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那道圣旨即将发出的前几日,长安城犹如被投入巨石的湖面一般,各方势力纷纷涌动起来,一时间风云变色、暗潮汹涌。
在这长安城的一角,雄伟壮丽的光王府内正弥漫着一股紧张压抑的气氛。一名身负重伤的黑衣人出现在大殿之上,他双膝跪地,身体因伤势过重而不住地颤抖着。
令人惊愕不己的是,原本应该端坐于主位之上的光王此刻竟然坐在客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面容和善的锦袍中年男子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
只见这位锦袍中年悠然自得地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香茗,随后又不紧不慢地展开手中的一封书信细细阅读起来,仿佛完全没有察觉到眼前跪着的这个黑衣人。
“殿……殿下!”
黑衣人艰难地咽了咽口水,用略带颤抖的嗓音开口说道:
“小……小人罪该万死啊!未能完成您交代的任务,没能搞定李俶……”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只听得一声尖锐的破空之声骤然响起,紧接着一道寒光闪过,一柄锋利无比的飞刀如同闪电般疾驰而至,精准无误地射中了黑衣人的喉咙。
刹那间,血花西溅!
鲜红的血液如决堤的洪水一般从伤口处喷涌而出,瞬间染红了整个大殿的地面。
“聒噪!”
那中年男子冷哼一声,转头看向旁边的光王,眼神冷漠道,“老八,这就是你找的人?不但没杀人,反倒把宋昭推到我们的对立面,真是太厉害了!”
“二哥,我......我错了,再给小弟一个机会!”
身着白衣的光王面色惨淡,冷汗涔涔,乞求地看向主位上的男人。
“二哥,做了太子,就不把兄弟们放在眼里了?”
突然,一道声音从大殿外传来。
紧接着,一个身着黑袍、腰带玉佩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五哥!”
“老五?”
来者正是圣人五子——鄂王李瑶!
“你什么意思?”
太子李瑛的声音又冷了几分,让人不寒而栗,“还没说你呢,夫蒙灵察怎么搞的?现在,他联络蒙藏的事情己经等同于卖国了!”
“二哥别急,千万别急,这么急干嘛?”
李瑶伸了伸懒腰,坐在了光王李琚对面的座位上。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李瑛看着自己两个不成器的弟弟,满脸怒火道:
“都是废物!废物!你不会以为圣人的眼线是摆设吧!
要不是夫蒙灵察还有用处,圣人早就废了他!”
说着,他把手中的书信扔到了地上,冷冷出言:
“好好看看!李相这次只说了六个字!”
李瑶和李琚对视一眼,纷纷起身,凑到那封信前一看。
只见那信上大大地写着:
“殿下,你过分了!”
二人这才大惊失色,慌忙喊道:
“李相要放弃我们?”
“不,我们要认清形势!”
李瑛最后的话更像是一种妥协和无奈。
与其说,这是李林甫给的劝告,不如说,这是圣人留给他们的最后一命!
......
翌日,太极宫大朝会。
“摩诘,想不到你还在朝堂啊!”
王维闻声望去,只见一位故人大笑着走了过来。
“孝通(綦毋潜),何出此言?”
听到王维的反问,綦毋潜叹了口气,神色黯淡:
“圣人似乎宠幸那杨太真太过了,连李白这个曾经的宠臣都舍得贬谪。”
“唉,看开点。”
王维苦笑一声,颇有苦中作乐的意味,道:
“好多人都走了,或是致仕,或是左迁,亦或者去了边关。圣人终究不似当年模样。”
突然,一个沙哑的声音传来:
“慎言!圣人是最圣明的!”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红袍的中年人驼着背走了过来。
虽然说是中年人,但那仅仅是看体型,如果看面容和气质,那人至少还要苍老二十岁。
看着那人渐渐走入武官的队列,王维眉头皱起:
“我看他好熟悉,似乎是一位边关重臣。”
“身上的杀气很重,不过......”
綦毋潜没有接着说下去,因为王维的眼神告诉他,那是颓废!
一位边关大将进入中枢,无非三种状态:
要么像王忠嗣一样,舍去全部官职,孑然一身;
要么像章仇兼琼一样,意气风发,在群狼环伺下分一块蛋糕;
最后,就是像刚刚那位一样,获罪贬职,一落千丈。
见此,王维不仅感概道:
“可惜了,我认不出此人,但想来也是一位风云人物!”
綦毋潜默默点头。
就在此时,大臣们纷纷就位,高力士也照常走了出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老臣有奏!”
......
众人惊骇地望向声音源头,他们想看看谁这么大胆敢于越过尚书省和六部,首接上奏。
不过,当他们看清来人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尚书省和六部怎么敢挡在这位爷前面?
什么事情把这位请出来了!”
“璟公?!”
高力士迟疑了一下,看向身后那个座位上的男人。
见圣人没有反应,他立刻大喊:
“赐座!”
“谢圣人,但不必了,这事情很急。”
宋璟谢绝了座位,举起象笏,朗声道:
“蒙藏起兵五十万,侵犯我大唐边疆青海道,请圣人下旨讨伐!”
轰!
整个朝堂仿佛瞬间炸开了锅一般,原本沉默的气氛被彻底打破,众人的目光纷纷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齐齐投向了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这位老人就这样静静地站在那里,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在这万千道炽热的视线之中,老人却显得格外镇定自若、气定神闲。他昂首挺胸,身姿挺拔得犹如一株苍松翠柏,散发出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威严与霸气。
“呵?”
龙椅上的圣人轻笑一声,接着问道,“兵部尚书?”
在王维和綦毋潜震惊的目光中,那个红袍中年人走了出来,躬身一拜:
“情况属实,今早陇右传来了消息。”
说着,一个太监接过那人手中的奏章,递给了高力士。
高力士接过后,不敢细看,又附身呈给了圣人。
哪曾想圣人仅仅扫了一眼,就嗤笑道:
“应该不算大事吧,三个节度使应该可以解决。”
突然,又一个苍老的声音震动了朝廷:
“老臣以为不妥,天策营和广平王被困,不是小事!”
姚崇!!!
众位大臣愣愣地看着那位与宋璟并肩而立的灰发老人。
姚崇!
多少年了,终于再见姚宋并立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