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人,我们好久不见”
何魁出生于1824年,安徽合肥人。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渴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光宗耀祖。
1838年,14岁的何魁首次参加童试,但未能考取秀才。此后他多次应试,却都名落孙山。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咸丰下旨各地兴办团练,何魁意识到这是改变命运的契机。
他当时在村里已经小有威望,成功组建起了最初的魁字营。
后他听闻同为安徽合肥人的姜大人,在朝中已崭露头角,拥有相当的权势。
何魁认定,这是魁字营发展壮大的关键契机。于是,他带着几年积攒下来的600多名乡勇投靠了姜大人。
姜大人对这位同乡的胆识和魄力颇为赞赏,又考量到他在地方上的影响力,权衡之下,决定将其纳入麾下,并赐名魁字营,从此,魁字营正式成为姜大人旗下的一支武装力量。
因为有文化,何魁深知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姜大人的支持下,何魁又与美国人华尔取得联系,并成功邀请他来训练魁字营。
华尔带来了全新的训练理念和战术体系,采用西式的队列训练,大大提升了军队的纪律性和协调性;
在火器操作训练方面,从枪支的拆卸、组装、保养,到如何精准射击、把握射击时机,都进行了细致的教导。同时,华尔还传授了各种团队作战的战术等。
经过两年的训练和实战,何魁的魁字营扩大到3000人,并脱颖而出,成为了姜大人手中的一张王牌。
---
何魁正坐太师椅上,他也惊讶庞青云能在那么快的时间内又能重新筹集筹码回来。
这次庞青云姿态放的很低,见到何魁直接跪下,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若裹挟着千钧之力
“何大人,舒城之战迫在眉睫,这一战关乎我们的生死存亡。如今我们兵力不足,武器匮乏,若想取胜,必须想法子扩充军备。”
他微微顿了顿,抬眼看向何魁,目光里藏着几分深意
“我知道,之前的伏击你没能给我增援,导致我全军覆没,其中定有难处。我不再怪你。
可如今这局势,实在危急,我思来想去,只有你这里或许还能寻到转机,不知你能否借些武器给我,或者再借一些人给我,”
“算上上次的伏击,我是死过两次的人,这一世,如果您能帮我,我必带你一起共享荣华,你能力出众,你甘心永远被姜大人踩在脚下?”
何魁听到这话,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有愧疚,有犹豫,眉头也随之紧紧皱起。他轻叹一声:
“庞青云,我明白你的意思。之前没能增援你,我一直觉着对不住你。只是我这边的武器储备也不充裕,上头管控得又严,想要借出武器,着实困难重重。”
“这个畜生还在打马虎眼!”
庞青云心底暗自咒骂,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沉稳。他目光如炬,紧紧地直视着何魁的眼睛。
“何魁,1824年出生,安徽合肥人,7岁入私塾,14岁参加童试。此后多次应试,皆名落孙山,直至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你抓住兴办团练的契机,组建魁字营……”
庞青云缓缓开口,将何魁过往的经历,从幼年求学的波折,到踏上军旅的种种,事无巨细地一一说出。
何魁原本镇定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自已从未向外人提及的这些过往,庞青云竟能如此清楚。
庞青云看着何魁那震惊得瞪大的双眼,嘴角微微上扬,继续说道:
“等舒城一战结束后,我会立下战功,狄大人定会对我委以重任,继续拨给我5个营的兵力,让我乘胜追击,攻克太平军。
而你,何大人,会被安排来负责我的后勤工作,实际上不过是上头派你来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庞青云语气笃定。
“我们何不从一开始就联手合作,我庞青云此次前来求你,并非是没有能力打赢舒城之战。我只是实在不忍心看着刚刚跟我的乡民们,在第一次战争中就平白无故地折损过半。”
庞青云的声音微微颤抖,
“这次舒城之战后,所有的收益,我愿拿出三分之一给你。这是我庞青云的诚意,也是我们合作的开端。”
庞青云抛出了最后的诱饵,他深知在这利益至上的官场和军旅之中,真金白银的诱惑往往比任何情谊都更能打动人心。
何魁深吸一口气。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他暗自思忖,自已从未与庞青云谈及这些经历,他到底是从何处得知的?
更让他匪夷所思的是,庞青云竟然连后续上头的安排都能知晓得如此清楚,难道他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何魁本就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又想起庞青云之前提到自已是死过又活过来的人,这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反正现在帮助庞青云,对自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倘若庞青云所言不虚,这极有可能成为自已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何魁迅速调整好情绪,脸上瞬间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赶紧站起身来,双手紧紧握住庞青云的手。
“庞大哥快起来,就冲你这份对我的信任,还有咱们之前的情分,我就算冒着被上头责罚的风险,也一定会把武器借给你!”
“何小龙,你也带一队人马去帮助庞大哥。”
何魁转头对着站在一旁的何小龙大声吩咐道。
庞青云用力回握住何魁的手
“何大人,你还能再让小龙带一队人马相助,这份恩情我庞青云没齿难忘,日后若有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顺带问问,何大人,一队人马是几个人?”
庞青云看似随意地问道,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何魁心中暗自感叹,这家伙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油滑世故了?
“200精锐够吧,庞大人。这些可都是我麾下的得力干将。”
“400吧,叩谢姜大人。”
庞青云说着就要再次下跪,那夸张的动作,看的何魁一愣一愣的。
“快起来,别假惺惺的,没事,那就400人,就当我送给庞大人的见面礼。”
何魁看着庞青云,心中暗自骂道,真是个老狐狸。但他也清楚,自已已经被庞青云拉上了这条贼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