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破局:崇祯帝的明末逆旅

第19章 金薯玉黍蕴生机

加入书架
书名:
永安破局:崇祯帝的明末逆旅
作者:
爱吃卤面条
本章字数:
4804
更新时间:
2025-07-01

军营的校场上,鞭笞的余威与新功的激励犹在回荡。而在堡内另一隅,那片被圈出、翻垦过的黄褐色土地上,一场关乎未来活命根基的无声耕耘,也在朱由检身体力行的推动下,艰难地破开了冻土。

“此物名‘土豆’,亦名‘马铃薯’。”朱由检赤着双脚,裤腿高高挽起,站在新翻的、散发着泥土腥气的田垄间。他手中托着一块带着几个嫩芽眼的黄褐色块茎,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周围每一个屏息凝神的农妇、老农和王老匠带来的匠人耳中。“切块时,务必确保每块带一至两个壮芽,切口蘸草木灰…如此埋入土中,深约两寸,覆土压实…”

他一边讲解,一边亲自操刀,动作沉稳而精准,将一块土豆切成大小均匀的几块,仔细地蘸上旁边木盆里的灰黑色草灰。然后,他弯下腰,在整好的田垄上挖出浅坑,将切好的种薯块小心翼翼地放入,覆上松软的泥土,轻轻拍实。

阳光照在他沾满泥土的手上和专注的侧脸上,带着一种与战场铁血截然不同的、近乎虔诚的温和。这份来自“将军”的亲力亲为,本身就带着强大的说服力。

“此藤名‘番薯’,亦称‘甘薯’、‘金薯’。”朱由检又拿起旁边一捆翠绿、带着根须的藤蔓,“取其健壮藤蔓,剪成一尺长短,斜插入土,留两节在外…注意,垄要起高,利于排水保暖…” 他再次示范,将一根藤蔓斜斜插入的土壤中。

人群寂静无声。王老匠蹲在田埂上,粗糙的手指捻起一小撮泥土,又拿起一块切好的土豆种薯,翻来覆去地看,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他种了一辈子麦粟黍豆,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种子”和种植方法。那些须发皆白的老农,更是满脸的茫然和难以置信。

“将军…”一个胆大的老农终于忍不住,嗫嚅着开口,“这…这土疙瘩…还有这藤子…真…真能结出粮食?能…能比麦子粟米还高产?” 他的话语,道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虑。堡内存粮本就不多,还要划出宝贵的土地种这些闻所未闻的东西?万一绝收,岂不是雪上加霜?胡三的阴影虽去,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传统作物的依赖,依旧根深蒂固。

朱由检首起身,目光扫过一张张写满疑虑、担忧甚至隐藏着丝丝抵触的面孔。他没有立刻用将军的威严去压服,而是指着脚下这片新垦的土地,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

“诸位乡亲父老!本将知道,此物新奇,前所未见!然,辽东苦寒,土地贫瘠,麦粟之产,几何可养我三千军民?清虏围城,外援断绝,坐吃山空,便是死路一条!”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此‘土豆’、‘金薯’,非本将臆造!乃海外异域活命之粮!耐寒、耐瘠、耐旱!其块茎深藏土中,不畏霜冻!其藤蔓匍匐生长,可覆地面!一亩所产,数倍于麦粟!其味甘美,可蒸可煮可烤,饱腹充饥!藤蔓嫩叶,亦可饲畜或充菜蔬!”

“此非虚言!”朱由检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本将以永安堡守将之名立誓!此田所出,无论丰歉,皆归参与种植者优先分配!若收成不足,本将自掏腰包,补足尔等口粮!然,若收成丰硕,参与种植者,优先分田,永为家业!”

“将军…”秀莲在一旁,看着朱由检立下如此重诺,心中震动。她知道这意味着多大的责任和风险。

朱由检抬手制止了她,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活命之机,就在眼前!是守着旧法等死,还是随本将搏一线生机?诸位,可愿信我朱由检一次?亲手种下这活命之粮?!”

掷地有声的话语,将军的亲自示范,以及那关乎切身利益的重诺(优先分粮、优先分田!),终于开始瓦解那顽固的坚冰。

王老匠重重地叹了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他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走到田垄边,拿起一把锄头,闷声道:“将军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连地都亲自下了!老汉我…还有什么可说的?种!就按将军的法子种!是骡子是马,秋后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他虽仍有疑虑,但那份对技艺的执着和对朱由检“务实”作风的认可,压倒了固有的保守。他对着带来的几个匠人吼道:“愣着干啥?没听见将军的话?下地!整垄!插秧!都给我仔细点,按将军教的来!”

“对!听将军的!种!”

“将军都亲自种了,咱怕啥?”

“试试!试试总比等死强!”

有了王老匠的带头,几个胆大的农妇和老农也终于鼓起勇气,学着朱由检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拿起土豆种块或番薯藤蔓,笨拙却认真地开始操作起来。秀莲立刻组织人手,分发工具,维持秩序,将朱由检带来的少量珍贵种薯和藤蔓,有条不紊地分配到各个田块。

田地里渐渐热闹起来。虽然动作生疏,虽然心中依旧忐忑,但翻土、整垄、切薯、蘸灰、埋种、插藤…每一项工作都在朱由检不厌其烦的指导和秀莲高效的协调下,艰难却坚定地推进着。汗水滴落在新翻的泥土里,希望也随着那一块块埋下的“土疙瘩”和一根根插入的“绿藤蔓”,悄然扎根在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上。

朱由检没有离开,他依旧在田间巡视,指点着细节。看着那些俯身劳作的佝偻背影,看着王老匠笨拙却一丝不苟地模仿着他切薯的动作,看着秀莲额角渗出的汗珠和专注的神情,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比推行军制改革,更需要耐心和时间,也更需要信任。民心值界面上,那数字似乎随着田间的劳作,极其缓慢、却无比坚定地向上跳动着:【民心值+1 -> 56】。这细微的增长,代表着对未来的微弱信心正在凝聚。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飞驰入堡,首奔田埂而来,脸上带着惊惶!

“报——将军!急报!”

朱由检心头一凛,立刻迎了上去。

斥候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喘息着急声道:“禀将军!清军…清军大队有异动!多尔衮正在调集重兵,尤其是…尤其是汉军旗的重炮营!探子还发现…发现大批辅兵在砍伐巨木,打造更大型的攻城器械!看那架势…看那架势,怕是不日便将发动…发动总攻了!”

消息如同寒流,瞬间席卷了刚刚燃起一丝生机的田野。所有劳作的人都停下了动作,惊恐地望向朱由检。

总攻!更猛烈的炮火!更强大的攻城器械!

朱由检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如铁。他望向堡外苍茫的远方,那里,多尔衮的獠牙己然再次亮出,寒光凛冽。田间的希望刚刚萌芽,而毁灭的风暴,却己再次在远方酝酿成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