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颤抖着手,慌乱地翻动父亲的日志本。
她猛地停住!
那一页的日期,赫然标注着父亲出事前三天。
一行字被父亲用笔重重地圈了出来,旁边还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三号机组运行数据异常波动,与理论值及前期记录严重不符。
【排查线路仪表均正常。必须彻查源头记录】
“数据异常……需彻查……”林嘉喃喃念着。父亲察觉到了!他发现了数据上的猫腻!他要追查到底!
篡改数据……深夜潜入档案室……父亲出事前三天发现异常并决心彻查……厂里仓促定性为“操作疏忽”……关键记录本“遗失”……知情人被调离……
父亲的“意外”,根本不是什么疏忽!
冷汗无声地浸透了林嘉的后背。
她死死盯着纸条上那西个字“篡改数据”。
刘小丽,一个小小的技术科文员,当时只是临时抽调进项目组整理文件。
她哪来的胆子敢篡改关乎项目成败的设备运行数据?
她背后是否有人指使?为了什么?是掩盖她自己的错误?
更可怕的是,如此严重的违规行为,在当时那个刚刚结束的成功项目里,为何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为何没有被追责?反而在父亲出事后,一切都被迅速地、潦草地“盖棺定论”?
那些被调离的人,他们知道多少?又在恐惧什么?
纸条在她手中被攥得死紧,边缘几乎要嵌进掌心。
林嘉闭上眼睛,再睁开时,她眼底燃烧着熊熊的火焰,那是对真相的渴望,更是为父亲讨回公道的决绝。
她必须查清楚!不惜一切代价!为了给含冤而死的父亲,讨回一个迟来了太久太久、本该属于他的清白与公道!
计划在脑海中迅速成形,厂档案室。那里封存着所有项目的原始记录、报告、审批文件。
父亲提及的“源头记录”,刘小丽深夜潜入的痕迹,或许就埋藏在那些堆积如山、布满灰尘的泛黄纸页之中。
她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不会引人注意的借口进入那里,细细搜寻。
……
王志国和刘小丽的“新婚”生活,如同他们那个被掀翻的桌子,满地狼藉。
刘小丽很快就发现,王家的“家底”早己被掏得一干二净。
没她想象中的“享福”,连维持日常开销都捉襟见肘。
王志国的工资既要还婚前欠下的巨额债务,还要应付日常开销,根本剩不下几个钱给她。
她天天对着王志国抱怨:“穷得叮当响!我真是瞎了眼!”
“当初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嫁过来就喝西北风?”
“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我在厂里怎么见人?”
“你看看人家技术科的小张,新买的呢子大衣!再看看我!”
王志国在厂里的日子更是水深火热。
婚礼上的闹剧成了整个红星厂最津津乐道的笑话。
“王工?哈哈,王工!”
“听说新媳妇家嫌席面是喂猪的?”
“厂长脸都气青了,当场走人!”
“他那个新媳妇不是挺能耐吗?怎么连场像样的婚礼都撑不起来?”工友们或明或暗的嘲讽。
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家庭的不和睦让他工作时精神恍惚,频频出错。
严厉的批评和车间主任失望的眼神让他几乎抬不起头。
他向刘小丽寻求安慰或找找门路,得到的只有更刻薄的奚落:“自己没本事,怪谁?”
王老太太见识了刘小丽在洞房夜的“威风”和那张利嘴的厉害,完全不敢像当初拿捏林嘉那样摆婆婆的谱。
她对这个新儿媳又恨又怕,只能私下跟王老蔫抱怨诉苦。
家里整日充斥着刘小丽的抱怨声、王老太太的叹气声和王志国的沉默压抑。
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而林嘉的生活,在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汹涌。
她依旧按时上班,在车间里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同事保持着礼貌的距离。
张小芳只知道她精神似乎更好了,眼神里多了种说不清的东西。
但每天午休时间,林嘉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厂档案室门口。
她以“整理老旧设备维修资料,为车间建立技术档案库以便查阅”为名,向车间主任打了个报告。
主任觉得这是件踏实事,便给她开了介绍信。
档案室的老管理员看她是个踏实肯干的女工,又是为了工作,便也允许她进去查找。
在弥漫着陈旧纸墨和灰尘气息的档案室里,林嘉埋首于高高的档案架之间。
她的目标非常明确。
父亲负责的那个重点项目的全部原始存档。
她一份份抽取出标注着父亲林建国名字参与的那个重点项目资料,编号“红七-03”的原始档案盒格外沉重。
她首先翻开厚重的原始设备运行记录本。
父亲那熟悉的笔迹记录着初始调试的各项参数,每一个数字都清晰明确,旁边还附着他严谨的复核签名和日期。
然而,当她翻到项目中期和后期的关键记录页时,心头猛地一沉。
那些至关重要的峰值负荷数据、稳定性测试结果,与父亲初期记录下的理论值和对标参数相比,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偏差。
数值被修改了,虽然改动幅度不算巨大,但方向却一致指向了“优化”。
让原本存在波动甚至轻微超标的运行数据,“完美”地贴合了验收标准线。
更让她脊背发凉的是,记录本上本该由父亲或者当时项目技术组核心成员签名的确认栏,笔迹明显不同!
那是一种刻意模仿父亲笔锋的潦草签名。
林嘉的手指剧烈颤抖起来,死死攥住那页纸。
伪造签名! 父亲绝不会在明知数据有猫腻的情况下签字确认!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席卷全身。
她强压怒火,迅速翻找对接的检测环节报告。
然而,本该详细记录每一次关键节点检测结果、附有检测员签字的几份核心报告,竟然不翼而飞!
只留下档案目录册上一行孤零零的空缺记录编号。
关键环节缺失! 是谁,在掩盖什么?
最后,她翻开了那份盖着鲜红厂部大印的项目最终验收报告。
报告里一片歌舞升平,数据“完美”达标。
里面赫然罗列着厂长作为总负责人的审批签名,以及刘小丽作为“重要文档整理及数据复核人员”的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