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再次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如何为花年和李遇迟设计拿武器的动作。
众人围坐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有人率先发言:“我觉得花年可以一手持剑,一手横握玉笛,这样既能展现他的剑术,又能体现他的音乐才华。而且他的眼神要坚定地望向远方,透露出一种潇洒不羁的侠者风范。”
然而,这个提议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有人反驳道:“这个动作虽然经典,但太过普通了,缺乏新意。我们应该想一个更独特、更能吸引人的动作。”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白妤晚突然灵光一闪,说道:“我有个主意!不如让花年把剑斜扛在肩上,玉笛放在嘴边吹奏,同时身体微微后仰,眼神带着一丝慵懒和神秘,就像一个游走在江湖却又超脱世俗的隐者。”
她的话音刚落,众人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花年那独特的姿态,不禁纷纷点头称赞。这个动作不仅展现了花年的个性和风采,还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韵味。
接着,大家的注意力转向了李遇迟。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让他双手紧握剑柄,剑尖朝下,身体微微下蹲,做出一个蓄势待发的姿势。这样的动作可以突出李遇迟的沉稳和内敛,与花年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他的眼神中要透露出一股凌厉的杀气,让人感受到他的强大和威严。
然而,这场讨论并未就此画上句号。正当大家对之前的创意感到满意时,又有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点子,让花年将玉笛当作指挥棒,在空中轻盈地挥舞着,仿佛在指挥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与此同时,花年手中的剑则在身侧快速地旋转着,如同翩翩起舞的仙子一般,灵动而俏皮,仿佛在引领着一场奇妙的江湖之舞。
而李遇迟则单膝跪地,一手撑地,一手将剑高高举起,做出一个防御且等待出击的动作。他的姿势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守护着身后的花年,给人一种无比安心的感觉。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的想象力愈发天马行空,新的动作方案如泉涌般不断涌现。有人提议让花年把剑横放在身前,玉笛则竖在剑上,头微微扬起,透露出一丝骄傲和自信;而李遇迟则绕到花年身后,双手环抱剑鞘,眼神警惕地观察着西周,仿佛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反复的斟酌,大家最终综合了各种创意和想法,确定了一个最为完美的动作方案。在这个方案中,花年一手持剑斜指天空,一手将玉笛放在胸前,微微低头浅笑,展现出一种既优雅又俏皮的气质;而李遇迟则站在花年身后一步远的地方,双手交叉抱剑于胸前,眼神冷峻而坚定,透露出一种沉稳和内敛。
大家都坚信,这样的动作设计一定会让定妆照大放异彩,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当两人按照设计好的动作摆好姿势时,现场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花年的随性与李遇迟的凌厉相互碰撞,竟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仿佛他们真的就是故事中那两个性格迥异却又彼此牵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