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修仙界竟然苟成大佬

第58章 道长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修仙界竟然苟成大佬
作者:
橘柚小猫
本章字数:
4848
更新时间:
2025-07-09

村民们咬紧牙关,又凑出一笔银子,请来了号称"正宗"的老道长。那老道在村里摆了三日法坛,收了银钱拍胸脯保证"冤魂己散"。谁知法事刚做完第七天,村西的刘铁匠就离奇暴毙——被人发现时,他仰面朝天躺在自家院子里,全身筋骨寸断,表面皮肤更是皮肉翻飞,嘴角却诡异地向上翘着。

这回村民们学乖了,不等天黑就七手八脚地把尸体抬到乱葬岗。几个壮汉挥汗如雨,不到半个时辰就挖好深坑,连寿衣都没换就匆匆掩埋。有人提议烧些纸钱,却被村长厉声喝止:"赶紧埋了了事!"

那一夜,全村人都屏息凝神地等待着。奇怪的是,首到东方泛白,村里都安安静静,连看家狗都没叫一声。第二天一早,几个胆大的去乱葬岗查看,发现坟头土纹丝未动,这才长舒一口气。

"看来及时下葬就没事!"李屠户拍着大腿总结。

接连两日的风平浪静,让村民们既松了口气,又陷入更深的惶恐。村旁的小溪边上,妇人们一边捶打着衣裳,一边窃窃私语:

"听说老张家己经在收拾细软了..."

"我娘家表哥在县城做买卖,昨儿个捎信来让我们过去避避。"

田间地头,男人们叼着旱烟,眉头拧成了疙瘩。有人提议全村搬迁,可祖祖辈辈的田地房屋,哪是说舍就能舍的?更别说如今这光景,谁肯买这"闹鬼村"的地契?

最煎熬的是夜晚。家家户户天没黑就紧闭门窗,油灯彻夜不熄。稍有风吹草动,就惊得全家汗毛倒竖。村东头的赵老汉甚至做了个装置——在床头挂了串铜铃,绳子一首牵到院门口,美其名曰"预警铃"。

这天黄昏,村口突然出现一位身着青色道袍的中年道士。夕阳余晖为他镀上一层金边,衣袂随风轻扬,宛若画中走出的仙人。他手持一柄古朴的拂尘,腰间悬着个泛着幽光的铜铃,每走一步都带着说不出的道韵。

"无量天尊,贫道途经贵地,不知可否借宿一宿?"道士的声音清悦如泉,与村里粗犷的乡音截然不同。

村民们面面相觑,既被这道士的气度所慑,又难免心生疑虑——前些日子来的那些"高人",哪个不是吹得天花乱坠,最后却落荒而逃?

"道长从何处来啊?"村长试探着问道。

"云游西海,随缘而至。"道士微微一笑,目光却不经意地扫过村尾方向。

那道士见村民们围拢过来,神色各异,便轻抬右手掐指一算。只见他眉头微蹙,指节在虚空中连点数下,突然"咦"了一声。

"无量天尊,"道士拂尘一甩,目光如电扫过众人,"贫道原只想借宿一宿,不想此地怨气冲天,恐有厉鬼作祟啊。"

村民们闻言面面相觑,既惊且疑。这道士来得蹊跷,开口就说中村里隐秘,莫不是真有些道行?

"道长若能除了这祸害,咱们全村感激不尽!"村长犹豫着开口,心里却打着鼓——前头那些"高人"也都是这般说辞。

道士似是看穿众人心思,淡然一笑:"贫道分文不取,权当结个善缘。"说罢从袖中取出三枚铜钱,往空中一抛。那铜钱竟在半空滴溜溜转个不停,发出诡异的嗡鸣声。

道士见状,双目微阖,指诀变换如穿花蝴蝶。他左手掐天罡,右手捏地煞,口中念念有词。忽然,他袖中飞出一道黄符,无风自燃,化作青烟袅袅上升。

"有意思。"道士轻声道,眼中精光一闪。他拂尘轻扬,迈步向前,每走一步,腰间铜铃便无风自动,发出清脆的"叮铃"声。村民们不由自主地跟在他身后,既好奇又忐忑。

行至村尾,道士突然驻足。众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棵百年老槐树在暮色中似是张牙舞爪。

"就是此处了。"道士拂尘一指,声音陡然转冷,"好重的怨气!"

村民们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大变。那些被刻意遗忘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五年前的血月之夜,被乱棍打死的张柔儿,还有那口匆匆掩埋的枯井...

"原来是那个贱人!"李屠户最先破口大骂,脸上的横肉不住抖动。

"早该想到的..."王老汉佝偻着背,声音发颤。

参与过那晚暴行的村民不自觉地往人群后缩,眼神飘忽不定。

"道长快收了她!"

"这种祸害就该魂飞魄散!"

"多少钱我们都出!"

众人七嘴八舌地叫嚷着,却见道士眉头越皱越紧。他忽然转身,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冤有头,债有主。这怨气非比寻常,诸位可有什么要说的?"

此话一出,方才还叫嚷得最凶的几人顿时噤若寒蝉。

道士轻叹一声,拂尘在枯井上方缓缓画了个阵图:"此怨己深,贫道也只能暂时镇压。"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待七七西十九个月后,怨气自会慢慢消散。"

村民们闻言,脸上闪过些许失望,但很快又释然了。几个胆大的交头接耳:

"能镇住就好..."

"总比天天提心吊胆强。"

"就是,反正都这么多年了..."

村长搓着手上前:"道长,这镇压可牢靠?不会..."

"只要无人动这封印,保诸位平安。"道士说着,从袖中取出七枚铜钱,按北斗七星之位排列在井沿。

忽然道士拂尘轻扫,神色凝重地看着村民,道:"贫道刚刚仔细看了看,此邪祟因村民而生,怨气极重。”说着顿了顿,看了眼西周村民瞬间变得惊恐的脸色,继续道:“但,最惧村民之阳气。取诸位一滴指尖血,以阳克阴,方能彻底压制其怨气。"

道士见众人疑惑,便捋须解释道:"诸位有所不知,此邪祟因村中之事而生,其怨气首指在座每一位。取活人指尖血,正是要以生者阳气克制死者阴怨。"

他边说边从袖中取出一张泛着金光的符纸,继续道:"这一滴血中,既含诸位生机,又带因果牵连。以血为引,方能将这怨气牢牢锁在井中。"

几个读过几天书的村民恍然大悟:"原来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正是此理。"道士颔首,"邪祟既因村民而生,自然最惧村民之血。此乃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人群中,曾参与当年之事的几个汉子脸色发白,下意识往后缩。道士目光如电,在他们身上一扫而过:"若有人问心无愧,大可不必滴血。"这话说得轻飘飘的,却让那几个汉子额头沁出冷汗,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

村民们听罢,面面相觑了片刻。人群中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声:

"不过一滴血,倒也无妨..."

"总比整日担惊受怕强。"

"道长说得在理,活人阳气最克阴邪。"

村长捋着胡子沉吟道:"既然道长这般说,咱们就照办吧。"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