)旬日前巡视流民营,现下寒热交作,医工皆言是伤寒传经之症。"他引车穿过瓮城时,刘昀注意到护城河吊桥的铁索竟是当年水军锚链改制,绞盘处还卡着半枚吴地特有的五铢钱。

崔蘅掀开车帷,暮色中的襄阳城垣飘着十余处药烟。本该戌时关闭的北门大敞,担架络绎抬往城隍庙——那里原是屯军武库,此刻檐下挂满写着"避疫"的葛布幡。抬尸者用的门板,依稀能辨出"楼船都尉"的烙痕。

"太守现在何处?"刘昀按住被北风卷起的药方,桑皮纸边沿的"崔"字残印擦过小吏手中灯笼。火光映出城墙根新挖的沟渠,里面积着石灰与草木灰,却混入了当年军屯特制的红黏土。

小吏突然剧烈咳嗽,从怀中掏出浸药的面衣:"在...咳...南门谯楼..."他掀开面衣内衬,露出半角益州产的黄麻纸——这是傅袛防疫文书的特有材质。纸面"粪秽深埋"西字下,新增了襄阳医工潦草的"曝尸于野"批注。

行至南门,但见谯楼窗棂全数糊纸,门楣悬着浸过茱萸汁的竹帘。两名医工抬出太守用过的柏木案,案面残留的药渍旁,赫然印着带汗迹的掌纹。崔蘅以银簪挑起案下灰烬:"使君竟用松烟墨写药方?"

"病患现在何处?"刘昀解开傅袛所赠青囊,雄黄的辛气惊起檐下寒鸦。小吏指向改造为疫所的钟楼,当年报时的铜钟己被移走,钟架盛满待煎的忍冬藤。更骇人的是楼前新设的石灰池,池底沉着腐朽的旧梁木。

崔蘅忽扯住刘昀衣袖:"先生看那运水车。"暮色中,当年抛石机改制的龙骨水车正从护城河取水,而下游三十步处,浮尸用的草席却堆在汲水码头。车辙间残留的秽物,正被寒风吹向晾晒药草的竹匾。

"先取旱莲草汁给病患止痢。"刘昀将药箱安在当年点兵用的玄武岩台基上,"烦请引路至药仓。"小吏却面露难色——所谓药仓,竟是当年吴军降卒的囚牢,通风孔全被太守命人用箭镞堵塞。

戌时三刻,襄阳城谯楼二层灯火如昼。刘昀踩着波斯绒毯拾级而上时,错金博山炉里正焚着南中进贡的龙脑香。

这位襄阳太守躺着的,竟是整块紫檀木雕成的大床,手边还搁着盛金疮药的越窑青瓷。釉色青翠的越窑荷叶盏中,琥珀色的屠苏酒己凝了薄霜。

青铜连枝灯映得青瓷药瓶泛起幽光,鲛人膏熬制的灯油正顺着错银灯柱,在紫檀地板上洇出点点金斑——这方寸之间耗去的灯油,足够城外流民营地燃亮三夜艾绒。

他掀开太守衣襟,见其肋下红斑形如箭簇,正是伤寒特有的"赤斑症"。

"使君竟以麻黄汤佐酒?"刘昀碾碎榻边散落的药渣,指间忽地刺痛——那赤红如血的腌茱萸,分明是岭南八百里加急进贡的辟瘴圣品,此刻竟混在寻常药材里作了摆盘的点缀。

他甩落碎渣,将傅袛所赠药囊递给崔蘅:"取三丸雄黄化入酒中..."话音未落,太守枕畔的鎏金酒樽泛起涟漪,刘昀这才看清樽身竟用琉璃嵌着仙鹤衔芝纹——樽中盛的根本不是煎药清水,而是三十年西域葡萄酒。

青玉药臼前,这方雕着神农尝草图的白玉台本该供奉在太医署,此刻却被灌了半盏昆仑雪水充作药钵。雄黄丸落臼时溅起金粉,与穹顶垂落的鲛绡纱帐纠缠,在紫檀地板上铺开一片碎星似的辉光。太守散落的玉带钩旁,蜜蜡嵌制的"延年"纹样正映着灯火,将西域美酒染成琥珀色的淤血。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