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地里,爱民己经掰完了一垄地。这块地每一垄都不长,一亩多的地分了有十垄。
到晌午错,俩人掰完了六垄地,才一起回老院吃饭。
忙天时候,大哥爱国一家也是回老院吃饭,他们的儿子小峰也是留在这里让爱国娘看着。
爱国爹和老三爱军在一处干活,收他俩和爱国娘三个人的地。
爱国两口子收他们一家三口的地。
爱民两口子收自己一家三口的地。
两家的孩子,都放在老院让爱国娘看着。
爱国娘是一个小脚老太太,走不了远路,多少年没有下地了,就是在家里忙活。
爱民两口子回来时,爱民爹和哥他们,都己经吃过饭又下地了。
只见在堂屋的地上,爱民娘铺了一张草席,小峰和小倩躺在上面睡着,爱民娘坐在旁边,拿个蒲扇在给他俩扇。
现在己经是九月底了,早晚天气都很凉爽,但中午这会,还是有些热,再者也有蝇子飞来飞去的,扰孩子们睡觉。
爱民娘看他俩都这个点了才回来,有些心疼的说:
“灶屋的锅里给你俩留的有饭,赶紧去吃吧。”
爱民和淑贞去灶屋盛饭,爱民说:“看咱娘对这两孩子照顾的多细心,都是她的亲孙,她心底里都是一样的稀罕。”
淑贞笑着道:“是,是,是,你娘对咱小倩有一点好,都能被你看到。”
俩人端着碗来堂屋吃,好陪陪老娘。
爱民娘看着爱民,嗔怪道:“你们那屋子也空着,天热时让你们搬回来住,你说不用。”
爱民说:“天热菜长得好,收的也勤,天天忙死了。晚上地里睡着,不比在家里凉快,也就没回来住。”
“到天冷了,菜园子里也没啥活了,我们就回来住。”
爱民娘听了这话,脸上浮上笑容。
这事爱民和淑贞己经商量过了,天冷地里没啥活,守在那冷兮兮的干嘛,到时他们一家三口都回来。
爱民愿意回来,淑贞就没得说,有爱民在,她遇事就不需要和婆婆有正面接触,想想倒也能够安稳过日子。
爱民这点很好,遇事总是把淑贞护在身后,尽量避免婆媳的正面交锋。老娘就算埋怨,也只能是埋怨自己儿子,但母亲和孩子之间,能有多大仇恨,事过气也就消了。
而爱国在这点,就不如爱民。爱国经常是闷不吭声,婆媳之间需要有啥交际时,总是由媳妇来冲锋陷阵。所以,爱国媳妇和婆婆之间常有矛盾。
吃过饭,顾不上休息,俩人继续去地里掰玉米。
等全部掰完,己经是夕阳西下了。爱民回老院赶了牛车来,俩人一起把掰完的玉米,装车拉到菜园子。
菜园子那块地离这块地没多远,不过拉完,也己经夜深了。
把牛车送回老院,爱民抱着小倩,三个人一起往菜园去。
虽然这一天很累,虽然天黑路不太好走,但此刻,一家三口在一起,却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一个麻烦接一个麻烦,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什么麻烦都不怕。
把玉米皮剥剥,让玉米晒着。砍掉地里的玉米杆子,把剩在地里的玉米茬子一个个锄掉,另一块地的红薯就该出了。
这些全部忙活完,就是犁地了。以前家里没有牛,就是人拉犁。好在爱民家弟兄三个,一般就是爱民爹在后面扶犁,三个儿子在前面拉。
农村人大多重男轻女,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想想农忙时,这些出大力的活,女孩家怎么能干的来,没有男孩还真是不成。
好在如今家里有一头牛,农忙时就几家轮流用。
菜倒是好种,况且菜地还就在屋门前。趁着干这些农活的空档,把菜地翻完再平整下,就可以种上萝卜、白菜、芥菜、菠菜,围上大葱。
犁完地,还要平整土地,之后种上小麦,用耙子耙出地垄。
接着,还需要把红薯收拾下。挑选出没有伤疤、没有破皮的好红薯,放到地窖里。其余的用擦板把红薯擦成薄片,首接把一片片放在地里晒干,然后装到麻袋里。
等地窖里的红薯吃完了,可以首接拿这些红薯片洗洗煮到玉米糁饭里吃,也可以把这些红薯片拿去磨成红薯面。
淑贞喜欢擀红薯面条,捣个蒜汁,滴几滴香油,煮面条时再放进去些收红薯时摘得经晒干保存的红薯叶,想想就很美味。
爱民是不爱吃红薯面条,以前没啥吃得时候,吃的最多得就是红薯,他是吃的够够的。
这些农活都忙完了,也就暂时闲下来了。说是闲,农村人,哪有闲的时候。菜地里除草、打药、浇菜,是常有的活。
还要把玉米粒剥出来,一大片的玉米棒子在那放着,遇上下雨还要盖,剥出来装袋就不用操心了。
不过在农村,这些活都是在冬天闲着没事时,慢慢干的,也不急。主要是纯手剥,也很慢,急也急不来。
这天,爱民和淑贞俩正在剥玉米粒,李二强过来了,跟爱民说:“现在大家伙都忙完地里活了,我想趁着现在天还没变凉,把我的茅草屋也建起来,红强只怕年前就要结婚了。”
“中,需要我干啥了就叫我,以后咱就是邻居了,也有人跟我做伴了”,爱民爽快的说道。
说干就干,二强找了本家的男人们一起帮忙。虽说是盖茅草屋,但也是打算一家人要住一两年的,所以也是马虎不得。
需要先清理场地,挖地基,准备土料。
之后分层夯土做墙体,等墙体全部干燥后,再铺好茅草做屋顶。
二强是打算把房子建在爱民的房子旁边,在他家地头。
要开始建房了,淑贞嫌人多太闹腾,就想带着小倩回娘家住几天。
刚结婚的媳妇,大多都还是隔段时间,就想着要回娘家住几天。可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白天去晚上回,不愿意在那住了。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哪都没有自己家住着舒坦。
淑贞娘家离这也有六七里地,爱民想着淑贞一个人抱着孩子去太累。就回老院赶了牛车,送她们娘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