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开局差点饿死,刘备请吃饭

第73章 曹孟德收张文远,刘玄德得高顺投

加入书架
书名:
蜀汉:开局差点饿死,刘备请吃饭
作者:
大雨莎莎
本章字数:
460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吕布为曹军所执,押至许都。见曹操,布伏地而求曰:“明公,布愿效死力,助明公图谋大业,望明公赦布之罪。”

此时,程昱趋前,拱手而言:“明公,吕布此人,万不可留。忆其往昔,先事丁原,拜为义父,却因赤兔宝马与些许金珠,便背丁原而斩其首,转投董卓,又认卓为父。后为貂蝉,与董卓反目,致董贼殒命。此等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全无忠义可言。”

“且观其行事,盘踞徐州之时,与各方势力周旋,时而联此,时而攻彼,毫无信诺。若留之,日后必生祸端。明公欲成大业,需聚忠义之士,吕布这般品行,安能共事?恐其得势之日,便是背叛之时,彼时,明公大业堪忧。”

曹操闻程昱之言,神色凝重,沉思良久。

忆起吕布昔日之恶行,反复无常之态,深知留之必为大患。

遂目光坚定,下令道:“吕布为人,不忠不义,留之无益,着即处死,以绝后患。”

于是,吕布虽有求生之念,然因其过往劣迹,终难逃一死,为其反复无常之人生,画上了句号。

曹操破吕布,得张辽、高顺。操爱二人武勇,欲纳之。

高顺被执,神色坚毅,拒降曰:“吾事吕布,矢志不渝,岂降汝曹!”

操怒,喝令斩之。

张辽见状,急伏地叩首:“明公且息雷霆之怒!高顺忠勇非常,虽抗命于今,然其义可嘉。方今天下纷争,明公大业待兴,正需此等忠义猛士。若能赦其罪而用之,他日必为明公效死力。”

操闻之,沉吟良久,怒气渐消,遂止杀念,思处置之策。

高顺既被执,囚于大牢。

张辽往探之,见高顺形容未改,神色坚毅。

张辽趋近,劝道:“今吕布己殁,大势己去。曹公爱才,若公归降,必能得重用,共图大业,望公三思。”

高顺怒目而视,斥曰:“汝乃背主求荣之徒,有何颜面劝我!吾事吕布,生死相随,岂能效汝卖主求安。吕布待我不薄,吾心坚如铁石,断无降曹之理。”

张辽闻之,面露惭色,然犹不死心,复劝道:“方今天下大乱,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曹公雄才大略,必能定鼎中原,公又何必执迷不悟。”

高顺冷笑一声,道:“休再多言!吾宁为忠义断头,不做无义苟活之人。汝速去,莫再污我耳目。”

张辽见劝之无果,长叹一声,黯然离去。

张辽径往见曹操,拜伏于地,启曰:“明公,高顺虽执意不降,然其忠勇可嘉。布在时,顺倾心辅佐,矢志不渝。今虽与明公为敌,实乃各为其主。

望明公怜其忠义,赦而放之。纵其不愿归附,放其一马,亦显明公宽宏度量,日后天下闻之,必多慕明公仁德,西方贤才,皆愿来投。若杀高顺,虽除一敌,却失天下忠义之士之心,愿明公深思。”

曹操闻张辽所言,沉吟有顷,念及张辽之情,且欲彰己之宽厚。

遂颔首而言:“既如此,便予汝此面。”

即令左右:“释高顺。”

曹操既释高顺,郭嘉进言曰:“高顺勇冠三军,此等猛将,若为他人所用,异日恐成大患。明公宜早图之。”

曹操闻之,深以为然,遂遣精锐之士,暗中追寻高顺行踪,伺机截杀。

高顺行至半途,忽闻喊杀声起,西周伏兵骤出,皆曹操所遣截杀之人。为首者大喝:“高顺,汝今日插翅难飞!”

高顺神色未惊,掣兵刃在手,怒目而视,高呼:“曹贼背信弃义!”

言罢,拍马冲入敌阵。其势若猛虎,所当披靡,刀光霍霍,血溅当场。

敌军层层围裹,矢石交下。

高顺左冲右突,虽身中数创,仍奋勇无前。

激战良久,高顺瞅准敌军破绽,奋力杀出一条血路,夺路而逃。

追兵不舍,高顺一路疾驰,奔至徐州地界,见身后追兵渐远,方得喘息。

此时己血染征袍,疲惫不堪,然目光坚毅,望徐州城,隐有决然之色。

高顺奔至徐州城下,身后曹军紧追不舍。

关羽于城上望见尘烟起处,知有战事,又见曹军旗号,料有变故。

遂提青龙偃月刀,跨赤兔马,率部出城。

曹军见关羽杀至,攻势稍缓。

关羽怒目圆睁,声若雷霆:“曹贼安敢在此放肆!”

言罢,纵马冲入敌阵,其刀势如劈山,无人能当。

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高顺见关羽来援,精神一振,返身再战。

二人前后夹击,曹军难以抵挡,遂大败而逃。

关羽收刀驻马,视高顺曰:“壮士无恙乎?”

高顺抱拳道:“多谢将军救命之恩,高顺没齿难忘。”

高顺与关羽,往昔曾有数面之缘。

二人皆为秉持高义之士,然彼时各事其主,阵营有异。

高顺随吕布纵横,关羽佐刘备周旋,故而虽彼此心有敬慕,终鲜少往来,唯于阵前兵戎相见时,互见对方忠义勇烈之态,暗自心许。

初,刘备纳吕布,待之甚厚。然吕布反复无常,数番背义,实有负于刘备。

高顺心内,于刘备颇具好感,知其仁义。

奈彼时各侍其主,身为吕布麾下,诸多心思,难以言说,唯尽忠本职,从吕布令,纵心有所感,亦未便表露。

高顺至刘备前,坦然陈其愿投之心。

刘备闻之大喜,纳高顺于麾下。

旋即令高顺往训新募之卒,高顺领命而去。

曹操闻高顺投刘备,心甚不悦。自悔初不应允张辽所请,于张辽遂生怨言,然隐而不发。

张辽亦未料高顺竟投刘备。

自高顺投刘备之事后,曹操心中芥蒂难消。

虽未对张辽明言怨怼,然言行之间,渐生疏离之意。

往日,曹操与张辽议事,常促膝而谈,言语恳切,诸事皆不避嫌。

而如今,曹操见张辽,神色虽未露喜怒,然交谈之时,多为寻常事务,不复往昔推心置腹。

军中诸般要务,曹操亦鲜少委于张辽。

今时,有战事筹划,曹操与郭嘉、荀彧等谋臣密议,张辽虽在列,却甚少得曹操垂询,所领之职,不过巡查营寨、督运粮草等寻常事务。

张辽亦察觉曹操态度之变,心中忧虑,却不知如何排解。

一日,张辽见曹操独坐营帐,似有所思,遂入帐欲进言。

曹操见张辽至,神色平淡,未等张辽开口,便以有事为由,令其退下。

张辽无奈,只得退出营帐,心中长叹,深知因高顺之事,自己于曹操心中之地位,己大不如前。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