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工厂的玻璃窗上积了厚厚一层灰,林曦——曾经是林晓阳——用袖子擦出一小块干净区域。窗外是深圳郊区的一片工业园,杂草从水泥裂缝中顽强生长。这里将成为她新公司的第一个"办公室"。
"电路检查过了,还能用。"陈远从配电箱那边走来,工装裤上沾满灰尘,"不过网络得重新拉。"
林曦点点头,把背包放在一张缺了角的办公桌上。包里装着苏雯留给她的"启动包":加密U盘、联络名单、以及十几个离岸账户的访问方式。过去两周,她像解密一样梳理这些资源,逐渐拼凑出苏雯隐藏的商业帝国全貌。
"真决定用这个名字?"陈远递给她一瓶矿泉水,瓶身上凝结着水珠。
林曦看向墙上刚刚挂起的简易招牌——"晨曦科技",中英文标识在晨光中泛着微光。这是她和陈远争论三天后的折中选择,既保留了"曦"字与新生身份的联系,又暗含破晓重生的寓意。
"比你的'新纪元科技'强。"她拧开瓶盖喝了一口,"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宗教组织。"
陈远笑着摇头,开始组装电脑设备。阳光透过脏玻璃窗照在他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这个曾经的书呆子工程师,如今成了她唯一的合伙人兼技术总监。
"第一批设备明天到货。"陈远敲击着键盘,"我联系了五个老同学,都愿意兼职参与。"
林曦从背包取出平板,调出一份标红的政府招标文件:"看看这个,龙岗区'智慧社区'试点项目。"
"那个鸡肋工程?"陈远凑过来看,"预算低得可怜,技术要求又高,连徐世坤都懒得投标。"
"正因如此。"林曦微笑,"没人竞争,正好练手。"
她滑动屏幕,展示出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这是她熬了三个通宵的成果,融合了苏雯资料库里的政企需求分析和陈远团队的技术优势。
"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些?"陈远瞪大眼睛。
"睡不着的时候。"林曦轻描淡写地带过。事实上,自从继承了苏雯的资源,她几乎没有连续睡过三小时。每个夜晚,她都在梳理那些商业情报,分析对手弱点,寻找突破口。
陈远仔细阅读方案,表情逐渐从怀疑变成惊叹:"这...这完全跳出了传统思路!如果真能实现......"
"能。"林曦斩钉截铁,"苏雯的联络名单里有三个退休的住建局高官,他们确认这个试点是市长亲自抓的政绩工程。"她指向一段标红的文字,"只要做好这个,后续十个区的项目都是我们的。"
阳光渐渐强烈,照得废弃工厂内浮尘飞舞。林曦站在光柱中,看着陈远召集来的五个工程师围在那张瘸腿的会议桌前热烈讨论。他们中有算法专家、硬件狂人、UI设计师,都是被大公司埋没的人才。
"资金够撑多久?"会后,陈远悄悄问她。
林曦看了眼手机银行余额:"按现在规模,两年。"她没有告诉陈远苏雯留下的真实数字,那会吓到这个习惯精打细算的工程师。
"林总!"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跑过来——团队唯一的女性,李雯,前端开发天才,"这个交互逻辑您看一下......"
林曦怔了一瞬。"林总"这个称呼像根针,轻轻扎在她心上。一个月前,她还是个通缉犯;现在,却成了别人口中的"总"。
"叫我林曦就行。"她接过平板,迅速调整好表情,"这个按钮位置需要更显眼,考虑老年用户。"
日落时分,其他人陆续离开。林曦和陈远坐在工厂外的空地上,就着路灯检查合同条款。初夏的晚风带着热气,远处传来蝉鸣。
"有个问题。"陈远突然放下文件,"为什么不首接动用苏雯的关系拿下大项目?以她的资源......"
"那和徐世坤有什么区别?"林曦望着远处闪烁的霓虹,"我要赢,但要赢得干净。"她想起苏雯临终的话——商业无情,但人要有底线。
陈远若有所思地点头,没再多问。
三天后,龙岗区住建局会议室。林曦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西装裤,头发利落地扎成马尾。晨曦科技的标书是最薄的一份,却引来了最长的讨论。
"你们的方案很......特别。"招标办主任推了推眼镜,"但如何保证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能支持这么先进的系统?"
林曦微笑,按下遥控器。屏幕切换到一组对比图:"我们研发的窄带物联网技术,可以在现有电路上运行,改造费用不到传统方案的十分之一。"
这是陈远的专利,曾经被前公司束之高阁的发明。
"有意思。"坐在角落的一位白发老人突然开口,"如果试点成功,能否推广到全市?"
林曦认出了他——前住建局副局长,现在是市长特别顾问,苏雯名单上重点标注的人物。
"完全可以。"她自信地回答,"事实上,我们己经准备好了扩展方案。"
离开时,林曦在电梯里遇到了宏远集团的投标团队。领头的经理瞥了眼她胸前的"晨曦科技"名牌,轻蔑地笑了笑:"创业公司?祝你好运。"
林曦平静地点头致意,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这些人不知道,他们面前站着的,是曾经让徐世坤都忌惮三分的林晓阳。
中标通知书在一周后送达。小小的工厂办公室爆发出一阵欢呼。陈远开了香槟,泡沫喷得到处都是。
"这只是开始。"林曦举起酒杯,"三个月内,我要让晨曦科技的名字出现在徐世坤的竞争对手名单上。"
庆功宴后,她独自留在办公室,打开苏雯留下的另一个加密文件夹——《复仇路线图》。里面详细记录了如何一步步瓦解徐世坤的商业帝国。第一阶段的标题赫然是:"从小切口打入政府项目,建立政商关系网"。
苏雯早己预料到她的每一步。这个认知让林曦既安心又恐惧。
项目启动后,问题接踵而至。最大的危机出现在第二周,当他们的设备准备进场时,才发现社区电路老化远超预期。
"需要额外二十万改造费。"陈远脸色阴沉,"预算己经超支了。"
林曦沉思片刻,打开通讯录,拨通了一个许久未联系的号码。半小时后,她挂断电话,嘴角微微上扬:"解决了。深圳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会派志愿者协助,作为学生实践项目。"
"你怎么认识深大的人?"陈远惊讶地问。
"校友。"林曦轻描淡写地带过。实际上,那是苏雯早年资助过的一个教授,欠她"人情"的众多学者之一。
项目艰难推进的同时,林曦开始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商业网络。每周三晚上,她都会出现在南山区的各类商业酒会,以"海归创业者"的身份结交人脉。苏雯留下的名单像一张藏宝图,指引她找到那些隐藏在光鲜表面下的关键人物。
七月的某个雨夜,林曦从酒会出来,拒绝了某位投资人"搭便车"的邀请。她站在屋檐下等雨停,手机突然震动——是艾米发来的加密邮件:「赵雅出院,被软禁在徐家别墅。她托我转交这个。」
附件是一段模糊的视频,拍摄角度隐蔽,画面中徐世坤正对电话那头说:"那批建材不合格无所谓,反正验收的人己经打点好了......"
林曦的手指微微发抖。这是赵雅在冒险帮她。为什么?
回到家——现在是她和陈远合租的两居室公寓——林曦发现客厅灯还亮着。陈远趴在餐桌上睡着了,电脑屏幕显示着复杂的代码。桌上留着己经冷掉的晚餐,旁边纸条上写着"庆祝项目第一阶段完工"。
林曦轻手轻脚地给他披上外套,突然注意到白板上写满的技术路线图。在最顶端,陈远用红笔圈出了一行字:"终极目标——用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这句话如此朴素,却又如此耀眼。林曦想起自己电脑里的《复仇路线图》,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此刻碰撞。她轻轻擦掉眼角的,悄悄关上了灯。
第二天清晨,林曦做出了一个决定。她将赵雅提供的视频加密保存,但没有立即使用。苏雯的教导言犹在耳——复仇是甜蜜的毒药。她要赢,但不是以摧毁他人为代价。
"我想调整公司方向。"早餐时,她对陈远说,"不只是接项目,我们要有自己的产品。"
陈远差点被咖啡呛到:"什么产品?"
"基于那个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家庭安全系统。"林曦拿出连夜做的企划书,"先从养老院和学校做起。"
这是她从龙岗项目获得的灵感,结合了陈远的技术和苏雯政商资源中的教育板块需求。
"需要更多资金。"陈远快速浏览着企划书,"至少五百万启动。"
"我有办法。"林曦微笑。苏雯的名单上,恰好有位专注教育科技的投资人。
三个月后,晨曦科技搬进了正经的写字楼。龙岗项目获得市级表彰,订单如雪花般飞来。林曦站在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深圳湾的碧海蓝天,第一次允许自己稍微放松。
手机响起,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听说晨曦科技做得不错,有空喝杯咖啡?——徐世坤」
林曦的心跳漏了一拍。徐世坤怎么会注意到这家小公司?除非......有人走漏了风声。
"怎么了?"陈远走进来,手里拿着新产品的样品。
林曦把手机递给他看:"我们被盯上了。"
陈远皱起眉头:"要取消产品发布会吗?"
"不。"林曦的眼神逐渐坚定,"按原计划进行。"她望向窗外,远处矗立着宏远集团的大厦,"是时候让徐世坤知道,林曦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