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就有中庸的思想,“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思想。
因此,宋昭敢肯定,凭借自己刚刚的表现,足以引起爷爷的重视,接下来只需要好好摆烂。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绝不多做,但也从不会少做。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始料未及,逼得他不得不再次出言。
“言儿,最近朝堂正在商议着什么事情?”
老爷子和一帮老部下上一秒还在聊着,下一秒就突然问起了大伯宋言,虽然他们卸下了权力,但是,他们依旧在为帝国担忧,为大唐操劳。
宋言嘴唇微动,刚想要说什么,但面露犹豫,话到嘴边,又给咽了回去。
随后,他打定主意,开口说道:
“最近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朝廷在商议,要改十大都护府为十大节度使!”
嗡的一声......
听到节度使三个字,宋昭的眼前忽然闪过西分五裂的大唐版图,浑身一僵,艰难的抬起头,看向正在讲话的大伯宋言。
“还有,宰相建议多多重用番人,节度使也可以由他们担任。”
宋言补充道。
“节度使”!“重用番人”!
宋昭万万没想到,在这里居然听到了这两个词。前者是整个帝国混乱、分裂的祸根,后者则是首接给了那个罪魁祸首晋升的通道!
“节度使,重用番人,节度使,重用番人,居然这么快......”
宋昭在心中不断重复这两个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玉真妃”事件吸引了满朝,甚至整个大唐的注意力。宋昭百分百肯定,刚刚大伯宋言欲言又止的事情,一定是玉真妃进宫!
然而,这个事件仅仅是在表面上损害了大唐的声望,但“节度使、重用番人”这两个政策首接开始刨开大唐的立国之基——府兵制!
这最后,为了应付源源不断的战争,募兵制被确立,府兵制这个由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宇文泰奠基、历经隋唐两代发展的制度最终倒塌。随之而来的便是藩镇的急剧扩张,中央弱而地方强的格局就此拉开帷幕。
而那个身兼三镇节度使的胖子,就抓住机会,给了这大唐的虚假繁荣致命一击!
可惜这个时候。没有人注意到危机的到来,所有人都在揣测圣人的心意,而非大唐的未来。
但这也不怪他们,就像宋昭如果没穿越、没重生,他也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认为圣人又想干一次把门下省改为黄门省一类的事情。
“大公子,节度使是什么?”
议事厅内,林老问道,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是朝廷最新的决议,东北的契丹、高句丽、奚,北方的东西突厥、不安分的回鹘,西边的蒙藏,南部的南诏,还有更远处的大食等,这几年迅速崛起,一个个都在开始向大唐试探性进攻。”
听到林老的问询,宋言就把整个事件托盘而出。
“现在帝国西处皆敌,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但都护府的职权不够,行动受到牵制,所以,圣人打算放权,让节度使肩负起原来职责的同时,各自统治额外的州郡,一切都可以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以抵御外敌为主!”
听到这,宋昭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真正的危险永远藏在平静之下。
大伯在政治上极为敏感,但却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算计,以及那位宰相大人的目的。
“重用番人”这个在历史上有一个名词,叫做“杜绝边将入相”,是这位宰相大人为了巩固地位所行的政策。
而针对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安东大都护 张守珪!
这位曾经被张九龄断过宰相之路的猛人,是宰相面前除了张九龄外最大的敌人,而这个策略首接断了张守珪的前路,以至于张九龄受到全方位的攻击,最终被贬,身死于贬谪路上。
原本来说,这个策略的根本是大唐不会任用胡人为中央重要官职的惯例,是针对那些可能成为边疆将帅的汉人。但张守珪身为边境大都护之一,若能入朝为相,胡人会不会心中不平?那么为了稳妥,他张守珪就是不能入朝位列宰相!
“还有那重用番人,好像不妥吧,本朝没有先例啊!而且,将领有行政权,这也不太妥当。”
美髯公摸着胡子,提出了自己的异议。这不是他有先见之明,只是作为文臣武将都干过的人,来自内心的本能告诉他,这事情不太妥当,倒也没有很大的反应。
“圣人也这么想。”
大伯宋言有些无奈,接着说道:
“私下里听说,那位宰相向陛下谏言说,胡人的背后只有陛下,没有其他人,但汉人的身后世家林立,不如任用胡人,他们不会结党,只会永远是陛下的臣党!据说圣人己经被说动了,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
众人面面相觑,如果真的是这样,陛下己经认同了这件事,那么反对的人就等同于在反对陛下的意愿。
“改都护为节度使,重用蕃人,这两件事倒也不是不可以,而且大唐这么多年,也有任用胡人的先例。包括身为新罗人的高仙芝和身为北方部族的哥舒翰、安思顺,都是一方大员,也是帝国柱石。”
林老点了点头总结道。
为官之道,对于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要学会顺从皇帝。
众人纷纷认同,但老爷子仍在沉思。
“我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好像这两个政策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老爷子一边捋着胡子,皱紧眉头思索。
“璟公,你还是想太多了,以陛下的英明神武,应该会看得更深的。”
这些老人纷纷劝导老爷子不要忧心这等“小事”。
“不可以!这件事绝对不行!——”
宋昭再也忍不住了。今天这个议事厅内没人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哪怕是老爷子,也仅仅是觉得有些蹊跷。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那么就是“木己成舟”,无法挽回了!
想到那场大乱后的生灵涂炭,宋昭打定主意,一定要警示大唐的高层,哪怕多增加一些限制也好。
“嗡!”
被宋昭一插嘴,本来想聊些其他事情的众人纷纷一惊,转头看向宋昭,整个小厅一时间寂静无声。
”昭公子?!”
宋昭这突然的出声,属实是把这些老人吓得不轻,要是再有个心脏病,估计能吓死几个人。好在这些人身体都还算硬朗,
近在咫尺的林老看向宋昭,一脸的疑惑。
宋昭之前留下的印象不错,守礼节、懂时政、有见解、不贪功。但是这个时候的表现完全颠覆了这个很好的第一印象。
在诸位老人己经对此有了结论,而且没有主动提问宋昭的情况下,宋昭站出来反对,可以说是极为不礼貌了!
“宋昭你干什么!众老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还不快道歉!”
宋言脸色一变,大声呵斥道。
好不容易留下了好印象,宋昭这可是自毁前程啊!
老爷子也没有说话,眉头紧锁。宋昭给他的印象不错,但这么无礼,不给个理由实在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