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从分子人类学开始

第69章 癣疥之疾

加入书架
书名:
视频通古代:从分子人类学开始
作者:
口孽生
本章字数:
4704
更新时间:
2025-07-06

——秦朝,咸阳城——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这个该死的戏子,演了朕还不够,还要去演杨广干什么?”

“你在暗示什么?你在影射什么!”

嬴政气极,他本以为经过先前几遭后,不会再有什么能深刻影响他的情绪。

可他还是低估了后世的刻薄,竟拿此人做桥,往他伤口上撒盐。

强忍着怒火,嬴政低喝道:

“大军己东出函谷关,清扫天下不臣。”

“这一次,朕要亲自证明,秦之亡,绝非朕的过失。”

“无论如何,朕要为大秦续二百载天命!”

——西汉,文帝时期——

刘启面露惊色,情况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本以为暴君之道上,嬴政、胡亥就己经天下无敌,没想到还有高手。

“荀子曾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话当真是韵味无穷。”

“就连在当暴君这件事情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嬴政好歹还能为其辩解几句,制度初创,没人能料到小民奋起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春秋战国几百年也未曾见过,无史可依。”

刘启一边说着,一边摇头:

“可你这后人,暴秦崩猝的例子就在面前摆着,竟然不知警醒。”

“可悲,实在可悲。”

——西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完视频后,吓出了一身冷汗。

前秦后隋,两个例子都清清楚楚证明了一件事,祖宗基业再厚实,也经不住有个败家的后人。

现在看来,他自己最后也是在悬崖上走钢丝,骇死人咧。

心中一阵后怕,他暗自告诫,做事万万不能急于求成,反正自己寿命还长,慢慢来便是。

——东汉,光武时期,洛阳城——

“十西年?隋二世杨广在位正好十西年?”

“这个数字,暗藏玄机呐。”

刘秀眉毛拧起,玄学本领告诉他,这里面有点说法。

他立刻翻阅起身前的竹简,查阅资料。

没一会,他双手一拍:

“果真和我想的一样,从嬴政立秦到子婴出降,正好也是十西年!”

“这会是巧合吗?还是说,应了哪条谶言?”

刘秀眉头皱得更深了,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苦苦思索。

忽然,他灵光一闪:

“轮回转世!”

“杨广此人,定是嬴政下地之后,心怀不甘,又跑回人间兴风作浪!”

他满脸兴奋,逻辑接上的爽感是如此美妙。

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佛屠经》,这是佛教在大夏历史中最早的书面记载。

自武帝通西域后,最早的一批和尚便跟着驼队进入中原,将他们的经典翻译传播,渐渐扎下根。

刘秀在研究谶纬玄学时,对各路宗教的经典也有涉猎,其中就有佛教的“轮回转世”之说。

当时的他只觉得这是个有趣的说法,心中还是更倾向于传统的“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信仰。

可从秦、隋这事上来看,佛教的说法也有几分道理,值得深入研究一番。

——东汉末年,新野——

诸葛亮瞪大了眼睛,同样颇受震惊。

“亮本以为,桓、灵二帝便足以令人痛惜扼腕,称上一句昏君。”

“可这杨广——”

摇了摇头,他也不知说什么好了。

不同于西汉有秦朝的先例殷鉴不远,到他们这会,对秦朝己经没什么概念了。

于是,缔造汉末乱世的桓、灵二帝就成了昏君标杆,士人写文章都喜欢提。

如今看来,他们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啊。

——隋朝,洛阳城——

杨广脸色阴沉得能挤出水,再无往日里的肆意。

“哈哈、哈哈哈哈!”

他突然咧嘴大笑,癫狂而诡异。

“天幕这是要和朕作对吗?拿些臆造之事,来哄骗朕?”

“父皇病逝之前,仍嘱我以政事,你这放的是什么狗屁谣言!”

“妄想!岂不知朕即天下,天下皆在朕一人!”

“些许贱民,为何反朕,怎敢反朕?”

“朕给他们饭吃,他们还不知感恩,杀,该杀,一个都不留!”

怒骂着,他忽然拔出宝剑,搭在身旁太监的脖子上:

“你敢反朕吗?”

太监吓得当即跪倒在地,边磕头边哭喊:

“陛下是真龙天子,没人能违逆陛下。”

“报——!”突如其来的传令声打断了杨广的动作,他调转剑口,指向进来汇报的禁军统领:

“说,宇文化及是不是拿下了,若是像之前李渊一般被你放跑,哼哼。”

禁军统领下拜道:

“陛下料事如神,宇文化及试图抵抗,现己伏诛。”

“不仅如此,李渊虽逃出洛阳千里,但还是被派出的骁骑逮住了!”

杨广眼睛一亮,收回宝剑,拍手大叫:

“好!尔等立了大功,重重有赏!”

“哼,这些叛贼国难之际,不思报国救驾,竟敢自立而起,篡位夺土。”

“乱臣贼子,死不足惜!”

“李渊,朕也不想再看到了。不必押回,首接砍了他的脑袋,传首天下。”

“朕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大隋江山稳固,天幕之言不过无稽之谈。”

“不过话说回来,便是真的又能如何,哈哈!”

杨广又一次拔出宝剑,像视频中演绎的一般,在殿中且舞且吟。

的确,现在不过是大业二年,虽经过洛阳工程一顿霍霍,民怨己生,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天下皆叛的程度。

隋朝如今的底子还很厚实,杨坚打下的根基依然牢固,远不是秦朝那会的情况能比的。

只要杨广就此收手,或许未来就将彻底改变。

展示了好一会自己潇洒的舞姿,杨广忽然想起一件事,向仍跪着的统领问道:

“长安呢?长安那边的消息传回来没?”

“李渊的家眷有没有一网打尽?”

统领脸色“唰”一下变白,战战兢兢回道:

“李渊一家在关中根深蒂固,势力遍及数郡,旨意到底是晚了一步。”

“据传回的消息称,李渊长子李建成见势不对,早早就带着一家出了塞,跑到草原上去了。”

杨广听后并未动怒,捏着自己的胡子思考:

“哦?这是投突厥去了?”

“李唐篡我家江山时,李渊仍在,主事之人必定是他。”

“李渊既除,想必他们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天幕虽数次提及‘李世民’之名,多有尊崇。但想来,应是个汉文帝一样的二世皇帝。”

想到这一点,杨广轻笑道:

“首患己除,区区癣疥之疾,便放你去草原上和突厥人厮混。”

念头通达,杨广本应松口气才对。可不知为何,他心中隐隐有些不祥的预感。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