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金1832生,广西博白人,博白地区拜上帝会领导人。
1850年,率教徒两千余人奔赴金田参加起义,后在东王杨秀清手下任将领。
1855年授东殿左三十一承宣使,奉命镇守湖口,击毙清将萧捷三,为太平天国巩固了长江防线,使其能腾出手来打击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
1857年因清军大规模进攻被迫撤退。
1859年与古隆贤等夺回池州。
1860年参与大破江南大营的天京之战,配合李秀成的“围魏救赵”之计,与杨辅清由建平北上,为大破江南大营创造了条件。
1861年攻克湖州城,被封为堵王。
1862年负责苏州城。
---
屋内烛火摇曳,影影绰绰映照在墙上,两道高大的身影相对而立,气氛仿佛凝固。
“你们都退下”
石锦标还想帮黄文金,就看着黄文金严厉的呵斥。
黄文金缓缓拔出腰间的长刀,刀身映着烛光,冷冽如水。他的手稳如磐石,目光沉如深渊。
“投降吧,我会善待降军的,我保证”
庞青云对黄文金真诚的说到
“十二年前,我卖了祖业,关了生意,投了太平。从那天起,‘投降’二字就永远从我的字典里消失了。”
黄文金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话音未落,他猛然前冲,刀锋如电,直取庞青云咽喉!
庞青云几乎是凭借本能向后疾退,衣袖扫过桌沿,茶盏翻倒,洒落满地。
刀锋贴着他的胸口掠过,留下一道微不可察的裂口。他足尖一点,借力腾身而起,反手拿刀,凌空下劈。这把长刀还是黄文金扔给庞青云的。
黄文金侧身避让,刀光从耳侧擦过,带起一缕发丝。
他冷笑一声,脚下发力,身形一错,已然欺近庞青云身前,手腕翻转,刀锋自下而上撩起!
庞青云反应极快,长刀顺势下压,与黄文金的刀身交错在一起,火星四溅,金属轰然震颤。黄文金借着庞青云刀势被逼后撤的空隙,身形一矮,疾步抢攻,连劈三刀!
刀风割裂空气,第一刀横扫,庞青云举刀封挡,双臂一震;第二刀紧跟而至,他不得不侧身躲避,肩头已被刀气掠过,衣袖裂开一条口子;第三刀势如雷霆,直劈面门!
庞青云深知硬挡必败,身体顺势后仰,后背几乎贴上地面,在千钧一发之际侧翻而起,脚尖一点桌面,借势翻身落地,长刀反手一划,直指黄文金腰腹!
黄文金刀锋骤转,以刁钻角度劈向庞青云手腕,逼得他收刀防守。两人瞬间拉开距离,彼此凝视,均已气息急促。
黄文金的刀法凶猛刚烈,连绵不绝,如惊涛骇浪,而庞青云则稳健冷静,攻守兼备,像是一座岿然不动的山。
两人刀锋交错间,屋内桌椅尽数翻倒,烛火在气流中摇曳狂舞,投下晃动的阴影。
忽然,远处传来隐隐的圣歌声,像是从遥远的天际飘来,回荡在夜色中,悠远而庄重。
庞青云微微一怔,黄文金则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笑意,握刀的手却微不可察地松了一分。
黄文金又举着刀冲向庞青云。
但就是这一瞬间的破绽,庞青云目光一凝,刀锋闪电般探出,划破空气,刺入黄文金的腹部,好像黄文金的腹部就是故意敞开着的一样。
鲜血溅出,染红了地面。黄文金踉跄后退,脸色苍白,嘴角却依旧挂着微笑。他抬手按住伤口,声音微弱却清晰:
“我不死,苏州城这个大牢里的人,就永远出不去……”
“你”
庞青云眼神复杂,他想对黄文金说很多话,但是临到嘴边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懂黄文金,无需多言,只得低声道:
“安心上路。”
黄文金听到了庞青云的保证,神色微微一震。他没有再多说,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目光逐渐涣散,步履不稳地向后退去。
身后,是一座青石砌成的水池,清澈的池水映照着战火的光影。
黄文金再无力支撑,身形一晃,倒入水中,溅起层层涟漪。
庞青云立于原地,沉默片刻,随后缓缓跪倒,任由身体倾斜,随他一同坠入水中。
夜风拂过,池水轻轻荡漾,血色在水中弥散开来,如同一朵缓缓绽开的深红花朵。
水面之下,黄文金睁开双眼,视线模糊,耳边的圣歌声越发清晰,仿佛从天际传来,悠远而庄重。
他缓缓闭上眼睛,面容平静,仿佛终于卸下了所有的执念。
庞青云亦沉在水下,双目微睁,凝视着对面的黄文金。
他的手轻轻抚过刀柄,又缓缓松开,仿佛释然般吐出一口气泡,目光逐渐柔和。
水流涤荡着两人的身体,洗去尘世的血污,沉重的杀戮与恩怨在这一刻归于宁静。
“浸信”象征着旧我的埋葬,也象征着新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