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庞青云:登上权力巅峰

第16章 庞青云凯旋,再见三大臣,安插何魁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庞青云:登上权力巅峰
作者:
毛线君
本章字数:
5984
更新时间:
2025-02-21

天色暗沉,军机处办事处的府邸内,气氛微妙而又紧张。

太师椅上,狄大人、陈大人与姜大人正襟危坐。

一阵爽朗的笑声忽然响起,穿破了这压抑的沉寂。

“哈哈哈哈哈,狄大人,庞青云也算是个福将。”

陈大人笑得极为开怀,声音高亢,毫不掩饰内心的轻松与得意。

作为庞青云领路人的他,此刻正忙着在狄大人面前邀功,意图在领导面前确认自已与庞青云的从属关系。

陈大人和狄大人对视一笑,随后,他们的目光一同转向了庞青云。

“庞青云,咱俩也算是有缘分啊。”

狄大人也笑着站起身来,言语中带着几分熟稔

“算你押宝押中了,舒城一战闯出了个名堂,庞青云,我再给你五个营的兵力怎么样?”

狄大人提议道,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显然,他已确认了陈大人的眼光,也准备下场进行投资。

陈大人一听,瞬间慌了神,他满心担忧自已的投资成果被盗,急忙说道

“我再锦上添花,陆大山以后归你调遣。”

为了保住天使轮投资的股份收益,他赶忙安排陆大山进来做总裁助理,试图稳固自已在庞青云势力中的影响力。

一番利益分配的讨论过后,一直静静听着的姜大人缓缓开口

“庞青云,有个魁字营的老朋友在等你。”

“何魁。”

“在,参见大人。”

何魁的声音传来,带着几分恭敬。

“庞将军,久违了。”

何魁看着庞青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姜大人继续说道

“既然是老交情,那就继续联手,你攻城,他接防。”

“他来了,我们怎么分啊?”

赵二虎一听,顿时生气地叫嚷起来。

“狄大人,陈大人,不会有意见吧?”

姜大人却不管赵二虎说什么,自顾自地说道。

实际上,他们三个早就串通好了,他们忌惮庞青云的山字营发展得太过成功,生怕他到时候直接自立门户,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个制衡的办法。

他们安排何魁去监视庞青云,主要目的是把控山字营的补给线。

山字营每攻下一个城市,都要由何魁接防,如此一来,补给线便掌控在了他们手中。

往后进攻哪个城、怎么打,自然还是三大臣说了算,何魁就如同山字营的财务总监,紧紧地扼住了山字营的咽喉。

庞青云自然知晓这其中的游戏规则,但他也是早就跟何魁暗中勾结在了一起,他还担心这一世姜大人会安排别人接防,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可以,姜大人,我就怕他跑得太慢追不上我。”

可张二虎憋不住了,大声说道

“后面由我们先取苏州,再打南京,怎样?”

这话一出口,三大臣都突然疯狂地嘲笑起来,那笑声里满是嘲讽与不屑。

庞青云无奈地闭上眼睛,心中暗自叹息,赵二虎真是太幼稚了。

“他们笑什么?”

赵二虎一脸茫然,无奈地偷偷问道。

“南京是敌人的心脏,欲破南京,先取苏州,仗打完了,他们赚什么?他们是不会让我们打苏州的。”

庞青云轻声跟赵二虎解释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

“那我们打,他们管得了我们吗?”

赵二虎还是有些不服气。

“安插魁字营,就是为了监视我们。”

庞青云摇了摇头,他深知三大臣的心思。

正常战略确实是先取苏州,再打南京,无论时间拖多久,苏州和南京总是要打要取的。

但谁打、怎么取,其中都大有讲究。

所以目前三大臣所面临的主要考验,就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最终打下南京,既要成功,又不能让庞青云功高盖主,有机会独立门户。

赵二虎此刻提出这个想法,就像是天真地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其实三大臣并非不让打,只是需要按照他们的安排,有秩序有规划地进行。

比如一步一步消灭太平军在两江一带的有生力量,最后由三大臣亲自下场指挥攻克南京,这样一来,功劳就是大家的,而不是庞青云一个人的。

毕竟攻克南京的功劳实在太大了,他们怎会轻易让庞青云一人独享。

---

---

题外话:

咸丰皇帝临终前留下遗言:克复金陵者王。

这简短的话语,背后却蕴含着无尽的恩怨情仇。

自清朝削三藩之后,便不再封汉人为王,由此可见咸丰这话说得何等沉重,对洪秀全的恨意又是多么深切。

咸丰皇帝从继位之初,便被太平天国搅得焦头烂额。

想当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每次都声势浩大,举国皆知,那是何等的风光。

可到了咸丰这儿,终其一生都无法领略江南的美景,只因江南被太平天国占据着。

清末的局势,真可谓是一步输步步输。

1842年,道光年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西方思想如潮水般从南向北不断侵蚀。

次年,洪秀全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秀才考试,此前他已陆陆续续失败了三次,此时31岁的他依旧只是个童生。

清末的科举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级,

其中前三级又统称为童试,过了童试便成为秀出之才,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秀才。

考秀才并非单纯为了当官,它更像是有了县人大代表的意味,一旦当上秀才,就算是成功上岸,脱离了普通民众的身份,成为最基层的士大夫阶层。

这其中的好处数不胜数,比如可以免除自已和两名家人的徭役,能够雇佣奴婢仆人,见县长不用跪拜,还能参政议政,也就是所谓的轻者监生,重者监吏。

然而,考秀才难度极大,平均每年每个县也就录取20多人,放在如今,妥妥的全县前20名,那可是相当于考上985高校的水平。

洪秀全第四次参加考试,顺利通过了县试,却在府试的门前折戟沉沙。

这次失败后,他偶然翻阅《劝世良言》,竟觉得自已前半生的坎坷经历以及几次生病,与耶稣受难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再加上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当时的国人深刻认识到西方的强大,于是洪秀全毅然砸了孔圣人的牌位,换成了上帝的,还自称上帝次子,称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从此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并将其称之为拜上帝会。

直至1851年,拜上帝会在广西已然颇具规模,并且与当地地方衙门摩擦不断。

洪秀全等人当机立断,决定反清,建号太平天国。

这一反,便如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各地,而这一年,恰好也是咸丰元年。

咸丰继位后,也曾满怀壮志,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

但当时的大清,早已是千疮百孔,大厦将倾。

站在咸丰的角度,他难免会联想,太平天国的兴起,不正是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了《南京条约》吗?

所以,咸丰皇帝对朝廷内的鸽派一直采取打压政策,对《南京条约》更是深恶痛绝。

到了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气势汹汹地进攻北京。

咸丰皇帝下诏对英国、法国宣战,诏书中言辞豪迈,写道:“兵家胜败何常,该国兵远来既有数万,未可当我中国人民千百之一,其能经几战乎”。

这话从道理上来说确实没错,可彼时的大清,国运是否还在?是否还能万众一心,以千百之众破蛮夷呢?

事实上,清末社会腐朽不堪,全国各地起义军此起彼伏,民心早已不在清廷这边。清廷自身的军队,既无法抵御外敌入侵,又无力平定内乱,真可谓是气数已尽。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耳熟能详。咸丰皇帝以“北狩”为名,仓皇逃到承德避暑山庄。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那熊熊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而作为这一系列事件的总负责人,咸丰皇帝已无力承受这沉重的打击,他每天都陷入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还不幸患上了肺结核。

在十九世纪,肺结核基本等同于绝症。此后,他在避暑山庄便只做三件事:听戏、酗酒和纵欲。

清代野史记载,

“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于不可收拾,故文宗以醇酒妇人自戕”。

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崩于避暑山庄西暖阁,临终前安排了八大臣辅政,并说出“克复金陵者王”的遗言。

可这世界上,有多少成功帝王安排的身后事都难以执行,更何况咸丰这个身处乱世的失败者呢?

在他灵柩回京的路上,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四人就联合发动辛酉政变,将他生前的辅政安排彻底废除。

被废除的,不光是辅政的命令,还有大清原本的外交政策以及“克复金陵者王”的遗言,自此,下一个更为魔幻的时代缓缓拉开了帷幕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