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树下的爱意

第9章 未来的新希望

加入书架
书名:
柿子树下的爱意
作者:
洛轮兹
本章字数:
3740
更新时间:
2025-07-07

胡适之没有食言。农科院那位姓赵的技术员,一个皮肤黝黑、说话带着浓重口音却极其耐心的年轻人,顶着料峭春寒来到了柳溪。他的到来,像一阵新鲜的风,搅动了这个小山村沉寂的冬末。

村后的杂木林成了临时的课堂。赵技术员挽着裤腿,踩在厚厚的腐殖层上,手里挥舞着一根刚从土里刨出来的、带着白色菌丝的朽木。“看见没?这就是野生菌喜欢的‘窝’!咱要种赤松茸,就得模仿这个!”他操着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声音洪亮,“关键两点:一是‘凉快’,二是‘润乎’!”他指挥王铁柱和张石头在林间相对开阔、通风好的缓坡地上清理出小片区域,剔除过密的灌木,保留高大的乔木遮阴。“树叶子别扫太干净,留着!这是天然保湿毯!”

另一边,他指导李秀芬和陈依依处理菌棒。“菌种是核心!胡教授托关系搞来的优质种,金贵着呢!”他小心翼翼地示范如何将菌种均匀地拌入经过消毒处理的木屑、玉米芯混合的培养料中,再装入特制的耐高温塑料袋,扎紧袋口。“这叫‘装袋灭菌’,马虎不得!回头用大铁锅蒸,时间火候我盯着!”

赵技术员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一种全新的、近乎严苛的“规矩”。他要求王铁柱他们下种前,必须用生石灰水泼洒选定的地块;装袋的场地必须打扫干净,甚至洒水降尘;接触菌种前,每个人都被要求用肥皂仔细洗手。这些繁琐的步骤,起初让习惯了粗放劳作的王铁柱首皱眉嘀咕:“种个蘑菇,比伺候祖宗还精细?”

“铁柱叔,”陈依依正蹲在地上,和李秀芬一起仔细称量培养料配比,闻言抬起头,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赵老师说了,这菌娇气,杂菌一多,它就长不好,甚至不长。咱们按规矩来,是为了最后能长出好蘑菇,卖上好价钱。胡教授好不容易搭的线,‘原滋味’那边可等着咱们的好东西呢!开头不把基础打牢,后面全白搭。”她沾着木屑的手指了指旁边认真记录温度和湿度数据的李秀芬,“你看秀芬婶,记得多仔细。咱们每一步都清楚明白,出了问题也好找原因,是不是?”

王铁柱看着陈依依沾着木屑却异常认真的脸庞,又看看李秀芬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记号,挠了挠头,终于不再吭声,默默拿起生石灰袋子去兑水了。阳光下,林间的空地上,拌料、装袋、消毒、下种……一切都在赵技术员沙哑的吆喝声和陈依依沉静的协调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汗水浸湿了早春单薄的衣衫,混合着泥土和木屑的气息,一种名为“希望”的力量,在柳溪这片古老的山林里,随着菌丝一起,在腐殖层下悄然蔓延、扎根。

时间在柳溪的山林间悄然流转。当老柿子树再次披上浓绿的新装,蝉鸣重新成为夏日序曲时,后山的杂木林里,悄然孕育着惊喜。

一个闷热的午后,陈依依带着几个高年级孩子去林间记录温湿度数据。刚走到王铁柱负责的林区边缘,就听见他粗犷惊喜的喊声,穿透层层叠叠的绿叶传过来:“依依老师!快来看!出来了!真出来了!”

孩子们像小鹿般敏捷地窜过去。陈依依心口一跳,加快脚步。拨开一丛茂密的蕨类植物,眼前的景象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

松软的腐殖土上,在一层精心覆盖的稻草缝隙间,一簇簇棕红色、圆润的小蘑菇顶开了覆盖物,正羞怯又倔强地探出头来!它们像初生的婴儿,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林间的露气,伞盖尚未完全撑开,却己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落在这些小精灵身上,给那棕红的色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暖金。

“哇!红蘑菇!”孩子们兴奋地蹲下身,想伸手去摸,又敬畏地缩回手,只敢瞪大眼睛贪婪地看着。

“别碰!还嫩着呢!”王铁柱黝黑的脸上汗水晶亮,咧着嘴笑得像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指着旁边几簇稍大些的,“看这几朵,伞盖刚撑开,多俊!”他粗糙的手指近乎虔诚地悬空描摹着蘑菇的轮廓,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和小心翼翼的呵护。这几个月来的汗水、嘀咕、精细到近乎苛刻的操作,在这一刻,被这破土而出的鲜活血肉赋予了无上的价值。

陈依依蹲下来,指尖轻轻拂过一朵小蘑菇边缘的泥土。那冰凉的触感,混合着菌类特有的清香,首抵心扉。她抬头望向林间,赵技术员指导搭建的简易遮阴棚投下斑驳的光影,李秀芬挂在树杈上的温湿度计记录着环境的点滴变化,张石头负责的林区边缘,一群毛色光亮的半大土鸡正在落叶间悠闲地刨食虫子……眼前这一簇簇赤松茸,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概念,而是柳溪人用汗水、耐心和一丝不苟的“规矩”,从贫瘠山地里亲手捧出的、实实在在的珍宝!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又被她强行压下,化作唇边一个深深绽放的笑容,如同山涧里最清澈的泉水,映着林间跳跃的阳光。

“成了…真的成了!”她低声喃喃,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这破土而出的,何止是蘑菇?分明是柳溪人改变命运、扎根乡土也能拥抱未来的、沉甸甸的希望!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