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罪纹章:她在证物中回溯死亡

第2章 碎纸机里的真相

加入书架
书名:
饲罪纹章:她在证物中回溯死亡
作者:
湫枫晓翊
本章字数:
7246
更新时间:
2025-07-08

林夕没有选择匿名举报。前世的经验如同烙印般刻在灵魂深处:面对吴国栋这种在岚城教育系统盘踞多年、关系网盘根错节的老狐狸,一份来源不明、语焉不详的举报材料,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悄无声息地淹没在官僚主义的沼泽里,或者被那张无形的保护网层层消解、扭曲,最终化为乌有。她要的,不是掀起一点波澜,而是亲手将这头披着人皮的恶兽拖出巢穴,暴露在阳光之下,钉死在审判的耻辱柱上。为此,她需要一个坚不可摧、环环相扣的证据链,一个能让任何试图包庇者都无从下手的铁案。

第一步:夯实证据链。这是地基,必须打得牢不可破。

她充分利用了“证物保管员”这个看似边缘实则便利的身份。如同一个在历史尘埃中潜行的幽灵,她在档案馆庞大得如同迷宫般的电子数据库和堆积如山的纸质档案库中无声穿行。目标异常明确:一切与“岚冷-0147”陈明坠楼案相关的记录,尤其是当年那些被草率定义为“无关紧要”或“缺乏关联性”而被忽略、遗忘在角落的边缘信息。

死亡回溯的片段,如同高精度的全息录像,在她脑中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播放、拆解、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像素点:

凶手特征: 吴国栋左手腕内侧那道月牙形的疤痕!回溯中,在激烈的挣扎和推搡时,他的西装袖口被陈明绝望的手指扯动,那道半新不旧的疤痕清晰地暴露出来。疤痕的形状、位置、新旧程度都是关键。她开始在浩如烟海的旧档案中搜寻吴国栋早年可能参与公开活动的照片,特别是需要佩戴腕表的场合。一张十五年前教育局表彰大会的集体合影被放大到极致,在吴国栋抬起手腕鼓掌的模糊瞬间,那道月牙形的疤痕在手表带边缘若隐若现!高清扫描、锐化处理,一份清晰的疤痕特征比对图被打印出来。

环境线索: 推搡时,吴国栋西装袖口内侧,极其短暂地翻起一角,露出里面一个印着“金鼎茶楼”字样的火柴盒边缘!这个细节在回溯的混乱中一闪而过,却至关重要。它指向了案发前吴国栋可能的行踪轨迹。她立刻调取档案馆里尘封的“年代旧物”区,那里堆满了历年清理出的非案件相关杂物。在一堆印着各种过期广告的火柴盒中,她如同淘金者般仔细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印着“金鼎茶楼”老式logo(一只抽象的金色三足鼎)的硬纸板火柴盒被翻了出来,样式与回溯中看到的边缘完全吻合!这证明吴国栋在案发前不久,甚至可能就是案发当天,曾出现在金鼎茶楼附近。

核心物证: 回溯中,吴国栋曾恶狠狠地低吼:“……那份东西(指吴浩抄袭、陈明举报的原始试卷),早就进了碎纸机,连灰都扬了!” 这句话如同惊雷!碎纸机!林夕的目光瞬间锁定了档案馆最深处角落那台庞然大物——一台服役年限超过二十年的“铁甲龙”牌重型碎纸机。这台钢铁巨兽通体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和油污,进纸口如同怪兽狰狞的大嘴,下方连接着一个巨大的、几乎从未彻底清理过的金属收集箱。它像城市下水道的入口,吞噬了无数秘密。这台机器,当年很可能就是销毁那份关键试卷的工具!如果那份试卷没有被彻底粉碎成无法辨识的粉末,如果还有哪怕指甲盖大小的残骸遗留在机器深处某个死角……

接下来的两天,林隙成了档案馆里最“邋遢”、最“古怪”的人。她穿上厚实的帆布连体工装,戴上工业级的防割手套、N95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得像一个准备进入核污染区的清理工。她关掉了碎纸机区域的通风系统,避免扬尘扩散。然后,她像一个在垃圾填埋场进行考古发掘的专家,开始清理那台“铁甲龙”的“胃袋”。

她小心翼翼地将沉重的金属收集箱拖拽出来。里面堆积的碎纸屑早己不是松散的雪花状,而是在经年累月的压力、湿气和自身油墨的作用下,板结成一块块坚硬如化石、颜色污浊的“纸砖”。灰尘如同浓雾般弥漫开来,即使戴着口罩,那股混合着油墨、纸张腐败和金属锈蚀的浓烈酸臭味依旧顽固地钻入鼻腔,令人窒息作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腰背的酸痛如同不断收紧的绳索,汗水浸湿了额发,顺着鬓角流下,在护目镜边缘留下痕迹。手指即使隔着厚厚的手套,也被那些粗糙锐利的纸屑边缘磨得生疼麻木。

老陈推着他的小车经过,看着她在灰尘中埋头苦干的背影,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困惑又无奈的表情,摇摇头,嘟囔了一句:“年轻人,瞎折腾啥呢……有这劲头,不如去整理新入库的……” 但他终究没有阻止,只是默默地走开了,留下林夕独自面对这座由信息残骸构成的微型山脉。

就在林夕的耐心和体力都濒临极限,眼前阵阵发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她的指尖在清理一块特别坚硬的“纸砖”底部时,触碰到了一个异样的凸起——一块指甲盖大小、触感异常坚硬、边缘锐利的硬物,深深嵌在压实的纸块纤维中,与周围柔软的纸屑质感截然不同!

心脏在胸腔里猛地一跳!仿佛被电流击中。她立刻屏住呼吸,强行压下翻涌的激动和疲惫,动作变得无比轻柔而精准。她拿起镊子和细软的毛刷,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小心翼翼地剥离着硬物周围粘连的、板结的碎纸纤维。灰尘簌簌落下。随着覆盖物的清除,一块不规则的、边缘布满碎纸机锋利切割齿痕的硬纸片逐渐显露出来。纸片本身己经发黄变脆,但残留的一角上,一道用红笔极其用力划下的、刺眼醒目的巨大“×”,以及一个潦草却极具个人辨识度的签名——“陈明”!清晰可见!

找到了!

那份本该被彻底销毁、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原始试卷残骸!它像一枚不屈的钉子,在碎纸机无情的钢铁利齿绞杀下奇迹般幸存下来,在黑暗与污浊中沉睡了整整十五年!这枚残骸,是陈明抗争的遗迹,是吴国栋罪恶的铁证!

与此同时,在另一条战线——浩如烟海、散发着霉味的旧纸质档案堆里,林夕如同最耐心的猎手,逐页翻阅那些几乎被时代淘汰的卷宗。终于,在一份当年未被录入电子系统、被随意塞在角落、几乎被蛀虫啃噬的询问笔录复印件中,她发现了关键信息。询问对象是陈明当时的同桌,一个叫李娟的女生。笔录字迹潦草,内容简略敷衍,通篇都在强调陈明性格孤僻、坠楼前情绪低落等套话。但在笔录的最后,一行几乎被记录员忽略、写得歪歪扭扭的小字,如同黑暗中的萤火,跳入了林夕的眼帘:

“……陈明那天下午跟我说,吴主任找他谈话了,特别凶……他还说,吴主任袖子上的那个校徽扣子,亮得晃眼,边边上好像……好像还刻了什么东西,怪怪的,黑乎乎的,像……像虫子爬……”

“像虫子爬……”林夕低声重复着这句话,目光如电,瞬间投向工作台上证物袋里那枚袖扣,聚焦在那个三条带钩的冰冷弧线符号上。人证的关键旁证!李娟的这句无意间的描述,与她回溯中看到的“饲罪纹章”形态高度吻合!这个邪恶的符号不仅刻在了冰冷的金属证物上,也以一种模糊却深刻的恐惧印象,刻在了无辜目击者的记忆深处!这绝非巧合!

物证(试卷残骸)、人证旁证(李娟笔录的关键细节)、回溯提取的凶手特征(手腕疤痕、金鼎茶楼火柴盒关联)以及最核心、最无法伪造的——来自死者视角的死亡记忆片段!一个初步闭合、指向性极强的证据链,在林夕手中成型。每一环都相互印证,如同咬合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驱动着迟来的正义天平。

第二步:引蛇出洞,正面交锋。证据在手,需要一把能将其力量发挥到极致的利剑。

林夕没有选择按部就班地走流程找监察科。她需要一个更首接、更有压迫力、更能避开初期干扰的切入方式。她将关键证据——袖扣上“饲罪纹章”的高清特写照片(用红圈清晰标注)、试卷残骸的多角度照片及技术科出具的初步年代和成分鉴定报告、李娟笔录关键页的清晰复印件(“像虫子爬”字样用荧光笔高亮)、吴国栋手腕疤痕的放大照片、老款“金鼎茶楼”火柴盒实物照片——精心整理成一份简洁、有力、逻辑清晰、图文并茂的材料。然后,她拿起内部电话,首接拨通了岚城警署刑事侦查支队副队长周正的办公室号码。

周正,是她利用这几天时间,在档案馆这个信息交汇点仔细观察筛选下来,局里公认少数几个以作风硬朗、不畏权贵、办案执着闻名的实力派警官。他的口碑,是林夕选择他作为突破口的关键。

电话接通,传来一个沉稳略带沙哑的男声:“刑侦支队,周正。”

“周队,您好。我是档案馆证物保管科的林隙。”林夕的声音清晰、冷静,没有丝毫新人的怯懦,反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关于十五年前封存的‘岚冷-0147’陈明坠楼案,我在整理归档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无法用当年‘自杀’结论解释的显著矛盾点,并意外发现了一些指向性很强的新线索,证据指向他杀。相关材料的电子版,我己经发送到您的内部加密邮箱。我请求重启此案调查,并希望能尽快向您当面汇报详细情况。”

电话那头沉默了大约五秒钟。这五秒钟里,林夕能想象到周正眉头紧锁、迅速在记忆中搜索这个尘封案号的样子。然后,那沉稳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凝重和探究:“‘岚冷-0147’?岚城三中那个坠楼的学生……我记得那个案子。自杀结论当年闹得动静不小……矛盾点?新线索?指向他杀?” 他顿了顿,果断地说:“好,材料我马上看。一小时后,刑侦支队三楼小会议室。带上你的原件。”

“是。谢谢周队。” 林夕放下电话,目光落在工作台上那枚袖扣和试卷残骸上,眼神冰冷而锐利。舞台己经搭好,演员即将就位。老狐狸,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