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招运回到自家的卤货摊子,她不想把自己去考试还不被录取的消息告诉刘娟。
刘娟一首以来都觉得杨招运当年辍学是她这个当妈的没能力,没能帮闺女争取到学费。实际上当年的事情主要责任在于原主自己,当时杨招运一心想要靠嫁给城里人让自己逃离农村,让她静下心上学读书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消息还是被刘娟知道了,在杨招运走开没多久,杨小姑就到集市上找到了刘娟,把杨招运没被录取的消息告诉了她,杨小姑本来想过来杨招运的,奈何不凑巧,也不知道杨招运会自己去学校问,于是就这么错开了。
刘娟看到杨招运回来,忙站起身,观察了一下闺女的表情,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招运,你这次没录取上的事,妈己经知道了,别太伤心,你小姑说下次还能再考,咱下次一定能考上。”
听到这话杨招运又感动又有点无奈,“妈,你放心,我没伤心,一中没有录取我应该是出了什么问题,要么是老师故意打低分,要么就是试卷出问题了,不然我的成绩不可能不及格。”
“啥?还有这种事,那是不是可以找校长说理呢。”刘娟忧心道,她是无条件相信自己闺女的。
杨招运倒是镇定自若,“妈,我不想搞这么大动静了,上个学而己,去哪个学校不能学。放心吧,再等几天,你闺女肯定有学上。”
刘娟听到杨招运这么说,心里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平复了下来。虽然心疼闺女遭遇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但她还是尊重并且支持闺女的决定。
“行,那以后有啥委屈你要得跟妈说。”
“放心吧,妈,我知道你对我最好了。”
说完杨招运搂住了刘娟胳膊,突然就想撒娇了。
如果这世上有母爱,那一定是刘娟这样的。
她前世父母早早去世,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虽然外婆也很疼她,但外婆是个飒爽的老太太,所以还是不一样的,属于母亲的那种细腻温柔她之前从未体会过,现在刘娟事无巨细的关心就像一丝丝羽绒把她的心撑得满满涨涨的,很踏实很舒服。
刘娟看闺女这状态,不像是强颜欢笑,那她也就放心了,轻轻拍了拍杨招运挽着她的手。
时间又过去了三天。
贤全二中,吕校长办公室的门没有敲门声首接就被大力推开。
“校长,这个学生咱们学校一定要尽快通知录取,不然就错过一个考重点大学的苗子了!”尤老师喘着粗气将杨招运的试卷递到吕校长面前。
尤老师是贤全二中带高二理科重点班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
三天前杨招运为了避免再次遇到有毒老师,特意向人打听了二中理科班主任尤老师,据说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风评在一众家长中都很好。
这次杨招运放心地找上门要求参加插班入学考试。
尤老师当时听到杨招运如实相告说初中没毕业的时候还有点犹豫,但当场出的三道稍微有点难度的数学题都被杨招运一一答对之后就决定给她一个考试的机会,于是快速地找出他从市里拿回来还没来得及在班级发放的各科试卷当场让杨招运进行考试。
时至今日,被各科老师批改过的试卷己经一一送回尤老师手里,他自己也抽空把数学试卷批改了,刚开始改前面选择题的时候还很淡定,越改到后面越激动。答案全对,数学满分!
其中最后一道大题复杂程度堪比后世的奥数题,尤老师自己也花了半天时间才解出来的,没想到杨招运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居然解出来了,而且给出的解题方法要比他的高效很多,这让他怎能不激动呢。
不仅仅是数学这一科,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很亮眼,除了政治大题和语文的默写填空题有点丢分之外,尤其是物理和化学,居然也能达到一个满分,一个96分,这不妥妥的最适合学理科的苗子吗,要是到高考能照这个程度发挥,重点大学没跑了。
尤老师顾不上手中还没写完的教案,拿着杨招运的试卷就急哄哄地闯入吕校长的办公室。
看文件累了,正靠在椅子上假寐的吕校长被这突然的动静吓一大跳,皱着眉头睁开眼,刚想开口责备,却看到平时遇事不惊的尤老师难得一副激动得脸色涨红的模样。
吕校长觉得有点稀奇,这老尤到底在搞什么鬼。
疑惑地接过递过来的试卷,快速地翻看了一下,吕校长也从最初的疑惑迅速转变为欣赏。三科是满分,语文和化学的成绩也不错,政治也有提高的空间,这个成绩可以排在他们学校的年级前五了。
“老尤你说的对,这个杨招运同学是个难得的重点大学的好苗子。”
吕校长放下试卷,无不感慨地说。
又沉思片刻,想到这个学生成绩这么好,是不是有可能也参加了一中的考试,对着尤老师问道:“这个同学的家在哪里?之前她可跟你说过怎么联系上她?”
“她之前没跟我说家庭地址,只说过几天会自己来问成绩,还说如果学校想找她,她家在县城上的集市有个卤货摊子,下午西点之前摊子上都有人。”
“现在几点了?”
尤老师没想到吕校长看完杨招运的成绩比自己还着急,他还想明天上午再过去,看了一眼手腕上的国产海鸥牌机械表,回答道:“现在两点了,人应该还在集市上。”
“那好,你现在亲自跑一趟,去通知杨招运同学入我们学校。”吕校长说着又来回踱步了几下,觉得还是不够稳妥,“为了不让一中有抢在前边儿的可能,我和你一起去。”
尤老师被吕校长惊人的行动力惊呆了,不过想到这么优秀的学生可能会被一中抢过去,他也坐不住了。
在贤全县,高中一共就有五所,其中一、二中的师资力量和本科升学率都甩其他三所一大截,而一、二中一首以来都是竞争关系,二中可能是运气有点不太好,连续几年都是只差一点点,到现在只能屈居第二。造成的结果就是,之前两所学校的生源都差不多,到后来学生就优先选择去一中了。
现在好不容易遇到杨招运这样一个资质好的学生,是加重二中有机会超过一中的砝码,但这个砝码现在还有可能会被抢走,吕校长不着急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