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演三国

第104章 祢衡(二)

加入书架
书名:
义演三国
作者:
文梦幻
本章字数:
7436
更新时间:
2025-07-09

曹操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我手下有数十人,皆是当世英雄,怎能说无人?”祢衡微微挑眉,问道:“愿闻其详。”

曹操清了清嗓子,如数家珍般说道:“荀彧、荀攸,机智深远,谋略过人,即便萧何、陈平也不及他们;郭嘉、程昱,才智出众,见识非凡,也是当世难得的谋士。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猛无畏,武艺高强,即便是岑彭、马武也比不上他们。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乃天下奇才,曹子孝更是世间福将。如此人才济济,怎能说无人?”

祢衡听后,却冷笑一声,说道:“丞相所言差矣!这些人,我皆有所闻。荀彧,不过可使吊丧问疾;荀攸,仅能看坟守墓;程昱,只配关门闭户;郭嘉,无非白词念赋。张辽,不过击鼓鸣金之才;许褚,顶多牧牛放马;乐进,只能取状读招;李典,仅能传书送檄。吕虔,磨刀铸剑尚可;满宠,饮酒食糟足矣。于禁,负版筑墙勉强;徐晃,屠猪杀狗足矣。夏侯惇,徒有其表,人称‘完体将军’;曹子孝,唯利是图,人呼‘要钱太守’。其余之人,不过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罢了,怎能与我相提并论!”

曹操听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你有何能,竟敢如此轻视他人!”祢衡却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说道:“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辅佐君王成就尧舜之治,下可与孔孟比肩。岂能与俗人共论!”

此时,张辽就在一旁,见祢衡如此狂妄,气得脸色铁青,猛地掣剑出鞘,想要斩了他。曹操却微微抬手,制止了张辽,冷笑道:“我正缺一名鼓吏。早晚朝贺宴享,可令祢衡充此职。”祢衡听后,微微一笑,毫不推辞,应声而去。

张辽见祢衡如此狂妄无礼,气得脸色铁青,愤愤不平地说道:“此人出言不逊,为何不杀了他?”曹操却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道:“此人素有虚名,远近闻名。今日若杀他,天下人必会说我曹操不能容人。他自以为有才,我便让他当鼓吏,以此羞辱他。”

次日,曹操在省厅大宴宾客,厅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曹操命鼓吏击鼓助兴,旧吏提醒祢衡:“挝鼓必换新衣。”然而,祢衡却穿着破旧的衣服走了进来。他来到堂前,手持鼓槌,开始击鼓。

祢衡击的是一曲《渔阳三挝》,音节清脆而激昂,如金石相撞,声声入耳。在场的宾客们被这激昂的鼓声深深打动,无不慷慨流涕,仿佛被这鼓声中的悲愤与不屈所感染。

然而,左右侍卫见祢衡穿着破旧的衣服击鼓,纷纷喝道:“何不更衣!”祢衡却毫不理会,当众脱下旧衣,而立,浑身上下毫无遮掩。在场的宾客们见状,无不惊愕,纷纷掩面,不敢首视。

祢衡却毫不在意,他缓缓穿上裤子,神色自若,面不改色。曹操见状,大怒,拍案而起,喝道:“庙堂之上,何太无礼!”祢衡却微微一笑,说道:“欺君罔上才是无礼。我父母所赐之身,正是为了显清白之体!”

曹操冷笑一声,说道:“你自称清白,那谁又是污浊之人?”祢衡昂首挺胸,大声说道:“你不识贤愚,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纳忠言,是耳浊;不通古今,是身浊;不容诸侯,是腹浊;常怀篡逆之心,是心浊!我乃天下名士,却被你用为鼓吏,这就好比阳货轻视仲尼,臧仓毁谤孟子!你若想成就王霸之业,怎能如此轻视贤才?”他的话语如利剑般首指曹操的要害,让在场的众人都为之震惊。

当时,孔融也在场,他担心曹操会因愤怒而杀害祢衡,于是从容地说道:“祢衡的罪过不过如同胥靡(古代的一种轻微罪名),不足以彰显明君的胸怀。”曹操听后,微微点头,指着祢衡说道:“只要你肯去荆州为使,说服刘表归顺,我便封你为公卿。”然而,祢衡却冷笑一声,说道:“我岂能为曹公效力?”曹操见他不肯去,便命人备了三匹马,让两人扶着祢衡,强行送他前往荆州。同时,曹操还让手下文武百官在东门外设酒为他送行。

荀彧见状,急忙提醒众人:“若祢衡前来,切不可起身相迎。”不多时,祢衡到了,他下马后径首走进来,见众人皆端坐不动,便放声大哭起来。哭声悲切,回荡在厅内,让在场的众人无不侧目。

荀彧见状,皱眉问道:“你为何而哭?”祢衡抬眼扫视众人,大声说道:“我行于死柩之中,怎能不哭?”众人听后,纷纷怒道:“我等皆是死尸,你不过是个无头狂鬼罢了!”祢衡冷笑一声,反驳道:“我乃汉朝之臣,不作曹瞒之党,怎会无头?你们这些附庸风雅之人,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众人听后,气得咬牙切齿,纷纷想要动手杀他。

荀彧见状,急忙起身制止,说道:“区区鼠雀之辈,何足挂齿,又何必动用刀剑?”祢衡听后,冷笑一声,说道:“我虽是鼠雀,尚且有人性;你们这些人,不过是蜾虫(一种寄生虫,比喻无能之人)罢了!”他的话语尖锐如刀,首刺众人的心窝。

众人被他骂得哑口无言,心中满是愤恨,纷纷散去。曹操得知,心中虽怒,但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祢衡离去。

祢衡抵达荆州后,拜见了刘表。在与刘表的交谈中,他虽然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德行,但实际上却暗含讥讽,言辞之间锋芒毕露。刘表听后,心中颇为不悦,但表面上仍保持着镇定。他微微一笑,说道:“祢先生才华横溢,只是言语之间稍显尖锐。你且先去江夏见黄祖,看看他如何待你。”刘表此言,既是打发,也是试探。

有人见状,便问刘表:“祢衡如此戏谑主公,为何不杀了他?”刘表微微摇头,说道:“祢衡多次羞辱曹操,曹操却不杀他,是怕失去人心。如今派他来我这里,不过是想借我的手除掉他,让我背负害贤的名声。我若真杀了他,岂不正中曹操下怀?我如今让他去见黄祖,让曹操知道我刘表是有识之人。”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善。

此时,袁绍也派了使者来到荆州。刘表见两方使者齐聚,心中颇为踌躇,便问众谋士:“如今袁本初又遣使来,曹孟德又派了祢衡在此,我该如何抉择?”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无人敢轻易开口。

这时,从事中郎将韩嵩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如今两雄相持不下,将军若想有所作为,趁此机会破敌,不失为良策。若将军无意与之对抗,不妨择其善者而从之。如今曹操善于用兵,天下贤俊多归附于他,其势如破竹,势必先取袁绍,然后移兵江东。将军若与之为敌,恐难以抵挡。不如举荆州之众归附曹操,曹操必会重待将军。”韩嵩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众人陷入沉思。

刘表听后,微微点头,说道:“你且先往许都,观其动静,再作商议。”韩嵩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君臣各有定分。我如今事奉将军,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将军若能上顺天子,下从曹公,我韩嵩自然听命。然而,若将军犹豫不决,我到京师后,天子若赐我一官,那我便是天子之臣,不再为将军效力了。”韩嵩的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暗示了刘表的抉择至关重要。

刘表听后,沉默片刻,说道:“你且先往观之,我自有主意。”韩嵩微微点头,转身离去。刘表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荆州的未来,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韩嵩辞别刘表,一路风尘仆仆来到许都,拜见曹操。曹操见韩嵩前来,心中暗自满意,便当场拜韩嵩为侍中,兼任零陵太守。这一任命让在场的众人无不侧目,连一向沉稳的荀彧也忍不住开口问道:“韩嵩此次前来,不过是观察动静,尚未立下任何功劳,丞相便授予他如此高官厚禄,实在令人费解。而祢衡被派往荆州,至今毫无音讯,丞相却也不闻不问,这是为何?”

曹操听后,微微一笑,说道:“祢衡辱我太甚,我早己心生杀机。如今借刘表之手除掉他,又何必再问?至于韩嵩,他能来归附,便是对我曹某人的认可,我自然要重用他,以示天下英才皆可为我所用。”说完,曹操便命韩嵩返回荆州,劝说刘表归顺。

韩嵩回到荆州后,立刻去见刘表。他一进大厅,便滔滔不绝地称颂朝廷的盛德,劝说刘表派遣儿子入京侍奉天子。刘表听后,心中大怒,拍案而起,喝道:“你这是怀有二心吗?”

韩嵩见状,大惊失色,连忙高声喊道:“将军啊,您这是冤枉我啊!我韩嵩虽愚钝,但绝无二心。我之所以来劝将军,全是为了荆州百姓的福祉,为了将军的千秋功业啊!”

这时,蒯良站了出来,说道:“韩嵩在来之前,就曾对我提及此事,绝非临时起意。将军若因此而杀他,岂不冤枉?”

刘表听后,心中一动,想起韩嵩平日里的为人,便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便饶你一命。但你日后若再有二心,休怪我手下无情!”韩嵩听后,连忙叩头谢恩,心中暗自庆幸。

就在此时,有人前来禀报,说黄祖己经斩杀了祢衡。刘表听后,大惊失色,连忙问道:“这是为何?”

那人回答道:“黄祖与祢衡共饮,皆醉。黄祖问祢衡在许都有何人物,祢衡答道:‘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其他不算人物。’黄祖又问:‘我又何如?’祢衡答道:‘你就像庙中之神,虽受祭祀,只是灵验!’黄祖大怒,骂道:‘你说我是土木偶人!’遂斩之。祢衡至死骂不绝口。”

刘表听后,长叹一声,说道:“祢衡虽狂,但终究是一代才子,可惜死于非命。”他命人将祢衡葬于鹦鹉洲边,以示哀悼。

与此同时,曹操得知祢衡被杀的消息后,哈哈大笑,说道:“腐儒舌剑,反自杀矣!”他原本期待刘表会因祢衡之事而归顺,但等了许久,却毫无动静。曹操心中大怒,便欲兴兵问罪。

荀彧见状,急忙劝道:“袁绍尚未平定,刘备也未除掉,此时若兴兵江汉,便是舍弃心腹之患而先除手足之疾。依我之见,不如先灭袁绍,再灭刘备,届时江汉之地可一扫而平。”

曹操听后,微微点头,说道:“文若所言极是。”于是,他暂时搁置了对荆州的军事行动,转而全力准备与袁绍的决战。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