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我乃西凉马腾之子

第17章 钱荒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我乃西凉马腾之子
作者:
平安岁
本章字数:
3518
更新时间:
2025-07-08

建安七年的第一场春雨降临时,许都的朱雀大街上挤满了愤怒的商贩。我站在酒肆二楼,看着人群将成筐的曹铸五铢钱倾倒进护城河,铜钱落水时溅起的浊浪很快被春雨稀释。

"第十家了。"贾诩将算盘拨得噼啪作响,"曹操发行的新钱含铜不足三成,现在一匹绢要价万钱,连他的部将都在用粮食易物。"

着袖中崭新的"凉州通宝"。这种掺了西域白铜的钱币比曹钱重三分,边缘还铸有防挫纹,在关中己经可以一比五兑换曹钱。

"荀彧应该己经察觉了。"我推开窗,指向远处司空府门前聚集的士族车驾,"但曹操不敢废止劣钱——他的军饷七成靠铸钱税。"

楼梯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庞德带着满身雨水冲进来:"主公,江东来人了!"

来人身披蓑衣,摘下斗笠后露出一张儒雅的面孔。我怔了怔才认出这是鲁肃的族弟鲁瞻,去岁在荆州有过一面之缘。

"吴侯有礼相赠。"他递上一只锦囊,里面竟是十几枚仿制的凉州通宝,只是背面"马"字改成了"孙"。

我拈起一枚对着光细看,突然笑出声:"好个孙权,竟把我的防伪暗记都仿出来了。"

"将军明鉴。"鲁瞻不卑不亢,"吴侯提议共组'抗曹钱盟'。江东出船,西凉出货,以物换物绕过曹钱。"

贾诩的算盘声停了。我们交换个眼神——这是切断曹操经济命脉的绝佳机会。

三日后,一队挂着"张"字旗的商船驶入潼关。张昭的侄子亲自押来三十船稻米,换走了我们囤积的西域玉石和战马。离岸时,每艘船吃水线都比来时深了三尺——底舱满载着未经标记的凉州通宝。

这场静悄悄的经济战在一个月后爆发。先是江东宣布税赋只收"足色钱",接着荆州士族集体拒收曹钱。当消息传来曹操紧急下令收缴民间铜器时,许都的铜价己经暴涨二十倍。

"主公!"庞德兴冲冲闯进书房,"探马来报,曹仁的先锋营因为欠饷发生哗变!"

我正要下令加强边境防御,亲兵突然抬进来一副担架。上面躺着个血肉模糊的斥候,手里紧攥着一卷染血的羊皮。

"昆...仑..."斥候吐出最后两个字就断了气。

羊皮上画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图案:数百具穿着唐代明光铠的干尸排列在青铜熔炉周围,炉中翻滚着暗蓝色的铁水。角落题着八个篆字:"开元二年,封魔于此"。

"是蔡琰提到的那座熔炉..."我猛地站起,"立刻备马!"

贾诩按住羊皮:"主公且慢。这画风不像唐人所作..."他指向干尸铠甲上的龟兹纹饰,"是后来者记录的景象。"

我们连夜审问俘虏的龟兹商人,终于拼凑出真相:昆仑山中的确埋着座唐墓,但真正可怕的不是干尸,而是当年安西军封印在熔炉里的东西——某种能让星铁"活过来"的秘法。

"大祭司说过..."商人恐惧地发抖,"炉子底下压着个'铁心人'..."

马超突然破门而入。他双眼布满血丝,的胸口浮现出蛛网般的青黑色纹路。

"三弟..."他声音嘶哑,"我听见炉子在叫我..."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亮如白昼。我们冲出去时,只见西北方的夜空被一道蓝光照亮,隐约形成个巨鼎的形状。城中战马齐声哀鸣,所有的铁器都在微微震颤。

"星铁共鸣!"贾诩的白须在风中乱舞,"有人重启了熔炉!"

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马超突然跪地干呕,吐出的不再是铁砂,而是一颗颗米粒大小的金属球。这些珠子落地后竟像水银般滚动聚集,渐渐凝成一把小刀的轮廓...

"备马!"我一把火烧掉羊皮,"去昆仑山!"

就在此时,又一匹快马冲入城中。信使滚鞍下马:"急报!曹操亲率五万大军攻破武关,荀彧打出'讨逆铸钱'的旗号!"

我站在城门楼上,望着东南方曹操军队的火把长龙,又转向西北天穹尚未消散的蓝光。此刻我终于明白羊皮上那句"封魔于此"的真正含义——安西军封印的不是什么邪术,而是星铁背后那个足以颠覆时代的秘密。

"兵分两路。"我解下佩剑递给庞德,"你带两万精骑驰援武关,记住只守不攻。"

"主公要去昆仑?"贾诩剧烈咳嗽起来,"太险..."

"文和先生坐镇长安。"我看向正在地上痛苦挣扎的马超,"有些事必须我们兄弟自己解决。"

韩瑛默默递来一个皮囊,里面装着十二支箭,箭镞全用星铁打造。

"早准备好了。"她眼底映着远方的蓝光,"这次我要见见那个'铁心人'。"

夜风吹散春雨,潼关的刁斗声遥遥传来。东西两边的危机如同两把抵住咽喉的利刃,但更让我心悸的是马超吐出的那些金属珠子——它们正在地上组成一行歪扭的汉字:

"开元通宝"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