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的银杏叶金灿灿地落了一地,周姒拖着行李箱走在林荫道上,不断有同学向她投来好奇的目光。28岁的她是这期中青班最年轻的学员,胸前"学员证"上的职务一栏让不少人侧目——"省纪委三室副主任"。
"周姒同志?"一位戴眼镜的女老师核对名单,"你的宿舍在3号楼207。"
宿舍是简单的双人间,同屋还没到。周姒刚收拾好行李,手机就响了。程晏迟的微信头像跳出来:"到了吗?"
她笑着打字:"刚到宿舍。这里好大,刚才差点迷路。"
"你会爱上那里的图书馆。"程晏迟回复,紧接着发来一张照片——他站在他们新家的厨房,灶台上摆着两碗泡面,"己经想念你的厨艺了。"
周姒鼻子一酸,还没来得及回复,敲门声响起。一位穿着彝族服饰、皮肤黝黑的女子站在门口:"你好,我是阿依古丽,凉山州纪委的。看来我们是室友了!"
开学第一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授是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当讨论到"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时,周姒结合青龙湖项目的实例发言,却被教授当众打断。
"周姒同志,你混淆了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教授推了推眼镜,"建议你重读《资本论》第一卷第八章。"
教室里响起几声轻笑。周姒耳根发烫,却挺首腰杆记下教授的指点。下课后,她首奔图书馆,借出了厚厚三卷《资本论》。
那晚,阿依古丽回宿舍时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周姒的床上、墙上贴满了便签纸,构成一个复杂的知识网络图。
"你这是...走火入魔了?"阿依古丽用生硬的汉语打趣道。
周姒从书堆里抬起头,眼睛布满血丝:"我得补上理论短板。程晏迟说过,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
阿依古丽盘腿坐在她床边:"我们彝族有句老话——急流中的石头最光滑。你太着急了。"她抽走周姒手中的笔,"来,我教你个方法。"
她拿出一本党章,用彝语唱了起来:"党章总纲第一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把政策要点编成民歌?"周姒瞪大眼睛。
"试试看!"阿依古丽眨眨眼,"比死记硬背管用多了。"
深夜,周姒给程晏迟发视频通话。当他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时,她突然哽咽得说不出话。
"怎么了?"程晏迟的声音立刻紧张起来。
"没事..."周姒抹了把脸,"就是...今天课上出丑了,感觉给省里丢脸..."
程晏迟静静地听完她的讲述,突然问:"知道我第一次在省委常委会上发言时有多惨吗?"
周姒摇头。
"我念错了一个数据,被省长当场指出,散会后躲在卫生间吐了。"程晏迟难得地自嘲,"但现在他们都说我'雄辩如虹'。你知道转变的契机是什么吗?"
"什么?"
"承认自己会害怕。"程晏迟的眼神温柔,"然后像你一样,熬夜把那个领域啃下来。"
挂断电话,周姒擦干眼泪,继续埋首书堆。凌晨三点,她终于搞清楚了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并在案例分析中找到了青龙湖项目的理论定位。
第二周的小组讨论,周姒的发言让教授频频点头。下课时,教授特意叫住她:"周姒同志,进步很快。有兴趣参加我的课题研究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腐败新形态。"
这个机会千金难求。周姒立即答应,并获得了特别阅览证,可以进入党校的内部资料室。
正是在那里,她偶然发现了一份十年前的调研报告——《重点工程招投标中的灰色操作模式》。报告中描述的"低价中标、材料降级、利益输送"链条,与青龙湖项目如出一辙。而报告的执笔人,正是现任某部委领导的学术论文!
周姒心跳加速,偷偷用手机拍下了关键页面。她需要和程晏迟当面商量。
周五晚上,周姒与几位同学在自习室研讨到深夜。来自广东的男同学陈志远经济学功底深厚,两人讨论得忘乎所以。
"周姒,这个观点太精彩了!"陈志远激动地拍桌,"明天继续?我宿舍有上好的单丛茶..."
"恐怕她没空。"一个冷峻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周姒猛地抬头——程晏迟穿着便装靠在门框上,脸色阴沉。
"你怎么来了?"周姒又惊又喜。
"出差。"程晏迟简短地回答,眼神扫过陈志远,"打扰你们了?"
回酒店的路上,程晏迟异常沉默。首到进了房间,他才突然问:"那个陈志远,经常和你单独学习到这么晚?"
"你吃醋了?"周姒惊讶地瞪大眼睛,随即忍不住笑起来,"程大局长也会吃醋?"
程晏迟一把将她拉进怀里:"三个月太长了。"他的吻带着惩罚的意味,"我下周就找王书记把你调回来。"
"不行!"周姒挣脱他的怀抱,"这是我的进修机会。而且..."她拿出手机,"我有重要发现。"
看完那些照片,程晏迟的表情变得凝重:"这位领导现在分管全国重点建设项目审批。如果他和青龙湖模式有关..."
"我们动不了他,是吗?"周姒轻声问。
程晏迟沉思片刻:"不是现在。但记住这条线索,反腐永远是一场马拉松。"
那晚,两人相拥而眠。程晏迟的手臂紧紧环着周姒,仿佛怕她在梦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