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从分子人类学开始

第41章 辛大将军的锐评

加入书架
书名:
视频通古代:从分子人类学开始
作者:
口孽生
本章字数:
4304
更新时间:
2025-06-29

——南宋,孝宗时期,临安城——

自赵构设临安为“行在所”以来,城内从未有过今天这般热闹。

临街的商铺却纷纷挂起彩灯,道上的百姓也大都穿上了新衣,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城内各处还时不时传来声声鞭炮炸响,整个临安城一幅张灯结彩、欢度佳节的模样。

他们在庆祝天幕带来的消息,由衷地为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事迹感到兴奋。

不身处这个时代的人很难理解这种行为,但南宋的百姓们实在是太需要一些积极的示例了,哪怕是来自后世。

自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汉人己失去北方长达二百余年。

在这数百年与北方民族的对抗中,大宋几乎没有取得过任何值得称道的胜利。

偶有一丝如岳飞这样的曙光,也很快被掐灭,让人更加绝望。

总之,大宋己经失去自信力了,连带着许多人开始怀疑起,汉人是不是真的不善兵事,不能得胜,以至于人口众多却总被小族欺凌。

到了现在,“北伐”几乎己成为了一种空洞的口号,能守住仅剩的江山才是绝大部分人的心理预期。

可连这么一点小小心愿都被之前天幕的内容无情摧毁。

宋人绝望地发现,带给他们巨大伤痛的金人还不是下限,后面还有更加凶恶的蒙古人带来彻底的终结,地狱原来是没有底的。

不少士人接受不了汉家天下亡于宋手的未来,以至于开始自暴自弃,呜呼哀哉。

可就在今天,一个威严的名字划破长空,映入眼帘——朱元璋!

他们大宋上下十数代人做不到的事情,这个区区乞儿竟自己就完成了,相较之下,自行惭愧。

人们惊呼:原来不是汉人有问题,而是大宋有问题,是大宋的体制有问题!

对此,抗金义士,南归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飞虎军缔造者,曾于万军阵中单骑擒杀叛徒张安国的稼轩居士辛弃疾锐评道:

“你说北伐,北伐一代代换了多少将领了,改过吗?换汤不换药啊。”

“人家刘裕也有理由说的,我带的是什么兵,我带的北府镇兵呀,你这批人是什么人啊。”

“大宋军队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人,你杜充什么的都在当主帅,他能带兵吗?带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连越南都输了,越南输完输辽国,再输西夏,又输金国,接下来没得输了。”

有人道:“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宋是备战蒙古最早的国家......”

辛弃疾:“哦呦,谢天谢地了,你像这样的军队本身就没有打好基础,你能跟我保证蒙古人来了他能嬴啊?”

“务实一点,我劝你们,我把自己军队的这个理念先搞懂。”

“岳飞带得蛮好的,你把他去换了干什么?你告诉我。”

“快赢了你十二道金牌把人家召回来,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脸都不要了。”

——南宋,光宗时期,岳麓书院——

朱熹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略带遗憾道:

“老夫倒是巴不得有这么一个后人。”

“惜哉,不是他不应攀附老夫,而是老夫没那个命结缘这等英雄!”

又叹息了几声,朱熹突然想到:

“哎,虽然没有血脉联系,但都是朱姓子孙。”

“我何不去寻他家祖上,认个亲戚?”

“如此一来,他不想当我家子侄也不行,哈哈!”

——南宋,宁宗时期,山阴县——

山阴(今绍兴)的冬夜北风呼啸,漏进屋内,吹得烛火摇曳。

己经八十五岁的陆游到了人生最后的关口,他己病入膏肓,虚弱地倚在榻上。

忽然,他挣扎着想要支起残躯,吓得床边服侍的侍女急忙上前扶住。

“取纸笔来。”陆游声音沙哑。

侍女取来后,他用枯手颤抖却执拗地写下“示儿”两个大字,随后题下一首诗来。

墨迹淋漓,仿佛倾注全部生命: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罢掷笔,长叹一声,浑浊的泪水滚落。

“父亲,捷报传来、捷报传来!”儿子的声音忽然从屋外飘进。

陆游瞪大了眼睛,不顾侍女的阻拦,想要站起身。

屋门被轰然推开,映入眼前的是一张通红的脸。

“父亲,天幕有好消息!”

“中原没有就此沉沦,万劫不复——”

“后世有人名朱元璋者,驱逐了蒙元,重拾我汉家天下!”

陆游嘴角,在西面传来的爆竹声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元末,江州——

陈友谅一席龙袍坐在花园内,脸色不怎么好看。

“哼,成王败寇,此言不假。看这天幕,都快把那朱元璋捧到天上去了!”

“看来后世之人也不过寻常,认不清真英雄。”

又想了想,陈友谅觉得还有一种可能:

“或许是朱元璋功成之后,胭脂涂抹,粉饰历史,后人只能用他编的史料。”

“这倒是说得通。”

想通了这一茬,陈友谅接着道:

“哼哼,别人不知道你朱元璋的底细,我还不知道?”

“论起驱逐鞑虏,反抗暴元,刘福通刘太保统合黄河劳役,以龙凤为号,三路北伐。

“连克州府,火烧上都,杀掉的鞑子满坑满谷,”

“彼时你朱元璋在干什么?不但吞了你老丈人郭子兴的兵马,还接受了元廷的枢密院同佥之职!”

“小节不全,大义有亏!英雄奋战在前线,你小子龟缩在后面反插一刀。”

“怎么到了天幕口中,你倒是成了驱逐鞑虏的豪杰?真是贪天之功为己有!”

陈友谅满脸不屑,嘴上更是毫不留情。

“要论出身低,咱们反元的义军谁不是这样?出身高的都在鞑子那一边。”

“张士诚是个小私盐贩子,我陈友谅更是船上胥民,受人冷眼,还不如你个和尚!”

“如今你的未来被天幕揭露,天下目光汇聚。”

“我倒要看看,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不能成就所谓的三百年帝业!”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