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的凌越科技总部依然灯火通明。
苏晴站在27楼的茶水间,指尖紧紧攥着那份刚打印出来的内部项目调研文档,文件页角微微卷起,被她不自觉地碾出了折痕。
她不是第一次这么深夜还待在公司,也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心跳如鼓的焦灼感。
那份文档,是黎翰林办公室机密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的只读资料,一份标注“项目代码Z-2019”的匿名计划概览。
而她知道,那个代码,与五年前沈家的陨落有首接关联。
她盯着打印纸上那串冰冷字符——“战略资源重组建议书:目标企业——沈氏控股(2019Q2)”,心中掀起剧烈波澜。
当年,她不过是沈韵的大学舍友、黎翰林的短暂女友。她曾认为自己只是被情感波折和家族压力挤出的失败者。但此刻,她却突然站在了两条命运交错的线上。
手机亮起,沈韵的讯息弹出。
【文件进展如何?】
她盯着那行字,不知该如何回复。
苏晴曾无数次在深夜梦回大学。那年她刚进商学院,黎翰林是校外投资社团的特邀导师——他那年28岁,刚回国掌管黎氏系在东南亚的两支新基金。
他站在讲台上讲融资结构时,眼神冷静,语速沉稳,她当时坐在第三排,看着他,竟恍惚地想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强者的魅力,在于他随时都能不爱任何人。”
她爱他,毫无预警地沦陷。他并未明确回应,却从未远离。
两人之间的第一次真正接触,是在一次私宴结束后的深夜车内。他为她开车门,目光与她相撞,忽而偏头低笑:“你一整晚都在看我。”
“你讲得很好。”她轻声答。
“是我讲得太好,还是你太容易心动?”
话音未落,他俯身替她扣上安全带,指节擦过她锁骨,她的心跳失控。
后来他们并没有真正交往。黎翰林从未公开她的身份,却给她所有“恋人”的特权——深夜单独共处、私人基金研讨小组的旁听、甚至投资圈闭门会谈的观摩机会。
她以为那是特别。
首到他母亲去世那年。
她鼓起勇气去医院送了束花,却被安排坐在“外围接待”的位置。
她那时才明白,他对她并无深意,她只是“适合在身边”的人,而不是“可以带回家”的人。
她赌气断联,却在离开黎翰林后两个月,被沈韵邀请加入一家新创咨询公司。
从那以后,两个女人的命运,在商业战线重新交错。
苏晴在凌越科技内部步步高升,而沈韵——成为她最倚仗也最提防的盟友。
她至今记得三个月前沈韵第一次在她面前提起“复仇”两个字时的眼神。
“我不是要毁了黎家。”
“我是要他们,痛一次,像我父母那样痛。”
那一刻,苏晴竟然想起了黎翰林眼中曾闪过的柔光。
可是现在——她的心开始动摇了。
因为她发现,黎翰林可能从未真正对沈家的事有明确知情。那份Z-2019的文档,是黎正雄团队首接决策的机密,而他……甚至可能是执行链条之外的旁观者。
这让她内心更乱。
而此刻,沈韵的信息又一次弹出。
【确认那份Z档案是由他签发的吗?】
苏晴盯着屏幕,没有立刻回复。
她望向窗外,城市沉睡,只有头顶会议室还亮着灯。
她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了。
苏晴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敲击,思绪纷乱如潮。那份代号“Z-2019”的文件,仿佛一柄无形的刀锋,割开她多年掩藏的伤口。每翻一页,都像在撕裂一段过去。
记忆回溯到大学时代,她与黎翰林的那些细节,像电影画面般重现,清晰且鲜活。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校园的樱花树下,微风拂过她的发丝。黎翰林穿着休闲西装,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投资报告,走到她面前。
“苏晴,你的分析报告写得很有深度,尤其是市场风险那部分。”他轻声说道,目光专注中带着赞赏。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低声回应:“谢谢,我还需要向你多学习。”
两人相视一笑,世界仿佛只剩下彼此。
随后的日子里,黎翰林时常会找她讨论项目,偶尔会带她去参加各种高端投资沙龙。每一次,他们的距离似乎都在无形中拉近。
有一次,两人共同加班到深夜,办公室只剩他们两人。黎翰林递给她一杯咖啡,温热的液体散发着苦涩香气。
“你累吗?”他问。
苏晴摇头,目光定格在他眼睛里,“不累,因为有你在。”
黎翰林轻轻笑了,伸手拂过她发际,指尖温柔得几乎能融化人心。
那个夜晚,他们第一次手指相触,短暂而炽热。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随着黎翰林家族的压力渐增,他开始疏远她。苏晴渐渐发现,他的世界里,始终有一道无法逾越的界限。
某次她鼓起勇气想要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时,黎翰林冷静而决绝地说:“苏晴,我们都需要清醒,家族的事远比我们个人重要。”
那一刻,苏晴心如刀割,泪水模糊了视线。
分开后,她选择隐忍,投身事业,希望用实力证明自己。
命运却再次将她拉回沈韵身边。两人的友情因共同的商业目标而变得紧密,却也因为各自的秘密而复杂。
苏晴明白,她不能全心信任黎翰林,也不能完全依赖沈韵。她成了两个世界的桥梁,同时也是夹缝中的行者。
此刻,苏晴望向窗外,城市的霓虹闪烁,仿佛在诉说一段无声的悲歌。
手机再次震动,是沈韵发来的消息:
【今晚见面,谈谈下一步计划。】
她深吸一口气,回复了一个简单的“好”。
接下来的夜晚,她将如何抉择,如何在情感与利益之间权衡,将成为这场豪门恩怨的新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